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自医·医人:从60岁病危到80岁健康 |
 |
|
 |
自医·医人:从60岁病危到80岁健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811197525
·条形码:97878111975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朗朗书房
内容简介 《自医·医人:从60岁病危到80岁健康》内容简介:60岁时,他是一位心脏病重症患者,连爬自家楼梯都胆战心惊,家人数次接到病危暗示;80岁时,他却用自己琢磨和创造的“土办法”,医治好了自己的病,健康如小伙,能够爬遍全国的名山大川,享受中华大地的无限美景。此外,他还帮助了成千上万的普通人,治愈了无数人的病痛;并远走美国,为几十位语言不通的病人治愈了顽疾。《自医·医人:从60岁病危到80岁健康》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病危患者活到80岁的奇迹。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人类顽强的生存能力,更能够学到老先生的养生健身之道。此外,作为汪东兴的邻居。在中南海生活过六年的作者,更为你讲述了红墙内青年人真实的生活与情感。
作者简介 钱根禄,现年80岁。参军后进入中南海,作为汪东兴的文秘,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六年。其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离开红墙,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政治。毕业后,到江苏省省委党校执教。64岁前,他是一个重病号,几临病危。64岁时,他为之依靠的爱妻病逝,在死亡和再生之间,他选择了与命运搏斗。自已学习、摸索,用中国的中医之道,治愈了自己几十年的顽疾。80岁时,他已经是一个爬遍了名山的“野孩子”,还是一个义务给数千人治过病的“赤脚医生”。
编辑推荐 《自医·医人:从60岁病危到80岁健康》:听中南海秘书谈养生
人人都能学会的养生秘笈
人人都应学会的防病绝招
目录 序言:强者的智慧
引子
第一章 盘点人生
第二章 中南海101号
第三章 海运仓12号
第四章 死里逃生
第五章 呼吸养生救了我
第六章 呼吸养生法的哲理
第七章 夕阳无限好
第八章 求医不如求己
第九章 普济众生
“另类医生”在美国
赤脚医生
漫步天柱山
第十章 回春呼吸
第十一章 九天揽月
第十二章 幽探“昆仑”
第十三章 饥不择食
第十四章 一餐疗法
第十五章 笑吟“三不如”
后记
……
序言 18年前,我陪着自己漂亮的妻子去见她的父母,第一次在南京见到这位时年62岁的老人。那时候,岳母一个人忙前忙后,岳父则通常是“坐享其成”。开始时,我很不理解。看着他那有气无力的身体,蜡黄蜡黄的菜色面容,才知道这位岳父大人,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老病号”了。不是他不想帮忙,而是有心无力。
1992年夏天,已到美国学习两年的我,随中国留美经济学家代表团,到台湾去取经。那时候,两岸还很敌对,大陆的改革开放正处于十字路口,需要借助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人们从大陆去台湾很不方便,于是,就想到了我们这些在美国学习的海外学子。
也是在那个夏天,当我结束半个月的台湾之行,回到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纽约州北部的罗切斯特时,看到的是以泪洗面的妻子。她母亲刚刚去世,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倒在大学的讲台上。
文摘 第一章 盘点人生
曾子要求“吾日三省吾身”。这么高的要求我做不到,只能大致盘点一下。盘点了,总比不盘点好。盘点岁月,盘点人生,以期最大限度地加大生命的力度,赋予有限的生命难以衡量的价值。
盘点岁月仅仅是盘点人生的局部而非全部(盘点人生的全部即“盖棺论定”,只能由别人来做)。虚度80个春秋,我只认真地或者说是被迫地盘点过两次,太懒散了。
一次是在不惑之年迷惑不解了,不能不盘点一番。1969年,我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部门的校长和教师必须下放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一家四口“插队”到武进县南夏墅公社最穷的一个生产队里,归属生产队长领导,跟强劳力一起生产劳动,都得靠劳动记工分、领口粮,过日子。
生产队对我们有所照顾,除年幼子女在生产队不按工,分领口粮外,我们夫妻二人仍领有工资和粮票,但住的是生产队破旧的仓库,光线很暗,房顶漏雨,比一般社员的住房条件还差。
加上我们是“外来户”,还没有自留地,吃菜要到十里以外的镇上去买,很不方便。特别是下雨下雪天气,田埂路滑难走,有如“蜀道之难”。这些困难都能忍受,都能克服。
最让人揪心的是,据传我们这些“下放干部,,可能只能领取一两年的工资和粮票,以后就得“自食其力”,靠劳动工分领钱领粮了,云云。我们虽没见到正式的文件、通知之类的说明,但空穴来风,未必无由。
看看当时的局面,确实使人忧虑。我们这些姓“下”的(即“下放干部”的简称),没有正式的人事部门来问津,只有县里的“知青办”(即管理知识青年插队锻炼的机构)来管理我们,每人发一“劳动记录本”,填写每天的劳动情况,以备核查,俨然把我们视同需监督劳动的“犯人”。
正好他们县里下放到公社来的干部中,多数拖有或长或短的“尾巴”,我们只好陪他们一起接受劳动监督了。这样一来,在基层干部的心目中,我们这些姓“下”的不算坏人,也很难算是好人,不然怎么会“下”来呢?
多数姓“下”的都在担心取消工资以后怎么办,一家大小几口能否自己养活自己?特别是原来家在城市、不懂农业劳动的人,更是忧心忡忡。
我的老伴就是这样,成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更担心年幼的子女。我也有些担心,但不能火上浇油,还得劝她,给她降降“火”。虽然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解劝她,但有一条可以让她放心:凭我的体力和略懂农业生产知识这点“老本”,可以保证一家四口不会“饥寒交迫”。
另一有力武器,就是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讲话
……
后记 60岁时,被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的人,一个几次被医院告知准备后事的“得益者”。今天,在80岁的时候,我还能够亲自将自己的感想和心得写出来,和读者分享,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了。至少对于我自己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奇迹。
人生的意义,在不同的年龄层,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对于一个老人,中国上亿年迈公民中的一员。活得开心,活得健康,就是我能够追求的最高境界。看来我是做到了,这让我始料不及。这是上苍给我的恩惠,我写出这本书,也是自己对上苍的一份感恩,正如我到处为人义务治病一样。
几年前,就有不少人建议我将自己的养生之道写出来。江苏的电视台和电台、报纸,还就我的情况做过专门的报道。
我一直没有动笔,并不是我不能写,而是有很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