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军事革命论

2010-08-2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军事革命论 去商家看看
军事革命论 去商家看看

 军事革命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54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ISBN:7801374819
·条形码:97878013748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对于军事革命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新军事革命的问题,应该说国内外已有不少人提出了各种各样颇有见地的看法,这方面的报告、论文、专著、计划与构想等,虽说还没有达到汗牛充栋的程度,但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一个生机勃勃的研究热潮正在形成。但同时又可以发现,其中有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诸如:“究竟什么是军事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军事革命”、“军事革命发展的机制与规律有哪些”、“怎样全面评价军事革命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当前与未来的军事革命”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正是出于此种缘故和本着求索的精神,我与自己所指导的几位博士研究生,展开了“军事革命论”的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军事革命问题引论
第一节 “军事革命论”研究的对象
一、军事革命理论问题的提出
二、军事革命的涵义及其界定
三、“军事革命论”课题研究的定位
第二节 “军事革命论”的内容及其体系
一、透视过去,吸取经验
二、立足现在,把握机理
三、面向未来,科学应对
第三节 研究“军事革命论”的基本方法
一、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三、反思与预见相结合的方法
四、特殊与普遍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节 加强军事革命理论研究的意义
一、可以提高投入新军事革命的自觉性
二、有助于正确指导当前与未来的军事实践活动
三、能推动军事科学和相关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金属化军事革命及其特性
第一节 金属化军事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金属工具的使用与生产力的提高
二、阶级、国家、军队的产生与战争的质变
三、奴隶制鼎盛与封建社会前期的繁荣
第二节 金属化军事革命的要素变革状况
一、金属兵器逐渐成为主战兵器
二、步兵、车兵、骑兵的兴衰与海(水)军的诞生
三、阵式作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
四、朴素的、直观的军事理论诞生
第三节 金属化军事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古埃及、古西亚率先开始金属化军事革命
二、古希腊、古罗马等对金属化军事革命的推动
三、古代中国将金属化军事革命推向高峰
第四节 金属化军事革命的主要特点
一、生产工具与作战武器的金属化基本同步
二、军事主体运用金属器械与畜力等能力的提高
三、金属化军事革命的历史相当漫长

第三章 火药化军事革命及其特性
第一节 火药化军事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封建社会的演进和资产阶级革命
二、手工业的进步与社会产业革命
三、火药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与运用
四、扩张、争霸与其他战争日益频繁
第二节 火药化军事革命的要素变革状况
一、火药兵器逐渐主宰战场
二、炮兵、近代海军等的出现与军队体制革新
三、线式与散兵作战方式相继产生
四、各种军事理论逐渐形成体系
第三节 火药化军事革命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中国首先萌发火药化军事革命
二、法国拿破仑战争推动了火药化军事革命
三、克里木、普法战争等标志火药化军事革命完成
第四节 火药化军事革命的主要特点
一、实现了军事能量形式质的首次突破
二、社会制度差异对军事革命的影响显著增强
三、火药化军事革命的发展过程呈现波浪性

第四章 机械化军事革命及其特性
第一节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化大生产与垄断资本的形成
二、动力机械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
三、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斗争加剧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第二节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要素变革状况
一、机械性武器装备愈来愈广泛运用
二、空军、海军与陆军形成新的合成军队
三、诸军、兵种合同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四、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军事理论不断涌现
第三节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历史进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机械化军事革命的推动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基本完成机械化军事革命
三、在核条件下继续完善和扩展机械化军事革命
第四节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体现为火力与三维空间机动能力的结合
二、机械化军事革命的整个历程明显缩短
三、军事观念的变革起着关键性作用
四、具有双重性质的军事核能引发新的思考

第五章 新军事革命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新的时代对军事领域提出新要求
一、国际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紧密结合
第二节 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直接推动
一、战略格局的新态势——单极与多极化
二、战略格局的新内容——霸权与反霸权
三、战略格局的新形式——干涉与反干涉
四、战略格局的新领域——裁军与强军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提供的可能条件
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二、生物、航天、材料等新技术的突破
三、军用高技术群的崛起

