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关键技术详解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IPTV关键技术详解 |
 |
|
 |
IPTV关键技术详解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63519688/9787563519682
·条形码:97875635196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IPTV关键技术详解》针对IP网络中最具挑战性的宽带应用——IPTV网络电视技术,从业务特点、系统构成、内容制作、业务和用户管理、流媒体分发网络、承载和接入网络、终端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读者系统了解开展IPTV业务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IPTV关键技术详解》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多媒体通信、IP网络、网络电视等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IPTV关键技术详解》也可供大专院校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作为相应专业课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IPTV关键技术详解》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IPTV概述
1.1 IP2TV业务功能
1.1.1 IPTV业务定义
1.1.2 IPTv业务类型
1.1.3 IPTV的业务特点及优势
1.1.4 IPTV计费模式
1.2 IPTV体系结构
1.2.1 IPTV系统组成
1.2.2 IPTV网络连接体系
1.2.3 IPTV中的媒体信息组织结构
1.3 IPTV核心技术
1.3.1 视音频编解码与流媒体技术
1.3.2 数字版权管理
1.3.3 电子节目指南
1.3.4 终端技术
1.3.5 承载网络技术
1.3.6 内容分发网络
1.4 IPTV业务发展现状
第2章 IPTV节目信息采集与编码
2.1 视音频信息基础
2.1.1 视音频信息基础知识
2.1.2 数字视音频技术
2.2 媒体信息采集
2.2.1 音频信息采集
2.2.2 视频信息采集
2.2.3 图文信息采集
2.2.4 多媒体创作工具
2.3 媒体信息编码
2.3.1 图像信息编码
2.3.2 音频信息编码
2.3.3 视频信息编码
2.4 IPTV中的视音频编码标准
2.4.1 MPEG编码标准
2.4.2 H.2 64编码标准
2.4.3 AVS编码标准
2.4.4 IPTV中的视频转码技术
第3章 IPTV节目内容发布与呈现
3.1 IPTV媒体信息的流式传输
3.1.1 时基媒体的流式传输
3.1.2 文本动画图片的流式传输
3.1.3 流媒体传输规范
3.1.4 节目流控制
3.2 IPTV节目呈现方式
3.2.1 流媒体信息的表现方式
3.2.2 IPTV节目的多媒体同步描述
3.3 媒体服务器
3.3.1 媒体服务器功能与结构
3.3.2 节目库与服务器集群
3.3.3 服务器与网络的带宽设计
3.3.4 网络防火墙
3。4数字资产与数字版权管理
3.4.1 数字资产管理
3.4.2 数字版权管理
第4章 IPTV业务平台
4.1 IPTV业务管理系统
4.1.1 IPTV业务管理的对象模型
4.1.2 IPTV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4.2 IPTV运营支撑系统
4.3 业务管理与运营支撑系统的接口
4.4 业务导航及其技术背景
4.4.1 DVB-IPI家庭网络的参考模型
4.4.2 DVB-IP协议栈
4.4.3 SD&s信息组播传输协议
4.4.4 多传送网络网关模型
4.5 DVB-IP业务发现和选择
4.5.1 电子节目指南
4.5.2 业务发现和选择
4.6 IP"rV业务导航系统
4.6.1 Web服务器
4.6.2 导航应用服务器
4.7 导航信息及其格式
4.8 业务流程示例
4.9 业务发现和选择与业务导航系统的关系
第5章 IPTV中间件
5.1 IPTV中间件的总体架构
5.2 IPTV业务平台中间件
5.3 IPTV终端中间件
5.3.1 设备驱动及资源系统
5.3.2 资源抽象层
5.3.3 IPTV终端业务逻辑适配层
5.3.4 中间件API接口
5.3.5 应用层
5.4 多媒体应用平台
5.5 基于MHP的应用解决方案案例
第6章 IPTV内容递送技术
6.1 内容递送网络关键技术
6.1.1 内容路由技术
6.1.2 内容分发技术
6.1.3 内容存储技术
6.1.4 内容管理技术
6.1.5 流媒体传输技术
6.1.6 国内的CDN系统案例
6.2 虚拟CDN技术
6.3 基于P2P的IPTVCDN技术
6.3.1 P2P技术发展现状
6.3.2 基于P2P的IPTVCDN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6.4 统一的多媒体内容分发平台
第7章 IPTV承载网络及接入网络技术
7.1 IPTV承载网络及接入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7.1 _1IP地址要求
7.1.2 网络带宽需求
7.1.3 IPTV使用的承载网络分析
7.1.4 网络故障恢复时间的要求
