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王树增自选集 |
 |
|
 |
王树增自选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7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44330125/9787544330121
·条形码:97875443301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选集系列
内容简介 《王树增自选集》特色与卖点:1、编选角度新颖。 2、严密坦诚的回溯历史的眼光。3、散文大家的独特的语言魅力。4、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历史文献价值。《王树增自选集》主要内容包括了:月斑、鸽哨、猛潮、黑峡、破译、红鱼、我的小驮马、甜蜜海滩和红邮车等等。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黑峡》《红鱼》《甜蜜海滩》《禁止忧郁》等,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上、下),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 作品曾获得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第四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二届曹禺戏剧文学奖。
媒体推荐 当我读王树增的《朝鲜战争》时,我就感到心灵的一种震撼,作者用开阔的视野赋了,了那段几乎人人熟知的历史以崭新的生命。而这部《1901年》气魄更宏大,笔意更纵横,是一部既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痛心疾首,又妙趣横生的书。
——著名作家 莫言
中国最好的历史著作往往不是历史学家所撰,本书又是一例。《1901年》叙事的规模宏大时间上溯明朝,是对明以来痛史的一个总结,对国人实有振聋发聩之效。
——凤凰卫视评论员
何亮亮 重大历史事件中所有深藏不露的细微之处一旦被揭开,其震撼力远非虚构的想象所能及。历史事件在《1901年》中并非叙述的主体,而是所有历史人物心灵“出场”的背景,连贯的不是频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人纷乱的心绪历程。
——瑞典《每日时报》记者
彭定鼎 王树增是一个“干大活”的作家,他的写作计划是用《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1901年》和《1911年》五部非虚构长篇作品,来构筑他心中宽广而有深度的中国近现代史。王树增是一个具备优秀作家的激情、想象,与悟性,同时又具有一个军旅作家的英雄情节、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兼具一个学者的冷静、理性与学识的难得的文学将才。
——著名评论家 朱向前
编辑推荐 《王树增自选集》:写作和阅读,无不是为了让心灵赢得自由。
目录 从天而降(代序)
中篇小说
月斑
鸽哨
猛潮
黑峡
破译
红鱼
我的小驮马
甜蜜海滩
红邮车
禁止忧郁
散文
大河永恒
说吃谈喝
夜读兵书
初见顿河
心窍黄尘塞五车
长篇纪实
《朝鲜战争》(节选)
第一章 打败美帝野心狼
六月二十五日
艰难的抉择
第三章 三十八军万岁
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撤退
三十八军万岁!
第四章 圣诞快乐
“陆战队,向南进攻!”
水门桥
第五章 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胜利一次太重要了
大冰河
第六章 血洒汉江
愤怒的彭德怀
后记彩蝶纷飞的幻觉
《1901年》(节选)
第一章 蓝色长袍上宫殿
被严重忽视的一天
奏折与陷阱
女人的仇恨
第二章 飘浮的神灵
“这是瓜分中国的开始”
混乱的局势
第三章 顶戴花翎下的面孔
帝国炮火申的“家事”
一个“傲慢的中国词汇”
第四章 翠扳指
帝国的城墙
仓皇之晨
第六章 雪后城头草色新
“袜子们”的结局
过朝廷
《长征》(节选)
第一章 突出重围
第三章 十送红军
第七章 血漫湘江
第八章 恭贺新年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
附录 王树增文学作品出版年表
……
