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哲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平淡的哲学 |
 |
|
 |
平淡的哲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8726898
·条形码:97875087268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平淡的哲学》讲述了:我们处于一个思想剩余的时代!在一个最为需要思想的时代,思想却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剩余了。现在,思想的事情,即是去思想哲学终结之余所还没有思想——那是思想去思想自身的剩余或者无阶!把平淡与剩余联系起来,平淡就成为哲学重新开始的根本情调!平淡既是思想的情调,也是思想的事情!这一次,思想将听到自己思想的回响,以往的思想还从来没有达到如此内在的相通和响应。
目录 一 导论
1.并非开端的开端
2.东西方哲学的相互触及
3.思考平淡的悖论
二 哲学的重新开始
4.平常生活的发现
5.“余化”之为还原
6.平常生活的三道场域
7.虚静的感悟
8.平淡的触感论
9.山水画的非神论
10.山水画的时间图像
11.天骨之为不可能的主体
三 平淡的历史生成
12.虚淡:庄子思想隐含的开端
13.丘壑与味象
14.余韵与平淡
15.平淡的共通感
16.平庸与平淡
17.物化与平淡
18.淡远与平淡的空间性
19.苍古与平淡的时间性
四 无余之淡
20.淡然的模态
21.平淡的历史转机
22.无余之音
23.苦涩与平淡
24.平淡的政治
25.平淡与柔软
26.沈少民的《盆景》装置:至残之物
27.张羽的指印:几微的接触
28.梁铨的拼贴:抽象的平淡
29.珧龄的山相系列:生笔的余像
30.严善錞的抽象风景:生秀的诗意
31.卫保刚的烟雨系列:惚恍的余像
主要参考书目
……
文摘 二 哲学的重新开始
4.平常生活的发现
这一次,思想平淡,平淡的思想触动的将是另一种哲学,是去思想思想所尚未思的事情。
哲学如何开始于平淡?平淡之为淡然不是太平凡了?尤其是与西方的哲学之开端于“惊讶”相比较而言。海德格尔在《什么是哲学》中已经指出西方哲学的基本情调:“作为pathos,惊讶是哲学的arche(开端)。”无论海德格尔在古希腊本来还是后来派生的意义上去理解,这里的pathos无论是传统所言的情绪,还是海德格尔自己重新解释的“合辙”,作为音调意义上的定音,“惊讶”一直就是一种不平常与不平凡、即很不平淡的原初经验,pathos的音调和情调,与中国思想的平淡显然并不能彼此响应,因为它太强了,太重了,而平淡之为平淡,似乎异常低调,只是另一种低微的余响而已。
如何以平淡来调节哲学的音调,并且使之变调?
哲学在其终结之余,尤为需要改变自己的音调?对于海德格尔,在他思想的转向之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惊讶不再可能作为哲学的开端,而应该是畏怯或者克制隐忍,也许对于我们,哲学可能重新开始于淡然或者余淡。如果哲学确实处于终结之中,那也许可能还有着哲学的余韵,这个“也许(perhaps)”,如同德里达所思考的,也许即是余韵的另一种说法!而余韵正好有着平淡的韵味,如果哲学还有所剩余,这剩余之为余响,其声音已经异常微弱了,即已经倾向于平淡了,如何从这平淡之音中再次倾听哲学新的开端?
即便哲学已经死亡,已经处于无余的境况,如同海德格尔所认为的,思想必须重新开始另一个新的开端,如果不是他所言的畏怯等等,也许中国思想能够以淡然来回应,尽皆淡然并不是一种可以用来提供治疗的妙药,因为中国思想的淡然之为平淡也已经无味了。
这需要双重的唤醒:既要唤醒中国思想中的平淡,以此来回应西方哲学的式微或者终结,又要面对平淡已经不再可能的情形,面对回到平淡及其重新经验这双重不再可能的困境。如何以平淡再次唤醒对哲学本身的惊讶?如何让西方哲学的惊讶在新的淡然经验中得以消融?这是一个同时开始的双重任务。
如果哲学开始于平淡,那就是让哲学回到了日常生活。其实,哲学本来就一直开始于日常生活,我们总要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即便日常生活中有死亡,有灾难事故,我们也会渐渐熟视无睹,也会习惯这些事变,无论如何,我们得回到日常生活之中。
哲学如何始于日常生活,并且止于日常生活?以惊讶为开端的古希腊哲学都在拒绝日常生活,无论是泰勒斯因仰望天空而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