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

2010-09-2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 去商家看看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 去商家看看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2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60956351/9787560956350
·条形码:97875609563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从职业与职业化概述入手,按照大学生职业化本身的内在逻辑,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各种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化意识、职业化价值观养成、职业化态度与习惯养成、职业化情商养成、职业化发展环境、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化目标等问题。
在每章里,作者大量收集整理并研究探讨了国内外在大学生职业化问题上提出的各种理论主张和实践模式,把分析现状与探讨问题,反思问题与提出对策,介绍各种流派和学者的理论观点与阐述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分析国内外的著名案例与提出作者的实践建议,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既有理论和学术深度,又有实践和应用广度,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强度。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可作为高校毕业生的指导用书,也可供职场人士参考借鉴。
编辑推荐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教你秉持职业化的理念,获取工作、巩固岗位、拓展能力、提升职位、发展事业,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场人士。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化概述
第一节 职业
一、职业概念的来源
二、职业的要素
三、职业的特点
四、职业的功能
五、职业理念
六、职业保障
七、职业的内在构成条件
第二节 职业化
一、职业化来源解析
二、职业化定义的研究
三、职业化的特征
第三节 国内外职业化研究体系
一、职业化发展的基础研究
二、国外文献有关职业化的核心论点
三、国外对职业化的研究的发展
四、国内的职业化理论
五、职业化的构成要素
六、职业化的作用
第四节 职业化的实质
一、职业化的实质
二、职业化的历史足迹
三、我国现阶段人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四、职业活动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谋求生存权
五、职业化的基本诠释

第二章 职业选择理论
第一节 高知群体出现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分析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状况
三、次级债引爆的金融危机加剧就业矛盾
四、大学专业结构体制内的引导体系失调
五、大学生职业化素质不健全
第二节 职业声望与职业分层
一、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
二、决定职业声望与竞争力的因素:职业人格和职业化特征
第三节 职业化的职业期望与职业价值
一、职业价值观类型
二、职业价值取向
三、职业生涯成功是个人职业生涯追求目标的实现
第四节 职业选择理论
一、帕森斯的职业一人匹配论
二、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第五节 职业锚理论
一、职业锚的含义
二、职业锚的类型
三、职业锚的功能
四、职业锚的个人开发
五、职业锚的应用意义
第六节 无边界职业化理论

第三章 职业化意识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意识
一、意识与职业化意识
二、职业化意识的内涵
三、树立职业化意识
第二节 职业化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职业价值观意识
二、职业定位意识
三、职业理想意识
四、职业风险意识
五、职业调适意识
第三节 职业化意识影响因素
一、职业化个体因素
二、职业化教育状况因素
三、职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
四、职业化家庭环境因素
第四节 职业化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化功利性倾向
二、求职的职业化的社会化导向
三、职业化的从众性
四、职业化的依赖性
五、职业化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节 职业化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职业化的个体准备
二、职业化的学校策略
三、职业化的家庭应对策略

第四章 职业化价值观养成
第一节 职业化价值观
一、从依赖到主动
二、个人本位
三、就业价值观
第二节 制定职业化的人生目标
一、明确你的价值观
二、明白你的人生角色与目标
三、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第三节 培育职业化价值观
一、职业化性格
二、职业化性格养成体系
三、职业化的自我价值养成与人际关系和谐体系养成
四、职业化的升华体系
第四节 职业化训练
一、职业辅导
二、职业辅导与就业指导的差异比较
三、职业辅导的价值
四、职业化引导的主要方向
五、提高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方法

第五章 职业化态度与习惯养成
第一节 职业化态度
一、以顾客的眼光看事情
二、耐心对待你的客户
三、把职业当成你志愿的事业
四、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第二节 用行业标准要求自己
一、执行行业内的标准
二、一切都应以业绩为导向
第三节 职业化习惯
一、职业化习惯
二、选择职业习惯,需要具备职业眼光
三、选择职业习惯,需要有职业思维
四、选择职业习惯,同时需要表现出良好的职业行为
五、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六、在沟通中,切忌伤害对方的自尊,否则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
七、尊重他人,说到底是一种爱心的付出,是一种情感
的交流与互动
第四节 善于沟通与高效工作
一、沟通是一种被感知
二、沟通可以获取信息,但信息不是沟通
三、一个完美、有效的沟通过程,必须遵循一些沟通原理
四、高效工作
第五节 职业习惯演变成职业化精神
一、职业化精神特征
二、职业化能力
三、职业化训练
四、专业化和职业化

