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2010-08-2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去商家看看
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去商家看看

 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309061705/9787309061703
·条形码:97873090617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MEILIANCHU XINXI YOUSHI JIQI DUI HUOBI ZHENGCE MUBIAO DE YINGXIANG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美联邦储备组织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对美联储收集和运用信息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美联储获得信息优势的制度基础;模型化分析了美联储信息优势如何影响其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证明了在信息优势影响下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的特征。本书的观点对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制度改革以及相关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严维石,男,1971年9月生于江苏兴化,师从复旦大学甘当善教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生产力研究》、《工业经济技术》和《企业经济》等杂志上发表十余篇论文,主持和参与过4个科研项目。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说明和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节 结论、创新点与后续研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美联储信息及信息优势
第二节 货币政策理论中的信息假设问题

第三章 美联储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博弈分析美国央行制度历史
第二节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制度基础
第一节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信息及其优势
第二节 美联储信息优势的制度基础之一:组织制度与信息机制
第三节美联储信息优势的制度基础之二:监管职能与信息获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联储信息运用的有效性与成本承受能力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美联储信息运用有效性的外部制度环境——银行两级建制
第三节 美联储运用货币政策决策信息的有效性
第四节 美联储信息成本承受能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联储信息优势对其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理论评述与假说提出
第二节 美联储信息优势利用对货币政策目标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 在信息优势的影响下,对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职能的思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美联储信息优势对货币政策目标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第一节 比较分析
第二节 信息优势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美联储获得信息优势的相关制度借鉴意义
第一节 美联储信息优势的制度基础——组织制度借鉴
第二节 美联储信息优势的制度基础——监管职能借鉴
第三节 美联储信息运用有效性的制度环境——银行两级建制借鉴
本章小结

附录
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相关的美国经济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具有金融监管职能,掌握经济增长、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运行信息对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和监管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严维石博士撰写的《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以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为研究对象,探讨美联储的信息优势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对研究中央银行制度的改革和操作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严维石运用现代组织学和制度经济学,结合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实践,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深入分析美联储组织制度具有的信息优势,以及这如何有利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决策和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自1913年建立以来,多次调整组织制度,使其信息优势加强。美联储针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宏观调控。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联储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现“廉价货币政策”。
文摘 第四章美联储信息优势及其制度基础
第一节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信息及其优势
美联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要求美联储对经济活动状况及其未来趋势进行恰当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判断是否需调整货币政策以及怎样进行调整。这种评估和判断是建立在大量信息基础之上的,信息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对制定正确货币政策至关重要。再加上其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影响,美联储必须通过相关制度安排来解决其所需信息的充分性与准确性问题。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信息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是建立在大量信息分析和以此为基础对美国经济活动的有效评估之上的,这些信息既包括一些宏观经济信息,也涉及微观经济信息,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后记 经过长达三年的努力后,我终于完成这篇论文,里面的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指正。在准备、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导师甘当善先生付出的精力恐怕只有他和我知道,他的治学精神和人品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之一,毕业以后,依然督促我对论文进行修改,我想这样的老师在高校越来越少,可能将来绝迹。干杏娣教授对本书的开题报告和初稿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并且给予难能可贵的鼓励。许少强教授对本书的结构安排等提供过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还有很多老师直接或间接给予过帮助,这里一并致谢。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张震博士、祝亚雄博士、李刚博士、严立新博士等同学给我很多帮助与建议,在此谢谢他们!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