7.2 IPTV接入网络技术
7.2.1 各种接入技术简介
7.2.2 典型接入认证技术
7.3 组播技术
7.3.1 组播协议
7.3.2 现网中部署组播需要考虑的问题
7.4 IPTv业务隔离技术
7.4.1 主流VPN技术简介
7.4.2 IPTV业务隔离
7.4.3 多业务接入组网模式
第8章 IPTV的服务质量和安全
8.1 IPTV系统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8.2 服务质量体系
8.2.1 QoS体系结构
8.2.2 集成业务体系(IntSerV)
8.2.3 区分业务体系(DiffSerV)
8.2.4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8.2.5 RSVP流量工程
8.2.6 RPR
8.2.7 IEEE802.1 p
8.2.8 各种QoS技术对比
8.3 IPTv安全保证技术
8.3.1 防内容非法访问技术
8.3.2 防火墙技术
8.3.3 加密技术
8.3.4 IPSec技术
8.3.5 安全隔离技术
8.3.6 用户端口识别技术
第9章 IPTV接收技术
9.1 IPTV多媒体计算机终端
9.1.1 多媒体计算机终端组成
9.1.2 多媒体计算机中的媒体播放软件
9.2 IPTV机顶盒
9.2.1 IP机顶盒的业务能力与功能
9.2.2 IP机顶盒关键技术
9.2.3 机顶盒的硬件结构设计
9.2.4 机顶盒软件结构
9.3 IPTV移动网络终端
9.3.1 移动网络IPTV的实现方式
9.3.2 移动网络中的组播和广播模式
9.3.3 手机电视业务平台
附录1基本EPG信息
附录2通用核心API
附录3IPTV机顶盒及用户认证授权模型
缩略语
参考文献
……
序言 1PTV作为宽带网络环境下最有市场潜力的多媒体业务,近年引起了相关产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市场方面来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2008年全球IPTV用户仍呈大幅增长态势,表明IPTV商业价值前景可期,大规模运营IPTV业务或将成为趋势。不久前宽带论坛公布的2008年全球和各个地区IPTV业务的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北美地区2()08年的IPTV市场规模翻番,年增长率达到了113%,第四季度的IPTV业务也增长了19 %;西欧、非洲和中东地区的IPTV业务同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其增长率超过了45%。截至2008年底,全球IPTV用户总数达到了2 170万,比2007年底增长了63%。2008年IPTV的发展情况显示了大规模运营IPTV业务成为可能。在全球IPTV发展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IPTV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全球著名咨询顾问机构IDC预计,随着对IPTV市场政策环境逐渐宽松,IPTV商业模式的深入探索和技术标准的逐步完善,中国也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潜力的IPTV市场。预计到2010年中国IPTV用户有望超过l 000万,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 450万。在政策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使有关互联网视听节目播出的相关问题在政策层面初步得以解决。在技术方面,电信运营商持续加大对IPTV等创新性业务的投入,在新建网络中优先使用光纤接入,并对铜缆接入网进行光纤化改造,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速率。这些技术上的措施都有助于IPTV未来的发展。
根据ITU-T的定义,IPTV是在IP网络上传送包含电视、视频、文本、图形和数据等,提供Qos/QoE、安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体业务。它是利用宽带网基础设施,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机顶盒加上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不但能接收广播信号,还能实现用户与内容提供者的互动。
文摘 插图:

IPTV业务计费可采用包括时长、流量、内容以及混合计费的方式。时长计费又可以分为定时长和可变时长两种。定时长一般包括小时、半天、天、周、月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包月、包周、包天等。
在IPTV业务商业运营初期,考虑到网络的服务质量以及用户对其业务费用的可预见性与可审计性,避免在网络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因为对网络测量数据理解的不一致而引起的资费纠纷,对于IPTV业务,比较合适的计费方式为包月、按频道包月以及按时段包月。
在IPTV业务发展的成熟期,计费模式可采取混合计费方式。计费方式更加灵活,用户可选择的计费方式更多,运营商可获取的利润也更多。除保留原有定时长计费方式,还可提供可变时长计费、预付费、按次计费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