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华民族源流史

2010-09-1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华民族源流史 去商家看看
中华民族源流史 去商家看看

 中华民族源流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1959043/9787801959041
·条形码:97878019590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吕思勉讲史系列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联信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源流史》作者吕先生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力于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除了著名的《白话本国史》之外,他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其成果就是向普通读者讲述中华民族由来的《中国民族演进史》,和向读者更深一层讲述中华各民族起源和发展、最终如何融合为一个统一大家庭的《中国民族史》。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即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和融合过程,我们把《中国民族演进史》和《中国民族史》编辑在一起,以《中华民族源流史》为名出版。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和陈垣、陈寅恪、钱穆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媒体推荐 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
  ——国学大师钱穆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钱穆)先生肄业府中三年余,……而治学则受吕思勉诚之先生影响最大。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源流史》编辑推荐: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书,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书,品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称为史学四大家,是钱穆最敬重的恩师,易中天引用最多的史学家。
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汉族、匈奴族、鲜卑族、蒙古族等民族是怎样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目录
中国民族演进史

第一章 什么叫做民族
第二章 中国民族的起源怎样
第三章 中国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章 中国民族怎样统一中国本部
第五章 中国民族第一次向外开拓怎样
第六章 五胡乱后的中华民族是怎样的
第七章 中国民族在近代所受的创痛是怎样
第八章 中国民族的现状怎样
第九章 怎样复兴中国民族
第十章 中国民族演进的总观察怎样
附录一 参考书
附录二 复习问题
中国民族史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汉族
附录一 昆仑考
附录二 三皇五帝考
附录三 夏都考
附录四 释亳

第三章 匈奴
附录一 赤狄白狄考
附录二 山戎考
附录三 长狄考
附录四 秦始皇筑长城

第四章 鲜卑
附录一 鲜卑
附录二 后魏出自西伯利亚
附录三 宇文氏先世
附录四 契丹部族

第五章 丁令
附录一 丁令
附录二 丁令居地
附录三 突厥与蒙古同祖
第六章 貉族
附录一 貉族发见西半球说
第七章 肃慎
附录一 金初官制
第八章 苗族
第九章 粤族
第十章 濮族
第十一章 羌族
附录一 鬼方考
第十二章 藏族
第十三章 白种
……
序言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和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另有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
吕先生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力于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除了著名的《白话本国史》之外,他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其成果就是向普通读者讲述中华民族由来的《中国民族演进史》,和向读者更深一层讲述中华各民族起源和发展、最终如何融合为一个统一大家庭的《中国民族史》。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即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和融合过程,我们把《中国民族演进史》和《中国民族史》编辑在一起,以《中华民族源流史》为名出版。
文摘 中国民族演进史
第一章 什么叫做民族
什么叫做民族?这个,在西洋民族主义久经发达的国家,尚觉一时难于确答,在中国更不必说了。
但是民族观念的晶莹与否,与实际上民族的存在与否,毫无关系。在中国,民族观念,虽未见晶莹,然中国民族,则久经存在;而且从其演进之迹说起来,中国民族,真可称为民族之模范。
然则到底什么是民族呢?请就我浅陋的见解,先下一个定义,然后再加以申说。
民族,是具有客观条件,因而发生共同(对外即可称为特异)的文化;因此发生民族意识,由此意识而相团结的集团。
 客观条件,自然是先要明白的。但是这条件的有无,和其重要性,在各时代、各地方,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条件只是构成民族意识之具;而民族意识,当由何种条件构成,及其各种条件的重要性,在各时代、各地方,本不能一致之故。但是条件虽有出入,而无条件则民族意识无由构成,这是理论上当然的结果。我现在且举出民族的重要条件如下:
(一)种族种族在普通见解中,最容易受重视。尤其是像我国这种种族素不错杂的国家。①但是种族的当受重视,实不如普通人所想像之甚。种族是以体质为标准的。②在普通人的见解上,总疑心貌异则心亦随之而不同。其实为人类相亲爱、相了解的障碍的,是心理而不是体质。所以画人类的鸿沟的,是文化而不是种族。现今世界上,实无一单纯的种族,更无一单纯的种族所构成的民族。这不但现在如此,在历史上亦然。用不着什么专门的考据,就通常事实,略加考核便知。而一种族分为数民族,①一民族包含数种族,②及数种族渐化为一民族的,却不乏其例。所以种族的当受重视,实不如民族之甚。然种族纯一,虽非构成民族必要或重要的条件,究不能说没有相当的价值。因为体格的差异,由于婚姻的不通;而婚姻的不通,则由于文化的隔阂。所以种族的差异,虽不就是文化的差异,而此两现象,却往往互相平行。貌异则心不同,虽可说是人类的误解。然既有此误解,即足以为团结的障碍。所以民族的团结,虽不要求种族的绝对的纯一,然能有相当的纯一,亦是有助于民族的团结的。所谓相当的纯一:(1)谓其上溯至相当的年代,不能感觉其种族上之差异。(2)则此等纯一的种族,占民族中的大多数。④
(二)语言语言为民族构成的要素,其重要,却远在种族之上。虽亦有少数例外,⑤然通常,大都以一个民族,有一种语言——此语言即为此民族所独有为原则。——语言是表现思想、情感最重要的工具。语言统一,彼此的思想、情感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