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特色类别 > 杂志 >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3辑)

2010-08-2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3辑) 去商家看看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3辑) 去商家看看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3辑)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05878204
·条形码:97875058782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部发展蓝皮书

内容简介 为了展示中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为了满足研究中部社会经济问题广大的学者要求,《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在2008年扩名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以适应国家对“促进中部崛起”的智力支撑需要。该书分为“中部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工业与产业集群”、“中部自然资源与生态经济”、“中部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四部分,并在年底一辑中增加“中部经济发展年度报告”。
目录
中部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
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学思考与解读
中部崛起与武汉复兴之路——后发优势的视角
促进江西崛起的动力机制研究
江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中部六省地方经济差异性及协调发展对策
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
论中部崛起战略的意义及其理论创新
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崛起路径研究
中部六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比较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及路径

中部工业与产业集群
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部地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重构与创新研究
江西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预测及其政策含义
中部中小城镇产业集群现象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焦作市为例
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与发展方式转变
中部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实证分析
南昌市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比较

中部自然资源与生态经济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构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若干思考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
资源禀赋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现代文明视野下的农村基础设施
“人本长江”——关于构建和谐长江流域的思考

中部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预测方法与实证——以江西为例
中部崛起、全民创业与地区创业氛围
江西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非农配置对
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
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
基于实证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构成要素的主成分分析
基于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村教育发展思考
后记
……
序言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构想。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研究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问题,强调指出,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举世瞩目的中国中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再一次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号召。中部地区联结东西、贯穿南北,具有区位、资源、生态、产业的优势,是国家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基地,在中国政治、经济与地域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部地区是新一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再现腾飞的经济增长极。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如何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实现中部崛起强有力的突破口,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中部的力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契机,推动区域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结构调整,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加快中部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中部区域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
文摘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
摘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了,这导致目前“中部塌陷”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解释有六种。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就要在理解造成其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政策,结合一定的原则,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部崛起;滞后原因;贡献;政策取向
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六省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与西部的差距则逐渐缩小,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中部塌陷”的趋势。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从经济学的角度正确解释中部塌陷的原因,有助于科学地确定中部崛起的政策取向。
一、中部塌陷原因的反思
“中部崛起”最早是1988年由湖北省委吸收了专家学者的建议,提出的一个地方发展目标,并写入了省党代会决议。16年过去了,湖北不仅没有崛起,反而陷入了塌陷的尴尬,这一经济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各种思考,力图找出塌陷的原因。主要的解释有六种:
1.中部开放滞后论。
湖北、武汉比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晚开放了12年。近代历史上,武汉是中国最早开埠开放的城市,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1993年武汉市才获准对外开放。率先开放的地区获得了开放的先机,获得了政策优惠,获得了发展的“马太效应”。
后记 2006年和2007年《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出版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收到宝贵的建议,这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要求,《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扩名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为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理论文集。着重反映中国中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汇集这个方面的优秀成果。《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主要栏目有中部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工业与产业集群、中部资源与生态经济、中部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中部经济发展评价报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动态等。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热烈欢迎您的投稿,让我们共同为中国中部崛起贡献力量。以下是投稿体例说明:
1.来稿篇幅以8000字为宜,稿件以纸质稿件或电子稿件形式投稿均可,来稿请邮寄: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邮编:330047;电子邮箱:zbfzzx@126.com,联系人:吕唏;联系电话:0791-8304401。
2.论文的中文正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3.请附不超过200~400个字的摘要,3~6个关键词。同时,文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均要译出英文,作者姓名要标出汉语拼音。
4.国家、省部级基金及其他重大或重要科研项目产出的文章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主持人名字。在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并附上复印件。
5.论文架构,一般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要通过简短的小标题方式加以提炼主要观点,以示突出。
6.注释集中写在文章正文后,并标上序号,标明作者、篇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年份(或年期)和页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