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文明史(第2版)

2010-09-1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文明史(第2版)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明史(第2版)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明史(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0808386/9787800808388
·条形码:97878008083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东方神鸟

内容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的潜心研究成果,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中国文明读本。
作为一本献给大学生的课程性读物,《中国文明史》着重于中国文化史的变迁,其中也包括政治和经济史的变迁。在100多幅图片的映衬下,作者完整描述了中国主要朝代的变迁。本书也论述了近代以来直至新世纪中国的发展。

作者简介 康拉德·希诺考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深研究员、教授,纽约城市大学荣誉教授。他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巴黎从事中国和日本方面的研究。他发表过大量关于宋代思想史的报告和论文,还与罗伯特·海莫思主编过《世界的秩序:分析中国宋朝国家与社会的方法》。曾在纽约大学讲授日本和中国文明史。作为一位教科书作者,他还出版过《中国和日本文明简史》、《中国文明史》和《日本文明史》。

编辑推荐 作为一本献给大学生的课程性读物,本书养生于中国文化史的变迁,其中也包括政治和经济只的变迁。在100多幅图片的映衬下,作者完整描述了中国主要朝代的变迁。在100多幅图片的映衬下,作者完整描述了中国主要朝代的变迁。本书也论述了近代以来直至新世纪中国的发展。
                     ——米夫林出版公司编辑推荐
我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明史的教程,她图文并茂,思想通达,脉络清晰,我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后,受到他们的广为好评。
——龚启圣(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
作为一位亚洲史的教授,我发现这本教程作为无数学生了解中国文明的学习工具是无价的。她利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方法完整呈现了中国从古代直至当今的变迁过程,每一部分简明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历史趋势。
——R·巴南(北卡罗莱那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是一本我在上亚洲史课时的首选读本。
                     ——G·莱昂拉多(旧金山州立大学人文学教授)
  我认为本书对于中国和日本文明研究均有帮助,她应该被许多老师作为学生的教科书。
                     ——R·索托(夏威夷大学教授)

