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将军与名人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走近将军与名人 |
 |
|
 |
走近将军与名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
·ISBN:7801375440
·条形码:97878013754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专访,报坛百花园中的奇葩》出手之后,我又回过头来,将全部文稿重新阅读了一篇。读后掩卷沉思,总觉得不写几句,好像欠着点什么,不妨再哕嗦哕嗦。
商恺同志在为我的《新闻采写艺术》所作的序言中,最后写道:“希望聂中林同志把这一部分新闻采写体会奉献给读者以后,继续努力学习、实践、研究,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早日写出《新闻采写艺术》的续篇来。”他的话语里的两个意思十分明白: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回答的写作问题,书中没有;不断努力,再写新章。其实,这两个意思也是一致的:希望作者继续写将下去。当然,这也是我的愿望了,我将继续操笔,以不辜负商恺前辈之勉励。
作者简介 聂中林,1946年生,山西省襄汾县人。1964年参加工作,1968年入伍,1970年任新闻干事,1976年任宣传股长,1979年调入解放军报社,1992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主任编辑)。至今,从事新闻工作已有33年的历史,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消息、通讯、专访、特写、评论、社论和报告文学等千余篇,260万字以上。写的《杨沫之路》、《新闻采写艺术》、《新闻写作学步》、《墨海耕耘录》、《今日“先行官”》、《登高自卑》先后出版。采写的专访,已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所采写、编辑的消息、通讯和评论等,先后有五六十篇获得全国现场短新闻、全国林业好新闻、全国卫生好新闻、全国人口好新闻和全军后勤好新闻奖;因宣传绿化工作成绩突出,曾受到三总部的通报表彰,并获得国家颁发的绿化奖章;还多次受奖,立过两次三等功。
目录 把好生产经营政策关
连续性快节奏高效率
附:师出有名
漫话“现代病”
谨防人畜共患病
做好这篇大文章
附:抓住它——题目
全军女同志,节日好
重治更重防
集资建房答疑
附:寻求最佳时机
坚持生产经营正确方向
心愿
“妈妈,我要永远歌唱您”
附:对象——成功的一半
这里能使你健康长寿
著名演员和他的妻子
改革,要有紧迫感
附:专访之前的“专访”
“先行官”要真正先行
乐为他人乐
战士在他心中
附:访的学问
水,贵如油
安全行车一席谈
“减法”带来的效率
附:选题要集中
心血谱写知音曲
要有现代化观念
改革,要开掘深度和广度
附:同“最近”之类告别
这里敢和“六必居”媲美
笔秃千管志之所向
附:把读者带到现场
世界冠军的新步伐
领导——专家
好一个“拼命三郎”
附:眼睛里头出文章
天山深处的足迹
平阳“百灵鸟”
附:形象与白描
孙将军的“必修课”
医学上,又一朵奇葩
附:细节与个性
职业的魅力
赵贵可贵
附:饱蘸激情
“人口爆炸”告诉我们
转变观念推进房改
深入搞好生产经营清理整顿
附:点到“穴位上”
先让“丑媳妇”见公婆
关于林道静
附:语言艺术
且看黄花晚节香
播下良种有金秋
科学运筹真灵啊!
执行国策不动摇
希望,从这里起步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附:不拘一格写专访
改进服装改善军容
如何实现“斤半加四两”
附:注重本报之专
愿金珠玛米和西藏人民世代友好
飞吧,导航鸟
附:态度与作风
我为人民而写作
自信——成功的基石
附:专访对象——朋友
献给少年儿童的心意
为了早期发现癌症
附:将视野扩大些
后记
……
文摘 不过,这回倒不算远,就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孔雀公主》。他俩虽然都在北京城里,可北京有多大呀!孙涛工作的医院在西北郊的韩家川,十分偏僻。唐国强从北影回家1次,要转3次公共汽车,走2个小时。他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路上,所以每星期只回家2次。唐国强从不挑食,爱人做什么吃的他都觉得香甜美味。但他有个偏爱,特别喜欢西红柿炒鸡蛋。每次回到家里,这个“小锅菜”早就等着他了。一次,唐国强因为拍摄任务太紧,10天都没有回家了,这天突然给孙涛挂了个电话,说要回来。可是,孙涛原先备好的西红柿,头天让客人吃了。“吃了再买。”她来到附近的菜市场,连西红柿的影子也没看见,接着又奔向农村,从菜园里买回了又大又鲜的西红柿。唐国强站在爱人跟前,心里暖暖的、甜甜的,他说:“我要拍不好电影,不说别的,连这盘鸡蛋西红柿也对不起啊!”
孙涛,毕竟是个妻子,她需要丈夫的爱抚,需要家庭的温暖。这些,唐国强能给她的都给她了。她体质不好,消化不良,肠胃老是犯病。唐国强就不让她吃油腻的东西,总是设法买些鱼和虾,给她做得可口可心,叫她吃得满脸挂笑。一度,市场上缺少了鲜鱼,唐国强便给家里的父母写信,托人从青岛带来嫩鲜鲜的鱼虾。当国强满脸淌汗地从火车上把鱼取回、做熟,又送到孙涛面前的时候,孙涛的眼眶里湿润了,她说:“这鱼应该让你吃,你哪怕吃上一口也好,要不,我一点也咽不下去呀!”丈夫——妻子,在这个家里就是这样的和谐、融洽。
后记 《专访,报坛百花园中的奇葩》出手之后,我又回过头来,将全部文稿重新阅读了一篇。读后掩卷沉思,总觉得不写几句,好像欠着点什么,不妨再哕嗦哕嗦。
商恺同志在为我的《新闻采写艺术》所作的序言中,最后写道:“希望聂中林同志把这一部分新闻采写体会奉献给读者以后,继续努力学习、实践、研究,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早日写出《新闻采写艺术》的续篇来。”他的话语里的两个意思十分明白: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回答的写作问题,书中没有;不断努力,再写新章。其实,这两个意思也是一致的:希望作者继续写将下去。当然,这也是我的愿望了,我将继续操笔,以不辜负商恺前辈之勉励。
我这个人,也有一个喜爱思索的习惯。我常想,一个人活着,总要有所作为,总要在身后留下一点什么。你在那方面有所作为,他在这方面有所贡献。当领导可以发挥领导的作用,做学问也有做学问之优势。职责不同,各有千秋。总不能没有向往,没有目标,不去努力,不去奋斗,稀里糊涂地混日子。就是有了一点作为以后,也不等于一辈子都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