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周季编略

2010-09-2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周季编略 去商家看看
周季编略 去商家看看

 周季编略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3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7292156/9787807292159
·条形码:97878072921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周季编略》,是黄式三所撰的一部编年体史着,九卷。它上接《左传》,以周王世继为主线,起自周贞王元年(前四六八》,迄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二二二,按年记载贞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赧王及列国史事,凡二百四十八年。是研究战国史的基本史料之一。
黄式三(一七八九——一八六二》,丰薇香,浙江定海人,著名的经史学家。《清史稿》载曰:岁贡生。事亲孝,尝赴乡试,母裘暴疾卒于家,驰归恸绝。日不再应乡试。父老且病,卧床笫数年,衣食赜洗,必躬亲之。比殁,持丧以礼。于学不立门户,不拘汉、宋,博综群经,择是而从。
目录
黄式三《周季编略》及其与干嘉学风和浙东学派之关系(代前言)
杨昌浚叙
周季编略目录叙例
周季编略卷一贞王一
周季编略卷二考王二
周季编略卷三威烈王三
周季编略卷四安王四
周季编略卷五烈王五
周季编略卷六显王六上
周季编略卷六显王六下
周季编略卷七慎靓王七
周季编略卷八赧王八上
周季编略卷八赧王八中
周季编略卷八赧王八下
周季编略卷九列国九
后 记
方成珪跋
附录一《史越世家》补并辨
附录二答鲍声甫书
……
序言 《周季编略》,是黄式三所撰的一部编年体史着,九卷。它上接《左传》,以周王世继为主线,起自周贞王元年(前四六八》,迄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二二二,按年记载贞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赧王及列国史事,凡二百四十八年。是研究战国史的基本史料之一。
黄式三(一七八九——一八六二》,丰薇香,浙江定海人,著名的经史学家。《清史稿》载曰:岁贡生。事亲孝,尝赴乡试,母裘暴疾卒于家,驰归恸绝。日不再应乡试。父老且病,卧床笫数年,衣食赜洗,必躬亲之。比殁,持丧以礼。于学不立门户,不拘汉、宋,博综群经,择是而从。洽《诗》,有《诗丛说》、《诗序说通》,《诗传笺考》;洽《尚书》,有《尚书启蒙》;治《易》,有《易释》;治《春秋》,有《春秋释》。而尤长三一礼谛郊宗庙,谨守郑学。论封域、井田、兵赋、学校、明堂、宗法诸制,有大疑义,必厘正之。其《复礼说》《崇礼说》《大约礼说》,识者以为不朽之作。尝着《论语后案》,自为之序。并有《读子集》。又自道曰读史喜《文献通考》,而时论定马氏之阙失气故作《读通考》。另有《经说》、《史说》、《炳烛录》、《音均部略》《黄氏塾课》(一名《经外绪言》》等。
文摘 司马公撰《资治通鉴》既成,而三」从官刘恕有《外纪》之作,自上古以至周威烈王,与司马氏之书相接也。顾其细大不捐,劝惩或失好奇之过,金仁山氏尝讥之。夫古初则荒远三」矣,而三代经法街于《诗》、《书》。晚周二百四十二年,事着《春秋》,笔削炳如日星,非承学之士所可拟议。圣人既没,微言遂沦。战国之世,兵争分裂,百家纷纭,日以言竞,是非之缪,闻见错杂,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国策》以纵横相尚,连大道而夸智力,甚或虚构事实,疑误后世。近儒陆清献公谓「其文辞之奇,足以悦人耳目;机变之巧,足以坏人心术气乃有《战国策去毒》一书,以明是非之大。而本末不具,未大显于世。定海乡贤黄儆居先生,承浙东学脉之正,兼综体用,箸书百卷,得哲嗣二亡以周昆弟传其家学。先生尝病周末衰微,《春秋》亡而经、史遂分。《国策》之变诈,子书之寓言,《史记》之采掇不纯《说苑》《新序》之事迹悠缪。
后记 儒者赞箸,必可质鬼神俟后圣,乃得无憾。经学如是,史学亦然。史家于古人之事迹未能精核,而毁与誉均失,上诬古贤,下惑来学。韩子所谓「不有人祸,必有天刑气深可畏也。《周季编略》稿再易,车得方雪斋先生校读一周。后四五更改,欲就正有道,未遇其人。今誊写已毕,惜方先生已为古人,不见此书。欲竭数月功,复自校之。校甫四日,口渴神昏,老不足用矣。傥后日子孙能请博雅君子更正之,遇有谬处,恳列姓名,详言所谬之实,并菜于各条下。如子孙能自校正,亦可列名书之。只求尚论之无差,毋掩鄙说之不是。既望救过,且免人祸天刑石尔。戊午六月,儆居老人年七十书后。
今年六月初旬,曰读《易》一卦,或数日一卦。绎思旧义,趁有新得。精力疲于前,知碌日之所论箸无能自纠正矣。季子以周,自三月中旬起,七月初毕,校读《周季编略》。翻阅原书,择取异同,商改十数处。如「田需之死」移而前,惠施之逐」移而后,皆依校定。所作《越世家》补并辨二,详析确实,余亦依以订正,尤事之大者。虽然,读书如扫落叶,是书之待改,果止于是乎?因是益望后之能校者也,校于余所及见之曰,余得据改;于余不及见之后,不能更正,直言余误而已。存醇去疵,是为诤子,惬余所愿,夫复何嫌!己未七月,敞居老人年七十一又书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