序言 三十六年前我是一名伞兵。伞兵总是在黎明时分出动,迎着挂在天边的薄如纸片的月亮。到达机场,检查伞包,开铅封,穿伞,通过两道检查线,登机。飞机舱顶的钢绳拽上去人像在打秋千,而脚下舱板上的铆钉已不知数了多少遍……突然,伞训员大喊:准备离机!我知道我要冲出去了,极度的紧张令我不停地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冲出去!风将裤管吹成铁筒一般,边缘像刀刃一样硬。是否有伞兵能够清晰地描述从机舱门口冲着大地一跃而下的那个瞬间?那个瞬间在我人生的记忆里是永远的断层。但仅仅是一瞬间,那个瞬间过后,所有的轰鸣和啸响都会突然消失,身体犹如在一个巨大的空洞中自由坠落。随后,寂静中传来一声巨响,坠落的身体被迅猛地提升,我知道这是降落伞张开了。晨空开始抖动,新鲜的太阳挂着露珠荡漾而来,无边无际的田野与宽阔逶迤的河流在渐渐红起来的天色中缓缓拥入我的心怀。第一次从天空俯视大地的时候,士兵的自豪令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后来不再是伞兵了,回首往事我总想,人生中会有一些时候犹如伞兵离机,只要勇敢而自信地向前迈出去,便会出现一种令你意想不到的境界,使生活因为更新而鲜活。
我开始把不寻常的伞兵生活写成小说,《鸽哨》《猛潮》《黑峡》《破译》《我的小驮马》相继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昆仑》《收获》上发表,结果是小说创作令我离开了伞兵部队。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我在写每一篇关于伞兵生活的小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继续接受着伞兵部队的“伞训”,因为我一直不敢忘却,观察、审视、描写、叙述任何事物,一定要比别人多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伞兵的角度。我以为锤炼这样的角度能够使写作拥有高尚的追求和博大的情怀。直到时光已逝去近三十年,我开始写作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1901年》《长征》的时候,我仍没忘记提醒自己,面对纵横纷纭的历史,要葆有高视角的关照与思考。
文摘 中篇小说
月斑
硕大的圆月在洁净的夜空中悬浮。月斑历历在目。那是莽原么?
那是谷壑么?那是海洋么?也许就在此刻,所有的人们都在仰望。柳星星:明天十五啦……
我从小喜欢月亮。听妈妈讲,生我的那个夜晚,爸爸给他的学生上夜课,很晚才回来。妈妈望着他,盼望他说句什么。爸爸搓着两手,愣了半天才说:“今晚没有月亮,满天的星星可真多真亮……”妈妈至今想不透,爸爸为什么冒出这么一句。而我奇怪的是,在我降生的那个夜晚,月亮为什么躲开了?我埋怨月亮,然而也迷上了它。爸爸曾经对我讲过,月亮上的斑痕是一棵砍不倒的月桂树。他说那里有一座冰晶砌成的宫殿。爸爸死得早,他是坐在书桌前从椅子上倒下去的。在医院里,我哭了。他对我说:“小星星,你瞧,今晚还是没月亮,可我看见了呢。”他只留下这么句话。那时我六岁,刚上一年级。从那时起,我脖子上挂着房门的钥匙,每天等妈妈回来给我做饭吃。吃完饭,妈妈坐在那张旧书桌前批改作业(妈妈和爸爸在一个学校教书)。我坐在被窝里等妈妈搂着我睡觉。妈妈会唱一支关于月亮的歌:“风儿轻轻,云儿轻轻,擦亮一面小镜镜。小姑娘呀,梳辫辫呀,扎上一根红绳绳……”我问妈妈:“月斑是我的影子么?”妈妈说:“傻姑娘,那是歌!”接着,我第一次知道那是月面上冰冷的岩石和巨大的峡谷。我很懊悔,因为关于月斑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可今夜这是怎么啦?那只夏蝉不知疲倦地嘶鸣。我知道它在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上。从夕阳变得火红的时候起我便开始寻找它。我坐在床上,看着被晚霞照得像金片似的槐叶儿在瑟瑟地抖动,我把心绪的烦乱归结于这只蝉。我等着夜幕的降临。金色从槐叶上消失了,慢慢地变成一团墨绿。突然间,银色叶片又瑟瑟地抖动起来。那是月光在叶片上闪烁。十五前的朗月,就是从老槐树古老的枝丫处升起的。月斑真清晰,像是画上去的。仿佛是那粗壮的枝丫把它托了一下,它一跳,便藏在稀疏的槐叶里一动不动了……四周的墙壁上,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影子。英语书从我手中滑落。我闭上眼,无法掩饰心头的不安。我又喜又怕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包括那月,那树,还有对面房间里妈妈为面临高考的学生补习功课的隐约的声音……我用手抚摸着我的身体。手是熟悉的,有些湿漉漉,而身体是陌生的。曾经属于我的那一部分,现在只剩下空空的一条裤腿。手触到那残败的边缘,我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残废了的我。月亮面对面地望着我。我的手继续向上摸索,于是,一个成熟了的身体在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