目录
《中国文明史》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中国古典文明
 第一章:上古时代的“中国”
 1.新石器时代
  2.中国文字的的起源
 3.青铜时代的出现
  4.商朝
 5.西周王朝
  6.《诗经》
 第二章:动荡的时代和古典思想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3.百家争鸣
  4.孔子
 5.墨子
  6.孟子
 7.荀子
  8.老子与庄子
 9.韩非子
 第三章:帝国时代早期
 Ⅰ秦朝
 1.资料来源和历史形象问题
  2.重新评价
 Ⅱ汉朝
 1.汉朝前期
  2.汉朝统治的状况
  3.匈奴和其他周边民族
  4.知识的进展
  5.诗歌
 6.性别
  7.两汉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
  8.汉王朝的衰落
第二部分:佛教时代的中国
 第四章:分裂时期的中国
 1.佛教的基本理论
  2.天下大乱
 3.南北割据
  4.北魏政权(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5.北方的佛教
  6.道教
 7.南方
  8.诗歌
 9.书法
  10.绘画
 11.南方的佛教
  12.重新统一前夕的中国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世界性文明:(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1.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7年)
  2.唐朝:创建和巩固
 3.高宗与武后
  4.盛唐
 5.首都长安的城市生活
  6.佛教的盛行
  制度上
 审美观点上
 知识上
 净土宗与禅宗
 中元节
  7.道教
 8.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公元763年)
  9.李白与杜甫
  10.晚唐
 11.晚唐的诗歌与文化
  12.天朝的崩溃
第三部分:帝国时代晚期/现代早期
 第六章:两宋时期的中国(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1.宋朝的建立
2.新兴的精英集团
3.科举考试制度
4.北宋
5.政府与政治
6.王安石
7.经济状况
8.宗教状况
9.儒学复兴
10.诗歌与绘画
11.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12.南宋的城市和商业
13.文学与视觉艺术
14.“新儒学”
15.价值与性别
16.结语
 第七章:蒙古帝国和元朝
1.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帝国
2.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早期岁月(公元1211年—公元1260年)
3.忽必烈与元朝早期
4.元朝的继续发展时期
5.经济
6.社会
7.宗教
8.文化与智识生活
9.杂剧
  10.绘画
  11.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瓦解
 第八章:明朝
1.明朝早期(公元1368年—公元1424年)
2.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公元1433年)
3.明朝中前期(公元1425年—公元1505年)
4.明朝中后期(公元1506年—公元1590年)
5.经济与社会
6.教育与文学
7.小说
8.戏剧
9.绘画
10.明代思想:王阳明
11.宗教
12.王阳明以后的明代思想
13.董其昌和明代后期的绘画
14.晚明政府(公元1590年—公元1644年)
 第九章:东亚和现代欧洲:初次邂逅
1.葡萄牙人在东亚的活动
2.日本的耶稣会士
3.其他欧洲国家的影响
4.日本的“闭关锁国”
5.中国的耶稣会
6.礼仪之争
7.基督教在中国的衰落
8.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和广东贸易体制
 第十章:清朝
1.清朝的创建
2.清朝前期的思想家和画家
3.康熙王朝
4.雍正
5.乾隆
6.18世纪的统治
7.18世纪的知识文化
8.小说
9.经济繁荣
10.社会变迁
11.生态环境
12.天朝的衰落
第四部分: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第十一章:中国:内部危机与西方入侵
Ⅰ.鸦片战争及其起因(公元1839年—公元1841年)
  1.《南京条约》及条约体制
  2.国内危机
 3.太平天国起义(公元1850年—公元1864年)
  4.曾国藩及其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5.从《南京条约》到太平天国失败期间的中国和世界
Ⅱ.公元1870年—公元1894年
 1.太平天国以后清室的“中兴”
  2.自强运动——第一阶段
  3.自强运动——理论
 4.慈禧太后与清朝政府
  5.教育
  6.经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7.传统经济部门
  8.传教士的活动与基督教的影响
  9.旧体诗词中的新汤旧药
Ⅲ.对外关系
 1.不断的外来压力
  2.越南和中法战争(公元1884年—公元1885年)
  3.朝鲜和中日甲午战争(公元1894年—公元1895年)
 4.《马关条约》(1895年4月)
 第十二章:中国:终结与开始(公元1895年—公元1927年)
Ⅰ.末代王朝的最后岁月
  1.维新运动
  2.对华的强权政策
 3.义和团运动
  4.风气转变
  5.抗议浪潮与革命运动
 6.晚清“新政”改革
  7.辛亥革命
Ⅱ.从袁世凯到蒋介石
  1.袁世凯
 2.军阀割据时期
  3.新文化运动
  4.思想论争
 5.艺术文化
  6.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7.国民党与孙中山(公元1913年—公元1923年)
 8.国共合作(公元1923年—公元1927年)
  9.国共决裂
  10.国民政府的创建
第五部分:建设一个新中国
 第十三章: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1.南京政府的十年统治
2.南京政府的十年统治——国内政策
3.中国共产党(公元1927年—公元1934年)
4.长征
5.联合战线与抗日战争
6.抗日战争扩大为太平洋战争
7.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8.战争时期的中国
9.战争时期的日本
10.二战的结束
11.台湾
12.国共内战和共产党的胜利(公元1946年—公元1949年)
 第十四章:毛泽东时代及以后的中国
Ⅰ.政权巩固与建设中的苏联模式(公元1949年—公元1958年)
 1.经济政策
  2.思想改造与知识分子
  Ⅱ.继续革命(公元1958年—公元1976年)
   1.大跃进
   2.中苏关系破裂
   3.文化大革命:激进阶段(公元1966年—公元1969年)
   4.文化大革命:平复阶段(公元1969年—公元1976年)
  Ⅲ.毛泽东以后的中国
   1.80年代的知识生活和艺术
   2.对外关系和香港回归
   3.90年代和新世纪的知识分子与艺术家
编后记
1.经济全球化
2.不同趋势间的冲突
3.文化全球化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