第六章 职业化情商养成
第一节 情商的来历
一、关于情商的来历
二、情商研究的发展
……
第七章 职业化发展环境
第八章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第九章 职业化目标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由三峡大学秦朝钧等撰写的《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一书即将出版。朝钧嘱我给他写个序,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原因是我俩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说我们俩是同学,是因为1991-1994年我在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读博士时,朝钧是学院的学生,同在一个系学习当然是同学;但同时我给他们班上过课,自然他也是我的学生之一,所以又是师生关系;毕业工作后,我们俩又成了好朋友,特别是我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与他来往较多。在这样复杂的关系背景下,应约给他的书写序是无法推辞的一项任务。不过,当我拿到他的书稿时却发现,他让我给此书写序,实在是我的荣幸。因为当我一拿到此书的目录,我就有一种要看看全书的冲动,当我看完全书,又有一种要把它推介给更多的人特别是正在或即将寻找工作的广大大学生看的冲动。给此书写序当然是一种最好的推介形式了。
该书从职业与职业化概述人手,按照大学生职业化本身的内在逻辑,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各种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化意识、职业化价值观养成、职业化态度与习惯养成、职业化情商养成、职业化发展环境、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化目标等问题。在每章里,作者大量收集整理并研究探讨了国内外在大学生职业化问题上提出的各种理论主张和实践模式,把分析现状与探讨问题,反思问题与提出对策,介绍各种流派和学者的理论观点与阐述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分析国内外的著名案例与提出作者的实践建议,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本书既有理论和学术深度,又有实践和应用广度,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强度。因此,每个职业人士特别是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士均应该读一读此书,相信它对您的职业选择和事业成功会大有裨益。
写一本书总会有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然而,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从来不会有终点和结束。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各类问题,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对于朝钧书中探讨的各种问题,朝钧本人和其他专家学者、学生也还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何况,朝钧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延伸出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需要朝钧和其他学者和学生继续新的探索。科学研究的艰难和乐趣也正是在这里。
文摘 插图:


五、职业化的构成要素
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用人标准就有一定的差异,对人的职业化的内涵要求也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看,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作出的:一是能力;二是态度,态度能够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有相应的职业水准、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从职业化的管理队伍上看,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职业能力、专业化能力;第二是职业道德。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工作的技术能力、技艺水平,有扎实过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有了过硬的专业技术并不意味着已经实现了职业化。职业化一定是专业化的,但是专业化不能替代职业化。专业化是人才职业化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化能力,职业化管理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职业道德,专业化能力越强,只会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职业化并不排斥专业化,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的内涵无法脱离传统轨道,职业化则不然,职业化旨在推进观念变革,有极其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职业化要求,为官者要从传统的职务观念中解放出来,为职员者要从传统的唯命是从中走出来,人人充分释放主体能量,让传统用人机制产生出新的内驱力。专业化立足于维系传统,而职业化立足于改革创新与变革,这就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历史分野。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职业责任体现为把致力于工作看做自己的使命,工作追求卓越。其中包括优秀的个性品格,体现为: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心和乐观精神,遵守行为规范,有强烈责任心,具有诚信的人格魅力;健康的职业心态,自知、自信、自律,有积极的态度。职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忠诚自己选择的事业,不断学习和研究。职业精神能够不断提高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职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六、职业化的作用
人员的职业化管理可以为员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工作指南,激发员工不断改进工作,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引导员工按照职业化的标准把事情做正确,提升职业化水平;激发员工终生学习的意念,为提高员工业绩奠定基础。职业化对员工的工作安排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使之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个体的能力、创造性、智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化有利
……
后记 本书出版之时,正当金融危机肆虐。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挑战可概括为如下3个方面:首先,政府如何推动实体的经济增长;其次,民众如何为将来打算;第三,怎样降低因虚拟资本引起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本书引用了相当多的“故事”和“案例”。笔者认为:“故事”和“案例”推动着人类行为,这些故事比抽象的计算要重要得多。人们的就业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自己告诉自己和相互告诉的关于就业增长和职业化成功的故事。
2008年以来,中国和世界各级政府都面对诸多危机,从历史的角度说,人类许多重大变革和进步都来源于灾难或者危机;在灾难或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珍贵。唯物主义、乐观主义以及创造更美好明天的机遇,现在都摆在比上一辈更出色的学生面前。对未来相关性掌握得更出色,可能会成为职业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保持着一种单纯的世界观,那些就业磨难或许会赋予求职者这种单纯价值观以韧性和持久的动力,只有凭借活力、才干和努力,才能够让期待演化为可能。
本书得以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施雪华教授、三峡大学蔡厚清教授、戚道芳副教授的悉心指点,研究生陈才华、闫通、袁鑫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诸多文献,限于篇幅,未能一一注明,特向相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欠缺,对职业化影响还缺乏深刻认识,因此本书的研究难免具有局限性,只能从一般意义上对职业化进行探讨,寄望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思索,望同行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