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索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索 |
 |
|
 |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索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811100452
·条形码:97878111004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们中国的近代是思想文化的一个古今中西的一个大转换,一个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在这一个特定的时期,语汇就是词汇也随之发生着这个很多变化。近代不仅是时间概念,还是一种文明概念,属于资本主义文明都可归类为近代,反之则不可冠以“近代”二字,也就是说,各种中国近代专史的起点和社会政治史的起点并不一定相同:有晚于它的,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史;也有早于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文化史、科技史当从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算起,他们带来西方科学技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遂翻开了新的一页。
编辑推荐 我们中国的近代是思想文化的一个古今中西的一个大转换,一个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在这一个特定的时期,语汇就是词汇也随之发生着这个很多变化。近代不仅是时间概念,还是一种文明概念,属于资本主义文明都可归类为近代,反之则不可冠以“近代”二字,也就是说,各种中国近代专史的起点和社会政治史的起点并不一定相同:有晚于它的,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史;也有早于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文化史、科技史当从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算起,他们带来西方科学技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遂翻开了新的一页。
目录 上编 时代思潮
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
试论爱国主义是晚清思想史的主线
略论晚清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演变
“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考察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学的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甲午战争激起的中国思想界的大变动
论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关系
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日本近代化对晚清改良思想和改良运动的影响
论外国文化对晚清国语运动的影响
“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下编 人物思想
梅文鼎的中西文化观
龚自珍的人才思想
略论李鸿章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李鸿章的自强价值观念及其价值
论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对外主和方针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严复恩想之异同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与“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及命运
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
论戊戌维新时期的孙家鼐
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后记
……
文摘 鸦片战争前后学习西学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差异,决非偶然,而是内外各方面的因素使然。
首先,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国际国内环境迥然有别。明末至清中期,西方国家尚没有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清兵和俄国军队的两次雅克萨战争,都说明了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疆土不受侵略。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除了历法,对西方其他学问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曾向崇祯皇帝提议:“辨矿脉以裕军需,通西商以官海利。”①崇祯帝未能采纳,此即足以说明。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炮舰强迫中国打开大门,资本主义的商品滚滚而来,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可悲的现状、可怕的前景使一大批仁人志士意识到:列强到来,使中国进入各国竞争之世,要么是进行社会变革,使中国近代化以适应竞争,要么是守旧不变,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别无其他选择。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无疑是晚清大规模学习西方的强大动力。
其次,中西文化的差距有变化。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虽有差距但不太大,在科技方面中西互有短长;除英国外,其他欧洲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是封建君主专制。传教士们亦著书立说,宣称专制制度是最好的制度。②来华传教士以耶稣会士为多,耶稣会在欧洲以守旧著称,他们带到中国的西学在欧洲往往已经过时,这使中国人不可能学到较多的新知识。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中西差距迅速拉开,然而此时中国已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对国门之外变化无从得知,自然不可能去学习。
后记 本书是我的已发表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论文,其中有四篇由李霞、龚来国、陈宝云、孟化协助我写成。其时他们是我的研究生。
一般而言,1840年(准确地讲,应以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签订之日或更后一点该条约正式生效之日)为中国近代的起点,这是从宏观的社会政治角度来看的。梅文鼎生于明末,是清初著名的数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显然不是近代。但是近代不仅是时间概念,还是一种文明概念,属于资本主义文明都可归类为近代,反之则不可冠以“近代”二字,也就是说,各种中国近代专史的起点和社会政治史的起点并不一定相同:有晚于它的,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史;也有早于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文化史、科技史当从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算起,他们带来西方科学技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遂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