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 |
 |
|
 |
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43835347
·条形码:97875438353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之旅
·外文书名:World Heritage of China
内容简介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11月,中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从1986年至2003年7月,中国已经有29处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0处文化遗产、4处自然遗产、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1处文化景观遗产。它们所具有的突出价值与重要文化内涵,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以独到的视角对目前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地进行了精彩的记录,其笔触侧重于它们的独特自然价值、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编著者用轻松自然的笔调对各遗产地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了选游点评,加上精美的图片衬托,一个多姿多彩的、人文的中国一览无遗。
媒体推荐 序
打开这幅瑰丽的画卷
“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值得我们感动,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博尔赫斯语)就在此时此刻。当我们眼前的景色一幕幕交替,你可能身处武夷九曲水色山光的包围中享受一段轻松的假期,品一杯午后清茶,回忆“程门立雪”的佳话;或是在孔子故里读到先师家训,遥想家族昔日的辉煌;面对茫茫戈壁下的苍黄,喟叹三危山下的壮观…… 这样真实的见证与感受,并不是神灵或上帝某日突发奇想的赐予,更不是三年计划十年规划建起的公园,却是因为时间的久远与空间的广博,才赋予了世界今天的丰富与精彩。
当黄山的守山人冒着坠崖的危险去拾拣被游人弃落于绝壁上的白色垃圾,祖先们留下的“家业”里塞满了喧嚣的人声,这时,我总是想到自在,想到古人创造的财富历尽千劫万难后风尘仆仆抵达今天的艰辛。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未来5O年里将要发生的事情,更何况这些千百年前的人们辛勤创造后留存至今的文化胜迹,以及自然神工用千百万年的时间精心雕琢而成的奇伟景观。于是,我想到一粒种子变成黄山峰石之间英姿飒爽的千年奇松的过程,想到失意流离的文人于荒壑之中辟地建宅的心情,想到封建君主们对一座山的宠幸 不禁让人对这些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的景色充满崇敬。因为只有去感受美的过程,才会真正了解它的伟大。
为了千百年来人类努力创造的精彩,为了数万年来造物主精心雕刻的美妙,也为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1 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 985年11月22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从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今,中国目前已经拥有的世界物质类遗产为29处,非物质类遗产1处,并且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首都北京成为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对于这29处遗产地来说,这是一种
简单的记录,它们当中的任何一处,都足以是一本文化的、自然的、社会的丰富典籍。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去那里的人了解它,珍惜它,爱护它,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拥有它们。“如果公约失败了,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贫瘠的地球。我们剥夺了他们在El Vizcaino与灰鲸的亲密接触中或在Pantanal日出的时候看见成千上万只鸟儿从他们的头顶飞过时产生的灵感。”IUCN保护区项目官员Pearo Rosabal的话让我们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地球的态度。
目录 序:打开这幅瑰丽的画卷
长城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
故宫
至上皇权煌煌巨建
莫高窟
……
文摘 书摘
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石窟,是指佛教传人中国后,在其传布、演变过程中产生、修筑起来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根据中国现存石窟在种类、布局、雕塑、壁画等风格上的丰富多彩,反映出石窟建筑在中国的漫长发展过程,因而成为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实物资料,莫高窟,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著名石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其创建年代之久、建制之大、壁画与塑像之多、保存之完整,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精品。
据说,1600多年前的高僧乐傅云游至敦煌三危山下,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臼此以后经过历代开凿,莫高窟规模日渐庞大。根据石窟内的佛龛碑刻记载,至唐圣历元年(698年)时就有大小石窟近千座,保存至今的莫高窟拥有石窟492座,窟中壁画45000平方米、塑像2410
多尊、佛龛小千佛数以万计。从这些建筑、彩塑与壁画身上透露了中国历史上: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不同时代有关社会生活、生产交通、建筑、艺术,舞蹈、民风民俗、宗教文化、民族友好、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大量信息。从风格上来看,它不仅继承发扬了汉文化的传统,而且结合西域民族文化、融合吸收外来文化,形成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体系。莫高窟所保存的浩如烟海的珍贵实物信息,不仅对研究中国石窟建筑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它的存在,是值得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宝藏与精神财富。1987午,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丝路上的恢宏建筑
佛教的教义中认为“苦”的根源是各种欲望,对生老病死勺现实生活的许多不解即为“惑”,要想拥有佛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即涅槃),只有通过修行而达到这口的。因为修行须戒杀、盗、淫、妄语、酒,所以修行者都远离俗世而走上遁世隐修的道路,于是。“毗诃罗”与“支提”(僧人苦修的地方)出现了,这应该是石窟的最早形式,佛教最初在中国的出现虽然没有
确切的午代记载(有些史籍中断续记载为汉武帝时),但传人中国的路径十分明显,即从西亚循新疆、甘肃的丝路东行,另从海下经东南亚北上,越喜马抡雅山山谷进入。佛教传人中阑之初的佛教建筑,较多的沿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比如白马寺,被建成汉代风格的寺堂形式)。类似于古印度“毗诃罗”与“支提”式的石窟寺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这时,古印度石窟建筑的特定艺术风格——犍陀罗艺术传到中国。
莫高窟开凿初期(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的石窟,基本保持占印度石窟的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