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五经源流变迁考·孔子事迹考

2010-09-1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五经源流变迁考·孔子事迹考 去商家看看
五经源流变迁考·孔子事迹考 去商家看看

 五经源流变迁考·孔子事迹考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32546675/9787532546671
·条形码:97875325466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五经源流变迁考》是学人江竹虚先生的遗作,由《五经源流变迁考》和《孔子事迹考》两部合璧而成。前者主要以“时代”、“传授”和列朝列代的“主导流变”来表达;后者则以“时代”、“先世”“入仕”、“讲学,乃至”周遊“删述六艺”、“晚景”、“影响”等十八章来陈述自己对经学发展的认识,却不失对经学研究的历史感;尊重孔子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和作用,但还是保有着一份不苟同于“尊圣卫道”的旧学窠臼的自持。因而,《五经源流变迁考》也许现代人重新注视孔子、关七经学的不可忽视的读物。
目录
序言
五经源流变迁考
孔子事迹考
整理后记
……
序言 我国为古代文明五大发源地之一,而今硕果仅存,余皆消亡。究其原委,乃我先民代有述作,赓续相传,历数千年之积渐,文物典籍,浩如烟海。其中五经著作,尤为我先民智慧之结晶,亦吾民族学术文化之精华,其价值无可估量。欲以开物成务,必先校勘整理。段玉裁有言:“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不断其立说之是非,则多误今人。”其言良是。
作者于孔子学术思想,生平事迹,有深入研究。对古籍底本之是非与先儒立说之是非,皆有所考辨。弥足称道者,约有下列诸端:一日:释疑解惑作者于人物、事件之考辨,博引诸家成说,参稽互证,要以合于事理者为近是。其识见逾越前人,成就斐然。

文摘 二、五经流变
吾国学术之兴,其当殷周之际乎!夏殷以前,邈乎其未有闻焉。自文王幽囚,爰演《周易》;箕子见访,更陈《洪范》。由是形而上之学,稍启其端矣。周公多才多艺,思兼三王,体国经野,昭乎六典。观于《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八法、八则;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八枋之法;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太卜掌三易,太师教六诗,宗伯掌五礼,大司乐掌六代之乐。”文物典章,灿然大备。章学诚所云:“《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其守官举职,皆天下之师资也。”(《文史通义.史释》)良以《周官》三百六十,为先民制作之原,六艺九流之所自出,而中国学术文化之所系也。
东迁而后,周室不纲,王官失守,礼坏乐崩,文献无征。孑L子生当末世,覩旧典之散佚,惧学术之沦亡,乃述《周易》而删《诗》、《书》,修《春秋》而正《雅》、《颂》,礼乐咸得其所。由是六艺渐布于民间,官学得传于私室。后之稽古者,皆取则焉。
自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陵夷踌驳,以至于秦政,焚《诗》、《书》,坑儒士,以刀笔吏为师,六艺从此缺焉。汉兴,乃除挟书之令,开献书之路,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由是六艺经传,渐出于山岩屋壁,而结集于汉廷矣。

后记 先父遣稿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此后极左思潮泛滥,孔孟迭遭挞伐,经学已成禁区。直至“文革”后期,先父辞世,迄未整理定稿。盖时势所迫,面世无望,当尘封以避祸耳。
现值国运昌盛,国学复苏,不肖子整理遣稿,交付出版。自知才疏学浅,不堪当此重任,仍勉力草成其事。有引入舛错及处置不当者,尚祈海内方闻硕学,有以教正。兹将整理情形,略述于下:一、章节之划分《五经源流变迁考》一书,原稿目录有章,有节。内容除“导言”分节外,其余正文,均分章,不分节。整理时,据原稿目录,按章分节。其中“《诗》学传授源流”章内,“宋代《诗》学之疑古”一节末段,始言宋人庆源、朱鉴,中及元人许谦、刘瑾,末言南宋郑樵。此段文字涉及宋、元《诗》学,以宋人居多。现归人“宋代《诗》学”一节,而未列于下节“元、明《诗》学”内。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