第六章 新军事革命的智能性质
第七章 新军事革命的运行机制
第八章 历次军事革命的共同规律
第九章 军事革命的价值及其分析
第十章 对军事革命未来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世上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广漠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概莫能外。军事这种特殊的社会事物,同样是如此,所谓的军事革命只不过是军事运动过程的一种质变形式罢了。人们研究事物的运动、变化,无非是为了认识和改造这个事物,研究军事革命,何尝不是为了全面地、深刻地把握军事事物,以便更自觉地、能动地投入各项军事活动。
对于军事革命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新军事革命的问题,应该说国内外已有不少人提出了各种各样颇有见地的看法,这方面的报告、论文、专著、计划与构想等,虽说还没有达到汗牛充栋的程度,但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一个生机勃勃的研究热潮正在形成。但同时又可以发现,其中有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诸如:“究竟什么是军事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军事革命”、“军事革命发展的机制与规律有哪些”、“怎样全面评价军事革命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当前与未来的军事革命”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正是出于此种缘故和本着求索的精神,我与自己所指导的几位博士研究生,展开了“军事革命论”的研究。
进行这种研究,面临着不少的难题。姑且不说主观能力、水平与时间有限,就是在客观上,一方面关于历史上已发生的几次军事革命,无论是军事诸要素变革的资料还是军事系统变革的资料,均浩如烟海,需作大量的搜集、筛选、整理和考证工作;另一方面关于当代正发生的新军事革命,不仅经过军事实践检验的事实材料特别是第一手材料十分缺乏。
文摘 与此同时,美国人对原苏军军官、将领们提出的看法非常敏感,亦纷纷注目军事领域即将可能发生的巨大变革。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评估苏军提出的有关军事革命的观点,并结合美国的情况进行有关研究,但其真正全面研究新军事革命问题,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海湾战争之后。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人看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而且直接感受到一种新战争形态正在出现。因此该次战争后,不仅俄罗斯等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探讨“军事技术革命”和军事改革问题的力度,而且美国掀起了一场关于新军事革命的研究热潮,陆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与研究报告。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93年出版的《战争与反战争》一书中,提出了“第三次浪潮文明”将导致第三次“战争革命”或“军事革命”的观点。同年,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安东尼·马歇尔等人,正式建议用“军事革命”一词代替“军事技术革命”的术语,其目的“是要摒弃技术本身就能带来重大变化的思想,强调重大的变革所要求的是技术与新作战理论以及为了实践这一理论而产生的新军事编制的结合”①。从此,先在美国,然后在其他国家,人们慢慢接受了“军事革命”这一概念,并逐步由理论探讨阶段进入了新军事革命的实际行动阶段。
后记 从本课题列入军事科学院科研计划以来,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应该说,这三年非同一般,乃是跨世纪的三年,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军事等各个领域发生巨变的三年。正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们这个由博士生导师梁必骎研究员及其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所组成的课题组,受领了该项难度很大、要求很高的课题研究任务。大家在军事科学院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关心支持下,采取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探讨、认真撰写,终于拿出了这份尚不十分理想的成果。
在《军事革命论》研究、撰写过程中,梁必骎研究员作为导师兼主编,自始至终组织与领导了整个科研工作。全书的整体框架构思、拟订编写大纲、计划组织协调、确定修改方案等,均由梁必骎研究员负责;而且,他本人还撰写了“第一章——军事革命问题引论”、“第八章——历次军事革命的共同规律”、“第十章——对军事革命未来的思考”等重要章节。博士研究生张元伟以本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第二章——金属化军事革命及其特性”、“第三章——火药化军事革命及其特性”、“第四章——机械化军事革命及其特性”等章。博士研究生曹兵,亦以本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第五章——新军事革命的动因分析”、“第六章——新军事革命的智能性质”、“第七章——新军事革命的运行机制”等章。博士研究生卜延军、张晓明、尚伟和张学明,则以本课题部分内容作为课程论文选题,分别参加了“第九章——军事革命的价值及其分析”各节的初稿撰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