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向新四军学习

2010-08-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向新四军学习 去商家看看
向新四军学习 去商家看看

 向新四军学习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1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08053745/9787508053745
·条形码:97875080537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向解放军学习系列

内容简介 《向新四军学习》内容简介: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两大主力之一。《向新四军学习》记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四军走出山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英勇抗日、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向新四军学习》是军史专家精心打造的首部红色励志经典,战无不胜的精神,所向披靡的团队。人民解放军在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中,先后吸引了数千万中华优秀儿女加入。人民解放军在制度建设、执行力、团队激励、变革创新等方面,是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是永远值得学习的楷模!
作者简介 李庆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员。大校军衔。长期从事国际军事、国防、战争战略、军史研究,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和数十部军事科普读物,曾获军队学术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编辑推荐 《向新四军学习》打造最讲大局、具备生命力的韧性团队。
军史专家精心打造的首部红色励志经典,最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企业员工、学生和部队指战员战胜艰难险阻!
忠于理想、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为国为民,深明大义、威武不屈、钢失纪律、敢于胜利、绝对忠诚、高效执行等人民军队具有的品质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任正非、郑永刚、王石、任志强等十大“军人企业家”强力推荐!
目录
1 爱国为民,忠贞不屈
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生死未卜
回首茅家岭暴动
周恩来的号召

2 不怕困难,自强自立
改编后的新四军受国民党“特别对待”
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
自办兵工厂,自制弹药
建设财政经济,大力发展贸易

3 精诚团结,不断壮大
统一领导,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
以红军老战士为骨干,使其成为凝聚力量的核心
适时调整与变动领导关系,使各部队之间协调一致
不断吸纳改造地方武装和起义人员,以增大新四军力量
团结是进步的基本保证

4 顾全大局,服从整体
从斗争全局出发坚决执行东进方针
各部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一切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
识大体,顾大局,创大业

5 抓住机遇,开拓发展
在日军还未对新四军发动进攻之前先安“家”
抓住有利时机挺进敌后
针对敌战略调整东进北上
利用日军对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战略进攻之机西进南下
在江河湖汊地区创造性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6 不屈不挠,英勇无畏
新四军当时面对的险恶的战争环境
在一系列战斗中,新四军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
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新四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罗炳辉将生死置之度外
中国的“夏伯阳”

7 量力而行,以小博大
树立必胜的信心
积小胜为大胜
利用空间形成优势胜敌人
采用巧妙的战术并化为优势胜敌人
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
想尽一切办法,增强自己的力量

8 选贤纳能,广招人才
新四军军长及其他领导的选定
以崇高的事业和理想吸引人才
以正确的政策和宽广的胸襟善待人才
以适当的措施和岗位锻炼、用好人才
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
序言 毛泽东同志曾在几十年前,向全国发出号召,要向解放军学习。于是,全国人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向人民解放军学习的活动,包括请战斗英雄作报告,聘请解放军战士当校外辅导员,机构、学校、厂矿、企业等组织有关人员走进军营接受培训与教育,军队转业干部成了许多单位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如果说,那时离战争年代不远,人们对解放军那种为国为民、听党召唤、不畏艰险、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等一系列精神风貌还记忆犹新,从而把解放军当成偶像来崇拜、当作标杆来看齐、当作人生榜样来学习是很自然的事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解放军英勇杀敌的情景也已成为历史,但许多有识之士依然提出要向解放军学习;在广大人民的心目中,解放军依然是学习的榜样,这是为什么呢?
只要我们对人民解放军有一定了解就不难认识到,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中华民族性格、品质和精神的承袭和集中体现者。她诞生、成长于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土上,承袭和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优秀性格和品质,如:为国为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友爱、忠于职守、埋头苦干、艰苦朴素、威武不屈、英勇无畏、坚忍不拔、文明礼让、能文善武、有勇有谋、见义勇为、革故鼎新等。
文摘 插图:




吴运铎于1939年初被分配在新四军军部修械所工作,在农舍的茅草棚里开始了他的军工生涯。他曾在工作中碰伤左髋骨,伤口溃烂,烂成一个半月形的半个碗口大的洞。但他不顾伤痛,坚守岗位,和战友们一起成功地制造出一批新步枪。1941年9月,他奉命从苏北新四军军工部前往淮南新四军第2师筹建新的兵工厂。军工部派给他2名钳工、1名锻工、2名车工和2名勤杂工,加上他自己,总共8个人,由他任子弹厂厂长。当地的区、乡干部为他们在高宝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腾出了两间大草房,他们的“茅屋兵工厂”就此诞生。在毫无工业基础可言的偏僻农村建兵工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且,根据地周围都是敌人,日本侵略者、汪伪军、国民党顽固派,都在严密地封锁着新四军,条件异常艰苦。军工部材料科的同志想方设法给兵工厂送来一堆碎铜烂铁,算是原材料。又从另外一个修械厂调来了一部4尺长的皮带车床、两部老虎钳和一台手摇钻,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设备了。吴运铎带领大家艰苦创业,自己动手设计并制造各种车床和用具。为了适应严酷的战争环境,制造的车床不但要适用,而且还要尽可能地缩小体积和减轻重量,以便于随时转移。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困难一个个迎刃而解。为了尽快研制出炮弹来,吴运铎在解剖缴获来的敌人炮弹的基础上设计、绘图、试制并赶制了弹尾、尾管和引信。最后,遇到了一大难题:没有引爆的炸药——雷汞。不会爆炸的炮弹什么用也没有。当时根据地根本没有制造雷汞的原材料和设备,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从废旧雷管中人工挖取雷汞。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尽管在操作时吴运铎小心翼翼,但一支雷管还是在他的左手中猛烈爆炸了。他的左手炸掉了4个手指,肉和皮炸飞了起来,粘在墙上和桌面上,到处是鲜血。左膝盖炸开了,露出了膝盖骨,左腿直淌血,脸上炸出了几个洞,什么也看不见。吴运铎被送到了2师中心医院,第二天进入了严重的休克状态,昏迷了半个多月才逐渐苏醒过来。严重的伤残没有使吴运铎退缩,他在病床上,不顾伤口疼痛,坚持设计图纸。
第二年春天,在吴运铎的坚决要求下,医院批准他出院,重返工厂。吴运铎依然忘我劳动,带领几名军工战士艰辛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第一颗子弹终于诞生了。起初,他们只能生产上下一般粗的子弹。后来,通过研究和改进,也能生产尖头鼓肚的“流线型”子弹
……
后记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既有诚惶诚恐之感,又有难尽表达之虑,不过我们的心灵却受到了一次次极大震撼,精神受到了一次次重要洗礼,深深地感受到:蕴含内容如此丰富、教育意义如此深刻的伟大而高尚的人民解放军的精神与品质,是我们取之不渴的精神食粮,是引导我们前行的方向标。
《向解放军学习》是一个历史命题,同时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不敢懈怠。书稿完成后,送给军史专家进行了审阅,他们对选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对文稿还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
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还就书稿中的部分章节分别征求了几位企业家、社会名流、军队将军的意见,他们是: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导演冯小刚、笑星赵本山,兰空司令、中将朱清益,军科院战略部原部长,少将姚有志,某集团军副军长、少将许伟等,他们对本书给予了很高褒奖和鼓励,在请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加本书写作的主要人员(排名不分先后)是:李庆山、陈庆荣、陈仁礼、梁月槐、梁晓秋、王萍、丁道广、丁航、王晓慧、刘翠香、吴伊婷、李晓楠、李立宁、杨家琪、汤少云、严国群、李嫒、刘岩、张国辉、倪鑫、夏文斌、吴方泽、宋军占、冯世平、黄大卫、于红霞、刘建国、周礼元、张赛林、王玉、许农合、黄大卫、宋晓军、王晓慧、姚有志、丁道广、陈庆荣、梁日槐、张建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