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南怀瑾选集(第6卷)

2010-09-2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南怀瑾选集(第6卷) 去商家看看
南怀瑾选集(第6卷) 去商家看看

 南怀瑾选集(第6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633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
·ISBN:7309037030
·条形码:9787309037036
·版本: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南怀瑾选集》(第6卷):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85 1986年分两册出版。第一册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第二册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本书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1990年我社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历史的经验》两册合为一册(分上、下编),以《历史上的智谋》为名,改排出版,以供研究。1992年恢复原名再版。如今刊出的是老古丈化事业公司 1995年11月的最新版。
本书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1984年3月第3版时改为《新旧的一代》。它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本书初名《序集》,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86年12月出版,1992年1月第2版时改为今名。它汇集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叙及: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作者简介 南怀瑾, 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南怀瑾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媒体推荐 前言
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换言之,把历代人和事的经验记录下来,就成为历史。读历史有两个方向:
一是站在后世——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社会型态,另一种生活方式,从自我主观习惯出发,而又自称是客观的观点去看历史,然后再整理那一个历史时代的人事——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文学、艺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评论它、歌颂它或讥刺它。这种研究,尽管说是客观的批判,其实,始终是有主观的咸见,但不能说不是历史。
二是从历史的人事活动中,撷取教训,学习古人做人临事的经验,作为自己的参考,甚之,藉以效法它、模仿它。中国自宋代开始,极有名的一部历史巨著,便是司马光先生的《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司马先生重辑编著这一部史书的方向,其重点是正面针对皇帝们——领导人和领导班子们作政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的。所谓“资治”的涵义,是比较谦虚客气的用词。资,是资助——帮助的意思。治,便是政治。合起来讲,就是拿古代历史兴衰成败的资料,帮助你走上贤良政治、清明政治的一部历史经验。因此,平常对朋友们谈笑,你最喜欢读《资治通鉴》意欲何为?你想做一个好皇帝,或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臣和名臣吗?当然,笑话归笑话,事实上,《资治通鉴》就是这样一部历史的书。
我讲历史的经验,时在一九七五年春夏之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时兴之所至,信口开河,毫无目的,也无次序地信手拈来,随便和“恒庐”的一般有兴趣的朋友谈谈。既不从学术立场来讨论历史,更无所谓学问。等于古老农业社会三家衬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小说,赢得大众化的会心思忖而已。不料因此而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促成老古文化出版公司搜集已经发表过的一部分讲稿,编排付印,反而觉得有欺世盗名的罪过。因此,联想到顾祖禹的一首诗说:“重瞳帐下已知名,隆准军中亦漫行。半世行藏都是错,如何坛上会谈兵。”我当忏悔。
一九八五年端阳 南怀瑾自述
编辑推荐 《南怀瑾选集》(第6卷)出版于200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为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在书中,南怀瑾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目录
·历史的经验·
上编
下编
前记
素书六章
太公兵法
阴符经([汉]张良 等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亦新亦旧的一代·
一、变迁的时代与不满的心理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大时代的小故事
四、美国文化带来的迷惘
五、望子成龙
六、孝和爱
七、旧八股和新八股
八、从处变自强说起
九、六十年来教育的变和惑
十、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与教育
十一、新旧教育的变革
十二、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
十三、教育与文化的中空
十四、尊师重道
十五、武侠小说与社会心理教育
十六、老文学和新文艺
十七、人性与人欲
·中国文化泛言·
儒家之部
易经之部
道家之部
经义之部
禅宗之部
密宗之部
健身之部
历史之部
其他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序言 《南怀瑾选集》出版缘起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
文摘 书摘
人与牛的故事
予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匡衡云: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公卿大夫相与修礼恭让,则人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人兴行;宽柔惠和,则众相爱。此四者,明王之所以不严而化咸也。何者?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人,此其本也。 这与廉洁或贪污有关,廉与不廉,这中间很难分辨,这里就举中国文化的历史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落水的人生命,这个落水的人,是一个独子,·他家里非常感谢,谢了他一头牛。子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头牛,大概杀来炖牛肉给老师吃。(一笑)。而孔子对于这件事奖励子路,说子路做得对,这个风气提倡得好,将来鲁国的人,都愿意救人了,救了人有牛肉吃,这样很好嘛!子贡比子路有钱,当然,子贡的个性也不同,依鲁国的法令,当时的奴隶制度,赎人回去,奴主应该收赎金的,可是子贡不收赎金,孔子责备子贡做得不对。这两件事,子路收了别人的红包,孔子说他收得对,提倡好的风气是劝德,而子贡这样做应该也没有错,他谦让嘛,自己有钱,不收人家的钱。可是这样一来,就使别人不敢随便赎人了,所以有时候做好事很难。由这个道理看起来,人应该廉洁,不苟取,一点都不要,这是对的,当然,不可以提倡贪污,不过有些时候,像子贡的不受金于府,也不可以公然做出来,不然就会收到廉而过洁的反效果。
匡衡论政风
汉朝的匡衡(匡衡上疏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汉武帝是非常英明的皇帝,而匡衡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当时提了好几个报告,指出汉武帝这样不对,那样不对,这要更改,那要更改,汉武帝非常重视)就说:孔子说过以礼让治国很难得。孔子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央政府,是天下的中心,对下面的风气,有很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在中央政府中的重要干部,彼此之间都很礼貌,很有风度,影响到下面的社会,就不会彼此纷争;上面的人好仁乐施,下面的人就不会粗暴犯上;上面的人提倡节义,有高度的节操,下面的社会风气,则会跟着好转过来;上面宽厚柔和,下面彼此就有爱心。这四点,就是英明的领导人用不着以威严来下命令,而以自己的行为,使政治风气好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