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 |
 |
|
 |
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211059393
·条形码:97872110593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内容简介:早在秘密教门的前身——异端教派时期,这些组织就被正宗佛教贬称为“邪教”,秘密教门形成后,除了元初一个短暂时期外,历代政权均将其称为“邪教”或“左道惑众”团体,加以打压,教门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成为在民间,尤其是下层社会流传的秘密组织,因此也被称为“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
明清时期,各种名目的秘密教门大量涌现,成为当局潜在或公开的威胁,因而通过武力镇压或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惩处。
编辑推荐 《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性质与历史渊源
第一节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性质
第二节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 明清秘密教门的教义、教规及组织结构
第一节 入教仪式和教义、教规
第二节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
第三节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教阶制度与统治模式
第三章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滋蔓发展(上篇)
第一节 明代秘密教门的滋蔓与当局的查禁
第二节 明代主要秘密教门
第三节 明代秘密教门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滋蔓发展(下篇)
第一节 清初秘密教门的流传与反清活动
第二节 康乾时期秘密教门的发展蔓延
第三节 嘉道时期的秘密教门与当局治理措施的调整
第四节 清代主要秘密教门
第五章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屡禁不止的原因
第一节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发展蔓延的环境
第二节 下层群众的需求——秘密教门长期存在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教主创教的原动力
第四节 传教手法
第五节 教首对信徒的精神控制
第六节 统治阶级治理对策的失误
第六章 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起事
结语 历史上的秘密教门与当代邪教的异同
……
序言 孟超博士的专著《明清秘密教门滋蔓研究》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数年来的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秘密教门在我国源远流长,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弥勒教和大乘教。不过那时是作为佛教的异端教派而存在的。宋元时期,各种异端教派继续存在,而且在流传过程中互相渗透与融合,经过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洗礼,这些异端教派逐渐融合与演化为带有宗教性的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
早在秘密教门的前身——异端教派时期,这些组织就被正宗佛教贬称为“邪教”,秘密教门形成后,除了元初一个短暂时期外,历代政权均将其称为“邪教”或“左道惑众”团体,加以打压,教门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成为在民间,尤其是下层社会流传的秘密组织,因此也被称为“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
明清时期,各种名目的秘密教门大量涌现,成为当局潜在或公开的威胁,因而通过武力镇压或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惩处。
如何看待秘密教门,一直存在争论。民国年间,学者们大多沿袭清代官方或封建文人的看法,将秘密教门仍视为“邪教”加以挞伐。
文摘 除了中国学者关心秘密教门的研究问题以外,外国学者也对中国秘密教门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进行了长达百年以上的研究。
早在19世纪,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就对中国的秘密教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在对无为教(罗教)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进行考察和研究之后,认为无为教“通常被士大夫说成是怀有秘密政治企图的邪教,但目前它的信徒显然对任何违法的目的都茫然无知。他们现在乃至以后,都热衷于宗教目的,虔诚地皈依宗教”①。他还认为白莲教作为一个民间宗教,“在政治上是无足轻重的事情”②。不管他这个结论在今天看来是不是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外国人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秘密教门问题了。几乎和艾约瑟同时代的荷兰学者、汉学家迪格鲁特于1903年出版《中国的教派宗教与宗教迫害问题》一书,他在书中对中国当时存在的秘密教门里的诸多门派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迪格鲁特和清朝封建士大夫的观点有明显的区别,他把中国秘密教门看作是大众宗教的一种可靠表现形式,而且对中国秘密教门充满同情心。
到了20世纪下半期,随着社会史研究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把注意力投向中国秘密教门。196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朱永德先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初探》的学术论文。1972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谢诺主编的论文集《中国的民众运动和秘密结社》出版,书中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976年,美国宾州大学韩素瑞教授写出《中国的千禧年叛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一书,1979年她又写出《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①。韩素瑞在这两部著作里,使用丰富的档案材料,对清代中期两个典型的教门——八卦教和清水教,以及这两个教门举行的起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另外一本比较有影响的著作就是1976年欧大年先生撰写的《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②一书,作者在书中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外学者有关“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的研究成果,然后对明清以降流传较广的几支教派及其信仰内容、教主、经卷以及仪式等作了概括的评介。1986年,哈佛大学的凯利又作了《教派与社会——罗教在清代漕运水手中的发展(1700~1850年)》的博士论文,主要介绍了罗教在漕运水手中渗透的情况。澳大利亚的布赖恩·马丁在其博士论文《1920—1937年的上海青帮:杜月笙的崛起》基础上,写成《上海青帮》一书,2002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中文版。书中介绍了青帮的源流、上海青帮与法租界的关系,以及黑帮政客杜月笙的崛起等。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