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心理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情感教学心理学 |
 |
|
 |
情感教学心理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
·ISBN:7532034852
·条形码:9787532034857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情感教学心理学》以情感心理学为基础,从学校教学活动中认知和情感两条信息回路交互作用的背景上,系统阐述利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的心理学原理,为转变教学观念,倡导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以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学,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全书在概述情感教学心理学基本内涵,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揭示人类情感现象的特性、功能,充分展示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兴趣、效率,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全面优化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深入探索情绪、情感和情操发生、形成的心理机制,寻求情绪控制和情感、情操培养的途径,为贯彻情感教学思想和原则提供实施方法上的心理科学原理。
《情感教学心理学》是这一开拓性领域中的第一部专著,融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不仅便于读者把握理论要点,也为切实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鉴。
《情感教学心理学》可供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参考,也可供大、中、小学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者阅读。
编辑推荐 《情感教学心理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情感教学和情感教学心理学
一、情感教学
二、情感教学心理学
第二节 情感教学心理学思想源流
一、我国情感教学心理学思想
二、国外情感教学心理学思想
第三节 历史的局限和现实的挑战
一、历史的局限
二、现实的挑战
第二章 人类的情感现象
第一节 作为心理过程的情感现象
一、情感的主观体验
二、情感的生理反应
三、情感的表情行为
第二节 作为心理状态的情感现象
一、情调
二、心境
三、激情
四、应激
五、热情
第三节 作为心理内容的情感现象
一、与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心理
二、与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心理
三、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心理
第四节 作为个性特质的情感现象
一、表现在气质上的情感特质
二、表现在性格上的情感特质
第五节 情绪、情感和情操的界定
一、情绪
二、情感和情操
第三章 教学中的知情因素
第一节 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一、教学中的认知系统
二、教学中认知系统的控制
第二节 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静态分析
一、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二、教师的情感
三、学生的情感
第三节 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中情感信息交流的动态网络
二、教学中情感信息系统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中知、情信息系统的交互作用
第四章 情感的独特功能
第一节 情感的动力功能和强化功能
一、情感的动力功能
二、情感的强化功能
第二节 情感的调节功能
一、情绪极性对认知活动影响
二、情绪水平对认知活动影响
三、情感丰富性对认知活动影响
第三节 情感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
一、情感的信号功能
二、情感的感染功能
第四节 情感的迁移功能和疏导功能
一、情感的迁移功能
二、情感的疏导功能
第五节 情感的保健功能和协讽功能
一、情感的保健功能
二、情感的协调功能
第五章 情感教学原则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情感教学原则的背景及其结构体系
一、情感教学原则的背景
二、情感教学原则的结构体系
第二节 情感教学与德育
一、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塑造学生的道德意志行为
第三节 情感教学与智育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四节 情感教学与其他各育
一、情感教学与体育
二、情感教学与美育
第六章 情感现象发生和形成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 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一)——以境生情
一、客体与需要关系
二、客体与预期关系
三、认知评价
第二节 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二)——以情生情
一、由他人情绪诱发情绪
二、由自己表情诱发情绪
第三节 情感和情操形成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性需要的发展
二、认知的深化
三、情绪性体验的积累
四、情感的迁移泛化
第七章 寓教于乐的操作及其心理学原理
第一节 在教学中求乐
一、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二、从成功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三、从建树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四、从审美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五、从娱乐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第二节 在教学中求趣
一、兴趣情绪的直接引发
二、兴趣情绪的间接引发
第三节 调节学生的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
一、调节学生的需要
二、调节学生的预期
三、调节学生的认知评价
第八章 以情施教的操作及其心理学原理
第一节 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状态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节
三、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及其流露
第二节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
一、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二、赋予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
第九章 师生情感交融的操作及其心理学原理
第一节 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
一、师爱的性质
二、师爱的作用
三、师爱的培养
第二节 师生情感交融的关键
一、在教学中满足学生依恋需要
二、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尊重需要
三、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理解需要
四、在教学中满足学生求德需要
第三节 师生情感交融的艺术
一、施爱于细微之处
二、施爱于意料之外
三、施爱于批评之时
四、施爱于学生之间
五、施爱于教学之余
……
序言 从心理学角度透视教学申的情感现象,并着重从知、情交融的教学背景上揭示其独特的作用、意义,探索其调控的途径、方法,进而开拓一个心理学和教学结合的新学科领域——情感教学心理学,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教学潜力,优化教学效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是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宿愿。而从愿望的萌发到付诸实施,其间存在着两方面的动因。
首先,是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最初的启迪。我一直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由于在教学中运用了现在看来是符合情感教学规律的一些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改善,受到校内外各层次学员的欢迎。我从中切实感受到情感因素在优化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和力量,初步领悟到教学中知、情合一的道理。在我发表的《运用心理学规律上好心理学课》、《大学生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模式及其控制》等拙作和自奉的“学时有趣,学后有用”的教学原则中,逐步蕴涵了某些情感教学思想,并由此产生在这方面进行心理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是来自现代教学改革潮流的策励。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失衡现象违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方面现代教学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而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个性偏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严重。对此的深刻反思,促使人们把教学改革的视线不再囿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于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
文摘 插图:

第一章绪论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因此有两个因素就成为我们考察的对象:第一是那个‘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一①其实,我们人类的教学活动,又何尝不是用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呢?今天,作为对传统的注重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考察方式的矫正,当我们从情感角度来审视人类的教学过程时,在我们眼前便会展示出一番新的情景,并由此触及到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
第一节情感教学和情感教学心理学
一、情感教学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正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促使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一种人类的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