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时间美学导论

2010-09-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时间美学导论 去商家看看
时间美学导论 去商家看看

 时间美学导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09048855/9787209048859
·条形码:97872090488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时间美学导论》从海德格尔存在论时间理论出发,以相较于人之生存状态更为本源的“现象学一此在化”的时间作为理解美学问题的理论基点,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中西方美学的时间性现象及其规律,探讨了审美状态的时间性生成、时间性的审美生成及其艺术中时间审美化的呈现形态,揭示出将时间引入美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要性。
编辑推荐 《时间美学导论》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一、当代美学研究中的时间性困境
二、时间之于当代美学研究的意义
三、时间美学的提出
第一章 时间性与本真的超越状态
一、西方哲学史上的时间概念
(一)传统时间观:绝对形式
(二)现代时间观:生命本质
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概念
(一)此在:基础存在论
(二)此在与时间性
(三)时间与时间性
(四)解读时间性
三、时间性与超越
(一)此在之超越与世界
(二)世界之超越的时间性问题
(三)本真时间:此在超越之时间性结构

第二章 西方美学的时间性研究
一、传统美学的时间性研究:从古典美学到近代美学
二、20世纪美学的时间性研究:从现代美学到后现代美学
(一)“美不可说”的时间性蕴含
(二)“如何是美”的时间性生成

第三章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研究
一、与时偕行:孔子美学的境域化
(一)仁:道的境域化构成
(二)诗:思在境域中开启
(三)礼:义在秩序中生成
(四)乐与艺:仁在审美中显现
二、与时俱化:道家美学的时机化
(一)常(恒):道的时间性
(二)美:道的时间性显一现
(三)游:与时俱化的审美方式
三、与时皆空:禅宗美学的瞬间化
(一)空:刹那生灭的空寂之美
(二)顿悟:当下即是的审美感悟
(三)境:瞬间开启的审美之域

第四章 审美的时间性与时间的审美化
一、审美状态的时间性生成
(一)审美状态:时间性生成中的生存状态
(二)审美到时状态之根本标志:陶醉与显一现
(三)时间性审美的非现成识度
二、时间性的审美生成
(一)时间性与本真存在
(二)时间性与先验想象力
(三)时间性:审美生成之域
三、时间审美化的呈现形态
(一)静态化
(二)空间化
(三)想象力

第五章 时间审美化的艺术处理
一、时间当前化之超越
二、时间有限性之显隐
三、时间境域化之回归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傅松雪的新著《时间美学导论》就要出版了。她请我为之写序。对我来说,这既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倍感欣慰之事——算是了却一桩心愿,也可谓乐在其中了。
说来话长。从撰写本科学士论文开始,松雪一直在我的指导之下,中间经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到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前后经历了八个年头。八年的时间不算短,她依靠自己的勤恳努力,从一个不懂得怎样写文章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站在学科前沿撰写了富有独创性专业论文的文艺学博士,其间的跨度应该说是蛮大的。从松雪的自我感受来说,可能觉得时间也不算长,因为每天都在进行新的思考,每天面临的任务都是新的,一直处在努力完成读书、写作任务的忙忙碌碌之中,心无旁骛也就无暇他顾,到头来,蓦然回首,转瞬之间已过了八年。在这漫漫的人生历程中,我是看着她怎样步步登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因此也就结下了父女般的师生之谊。
文摘 第一章 时间性与本真的超越状态
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是西方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许多学者把他的《存在与时间》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海德格尔利用时间概念重新诠释形而上学,以存在与时间的关系论证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新的形而上学致思的开启,并使形而上学最终归宿于“形而上学属于‘人的本性’”。在他看来,对于人而言,对存在者的任何适应都意味着对存在的某种领悟,领悟属于此在之基本建制,而此在则植根于时间性之中。我们的问题是,生存上的领会如何被时间性所规定?时间性如何就是对存在之领会得以可能的条件?时间性又是如何遭遇超越而达至本真存在的?带着这些对于时间的困惑,让我们进入时间。
一、西方哲学史上的时间概念
关于时间,太多的哲学家做过太多的讨论,但也仍然有太多的疑惑没有解决。对于时间,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明显不同的感受,反映在哲学形式上也有所区别。概而言之,西方哲学里的时间有两种主导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传统时间观,其中包括容器式的时间(如古典哲学)和绝对主观化的时间(如康德哲学所理解的);另一种则是把时间看成构成生命的本质要素的现代时间观。时间问题毫无争议地属于对20世纪思想家触动最深刻的问题之一。在现代哲学中,时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赢得了异乎寻常的关注。那么,现代哲学家何以会如此关注时间,现代时间观与传统时间观又有何不同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使我们从时间这一维度对近现代哲学思维的转换有一更为清晰的把握,而且也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审视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一)传统时间观:绝对形式
时间问题,有关时间流程中的哲学问题,是古今中外历代哲学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是哲学界历久而弥新的问题。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有这么一段讲述时间的文字:“当造物的天父看到他所创造的被造物,亦即永恒之神的被造影像在运动和生活时,他感到很喜悦,在喜悦中他决定使摹本更像本源,既然本源是永恒的,他力图使宇宙也尽可能地永恒。然而,理念物的本性是永恒的,而要把这种性质完全赋予被造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决定让永恒性拥有一种运动的影像,当他在天国安排了秩序以后,他使这种影像永恒但却按照数目而运动,而永恒性本身是同一的。这种影像我们称为时间。”在柏拉图看来,时间仅仅是永恒理念向虚无的经验物的过渡性的东西,是介乎真与不真之间的;永真的理念是无需时间参与的,而时间则是人们在观察经验流变之物时用永恒理
……
后记 本书是在业师夏之放先生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先生循循善诱,耳提面命,语重心长,给了我多方面的指教。本书的思考与写作历时已久,博士毕业后,又到山东大学师从曾繁仁先生继续就此课题做博士后研究。虽肤浅粗陋,其间却凝聚了许多学术前辈和朋友们的心血。
感谢张祥龙先生,感谢他不可替代的现象学研究工作和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工作;感谢孙周兴先生,感谢他对于海德格尔著作的翻译和研究成果;感谢叶秀山先生、尤西林先生、王恒先生、柯小刚博士、赵卫国博士等所做的卓越的时间研究工作。
感谢曾繁仁先生,感谢先生带给我的信心与耐心,希望和憧憬。
忘不了北京大学的王岳川教授、山东大学的陈炎教授、山东师大的李衍柱教授、杨守森教授、周均平教授、周波教授、杨存昌教授等的点拨、鼓励与帮助,这些指点或如廓云雾而现青天,使我猛然醒觉;或如春风化雨而润灵府,让我浅尝辄止的想法推向纵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