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简史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傈僳族简史 |
 |
|
 |
傈僳族简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105087174
·条形码:97871050871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二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鉴于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已积淀为各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多年来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为适应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国家民委决定对《丛书》进行修订、再版。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傈僳族简史》介绍了中国傈僳族文化发展的历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代的傈僳族
第一节 族源和创世传说
第二节 傈僳族与彝族亲属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 8世纪以来的傈僳族
第四节 历史上傈僳族的几次大迁徙
第二章 18世纪以来傈僳族的几次农民起义
第一节 泸水弄更扒、枝花扒的抗清斗争
第二节 声势浩大的恒乍绷起义
第三节 永北唐贵、傅添贵起义
一、起义的主要原因
二、利用宗教竖起义旗
三、农民队伍由于争权而分裂
四、官军分路围剿,义军力战失败
五、斗争的实质是土地问题
第四节 永北丁洪贵、阿路子起义
第三章 20世纪前后怒江地区的傈僳族
第一节 20世纪以前的怒江地区
第二节 西方探险家的“宝库”
第三节 片马风云
第四节 西方传教士在怒江地区的活动
第四章 20世纪以来对怒江地区的开发和经营
第一节 夏瑚对怒江的开发及影响
第二节 殖边队的进驻和“开笼放雀”政策
第三节 行政公署和设治局的统治
第四节 傈僳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一、反对传教士和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二、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
三、反对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的斗争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前傈僳族的社会经济形态
第一节 生产力、社会分工和原始交换
第二节 怒江地区的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
一、个体农民私有
二、家族共同伙有
三、家族、村寨公有
第三节 怒江地区家长奴隶制度的崩溃
第四节 内地区的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
第六章 近百年傈傈族的社会组织和原始习俗
第一节 氏族、家族和村社组织
第二节 图腾和图腾崇拜
第三节 血族复仇
第四节 习惯法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傈僳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教育文化
第一节 崭新的政治生活
一、傈僳族聚居区的解放
二、中央民族访问团的慰问
三、开展民族识别、进行社会调查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
五、傈僳族干部的培养成长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
一、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与“直接过渡”
二、“大跃进”错误及其纠正
三、落实政策,恢复经济
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
五、经济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
六、创办及发展工业
七、交通运输别开生面
八、行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文教科卫事业的创建与繁荣
一、创制及使用民族文字
二、民族教育突飞猛进
三、文化宣传事业的发展
四、民族体育焕发青春
五、医疗卫生建立健全
第四节 人口的迅速增长
第八章 傈僳族的家庭、婚姻和丧葬
第一节 家庭和命名
一、家庭结构
二、命名特点
第二节 婚姻状况及变化
第三节 丧葬习俗
第九章 傈僳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
第一节 衣、食、住、行
一、服饰
二、食物
三、建筑
四、交通工具
五、手工技术
第二节 历法和节庆
一、自然历法
二、主要节日
第三节 宗教
一、原始宗教
二、基督教
第四节 音乐、舞蹈与民间文学
一、乐器
二、舞蹈
三、民歌
四、民间文学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文摘 第一章 古代的傈僳族
第一节 族源和创世传说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根据文献记载,早在8世纪以前傈僳族就居住在四川雅砻江及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此后又逐渐向云南西北部的澜沧江和怒江迁徙,傈僳族人民因此自豪地说他们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的主人”。
在研究傈僳族的古代历史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文字记载甚少、史料贫乏,在探讨族源时困难较多。但是,对于史料缺乏或没有文字记载的一些氏族、部落来说,充分运用民族学和语言学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可以弥补文献资料之不足。因此,从傈僳族世代流传的《创世纪》传说及语言特征和氏族图腾里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线索。通过对这些线索的分析,初步可以认为:傈僳族属于唐代“乌蛮”部落集团中的一个集团,和彝语集团中自称为“诺苏”、“纳苏”、“聂苏”的部落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但当时已发生分化,傈僳族初步形成。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特别是16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迁徙之后,傈僳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单一民族。
后记 遵照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总修订编辑委员会对《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适当修订,适量续修”的要求。《傈僳族简史》的修订本编写组由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徐整运组成(秦和平为执笔人)。我们在此次续修《傈僳族简史》时,在保留原书体例、各章节名称及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修改部分有以下数项:1.对表述不妥的语句,予以改正。2.个别字句冗长、表述罗唆的段落,予以适当精减。3.对引用的史料及相关外国人名等,我们尽可能地查找出处,逐一核对;有错字或漏字者,予以更正。4.添加个别史料。5.修改了个别标题。续修内容是建国后傈僳族地区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的发展变化。其中本书第七章系新增部分,第四章、第八章及第九章的部分章节根据情况而有所增加或补充。
执笔人秦和平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云南民族史、地方史、宗教传播史和滇缅边界沿革史等研究。1985年9月,在王恒杰老师、洪俊老师的建议下,秦和平进入怒江州,先后在贡山、福贡、碧江及六库等地搜集资料,调查时间约2个月。较深入了解了傈僳、怒、独龙等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并在以后二十余年间,一直坚持搜集、整理及利用上述各民族的史料,撰写并发表或出版相关的学术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