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未散·靳以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曲终人未散·靳以 |
 |
|
 |
曲终人未散·靳以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47300197/9787547300190
·条形码:97875473001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
内容简介 《曲终人未散·靳以》讲述了:民谚: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这民间的大俗话说得太好了,太实在了。这套书烫手,看了,血液循环会加速。丛书里所记叙的几位已故文化人,长期生活在上海,他们的女儿从各个角度:历史的、文化的、亲情的、友情的……感性又细腻地追忆了父辈们过往的成就或背后的故事,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史增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这真让我高兴。我为这些父亲的女儿们叫好。
作者简介 章洁思(1944~):靳以之女。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著有《从远天的冰雪中走来·靳以纪传》及英汉词典、英语读物等。近年来发表散文二十余万字,作品散见于《散文海外版》、《香港文学》、《博览群书》、《文汇报》、《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媒体。
编辑推荐 《曲终人未散·靳以》是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
目录 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
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代序)/黄宗英
策划人语
灼热的心
发表处女作
开始文学生涯
从北平到上海
战火燃起
“投身到众人之中
来回福建重庆上海
最后的十年
两次为鲁迅先生抬棺
桃李的欣慰
松针雨
四十年久违
又见父亲
抹不掉的微笑
日历翻回半个世纪——靳以与《收获》
创刊伊始
风起云涌
两点应答
一个甲子前的心语
靳以在天津
昆纬路上快乐的大家庭
南开中学的《玄背》与《绿竹》
一只四十年代寄自天津的信封
商科学生毅然从文
祖母的“靠垫
一张在天津法国公园的老照片
我的家乡
一位好心的长者——记翻译家李俍民叔叔
《雷雨》前后——父亲和他“最老的一位朋友
第一步——怀念陈同生伯伯
秋叶寒流——记作家靳以和诗人姚奔
小桥流水人家——记“新月派”女诗人方令孺
“我并没有离去”——怀念孔罗荪叔叔
难忘菡子
永远闪耀的星星——记复旦大学教授伉俪全增嘏胡文淑先生
一颗温暖的星——写于巴金百岁华诞
我们两家的渊源
对朋友的真情
谈到《收获》
难忘的北京之行
赠书
辛笛叔
心头的人影——-忆黄源叔叔
天空下的情思——怀念我的干妈萧珊
曲终人未散——读《郑振铎日记全编》有感
家壁伯
寄给远方的克拉拉
纪念巴金
美丽的樱花——小记女作家沉樱
捧读《写给巴金》
生命的歌
童年情景
最初的记忆
蒲石路434弄13号
复旦庐山村
大自然的怀抱
我的十二岁
我的同龄兄弟姐妹
到过天堂
M君,你在哪里
那条长长的草绳
听青春的脚步沙沙
大树
痛
后记
……
序言 民谚: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这民间的大俗话说得太好了,太实在了。
这套书烫手,看了,血液循环会加速。丛书里所记叙的几位已故文化人,长期生活在上海,他们的女儿从各个角度:历史的、文化的、亲情的、友情的……感性又细腻地追忆了父辈们过往的成就或背后的故事,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史增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这真让我高兴。我为这些父亲的女儿们叫好。
作家、出版家靳以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只活了50岁。医生说他的心脏扩大到极限,而女儿章洁思却说:爸爸的大心脏是装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他以自己的心点燃读者的心,照亮他们前进的路。他一生中写了40本文集,编了大大小小几十种刊物。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封掉他一个刊物,转眼间,他又出了一个刊物。他与巴金共同合编的《收获》,至今还是享誉天下的刊物。书比人长寿,人们不会忘记靳以。
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也是画家。她爸爸在石门缘缘堂窗下工作的背影,已经深深定格在女儿心中。抗日战争初期,他们本以为日寇不至于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了,可是窗玻璃被震了,敌机的盘旋声也可听见了。
文摘 插图:

这时,父亲为配合抗战编辑了一套20种的《烽火小丛书》,由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经销。因战时动荡之故,出版辗转三地:上海、广州和重庆。此套小丛书内有三册为父亲所著,其中第十种《我的家乡》为人所不闻,因只剩孤本一册,至今连同内页上留存的、巴金先生当年匆匆用毛笔给父亲写就的短信,留给我永久的纪念。而其余从广州运出的500册书,全部在战乱中毁于一旦。《我的家乡》内收入父亲多首诗作,其中同名长诗是在天津陷落后五日,1937年9月27日奋笔写就的。诗中猛烈抨击宋哲元的不抵抗主义,同时寄寓自己对家乡沦陷土地及人民的深刻眷恋。诗写毕因战乱未能及时发表,与读者见面是在第二年延误了八个月才出版的《文丛》第六期上。
这是父亲第二次编辑丛书。第一次是在战火未起之前为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编的一套《现代散文新集》,共八册,他亲自为每册书撰写了广告词。八册书中有两册是作者的处女作,其一是方敬的《风尘集》,其二是严文井的《山寺暮》。
后记 清明节的上午,我接到一个来自福建永安的电话,电话的那一头是父亲的学生耑青。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今天是清明,我很想念老师……”我回答他:因为下雨,我要过一天去看父亲。去看望的时候,我一定会转达他对父亲的思念;而且,也一定会代他在父亲面前行礼。
挂上电话之后,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望着窗外纷纷飘洒的雨丝,望着手边厚厚的那本大书:《南下的1.1——南下服务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望着封面上那一张张年轻快乐、充满朝气的脸庞,那是60年前父亲那一群学生的面影,耑青也在其中。
时间过得真快,到今年的11月,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而父亲若在世,我们也该为他庆祝百岁生日了。回想父亲的每次生日,萧珊干妈是最热心的张罗者。家里最早的那床鸭绒被、父亲那身铁灰色的羊毛衣裤,都是干妈为父亲庆生而兴冲冲捧来的。此刻,我的眼前,仍能望见他们在父亲书房里的笑谈,仍能感受父亲周遭特有的温暖及轻松随意……
但是,此情此景永远不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