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物志(特价)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大明风物志(特价) |
 |
|
 |
大明风物志(特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页码:19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811203769
·条形码:97878112037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大明风物志》不是明朝的百科全书,也不是明朝的历史。《大明风物志》所涉及的话题并非面面俱到,但却各具代表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明朝的特征。《大明风物志》共分五卷:第一卷讲述明朝的衣食住行,第二卷讲述明朝的风土人情,第三卷讲述明朝的社会经济,第四卷讲述明朝的科学技术,第五卷讲述明朝的文化艺术。作者以白描的轻逸手法,将明朝的民生社情烘托得绘声绘色。
作者简介 曹鸿涛,出生于安徽无为,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曾在机关做过文字工作,后供职于多家媒体。出版的作品有《老子博客》《也曾笑看吴钩》等。
编辑推荐 明朝是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汉族传统封建统治的种种特征,似乎回光返照似的在这个朝代展示了一遍。通常我们了解过去,总是习惯阅读正史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然而事实上,历史遗留的诸多细节比官修的记载更为真实。《大明风物志》刻意绕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从细节入手,在衣食住行之类的小问题上做文章,力图能从这些日常生活状态中重现一个朝代里人们的生活原貌。
目录 序言
第一卷 人活四件事——衣食住行
第一章 赤服走轻裘——服饰之说
1.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
2.衮冕制与皇室服饰
3.等级森严的文武官冠服
4.平民服饰特色
第二章 且饮且饕餮——食在明朝
1.宫廷饮食:宫廷宴会的“政治意义
2.钟鸣鼎食:贵族与富豪的斗富排场
3.节日饮食:异彩纷呈的民间风俗
4.轻斟浅酌:精致休闲的“饮文化”
第三章 楼阁亭台暖——建筑特色
1.北京:轩京若水流,宫阙似云浮
2.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3.拙政园:轩宇玲珑如展扇,与谁同坐有知音
4.民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第四章 金銮车马安——交通工具
1.皇帝辂辇
2.贵族百官车舆
3.百姓行止风尚与禁忌
第二卷 南北何相宜——风土人情
第五章 端午方去论重阳——节日风俗
1.春节
2.立春
3.元宵节
4.中和节
5.清明节
6.浴佛
7.端午节
8.天贶节
9.七夕乞巧
10.中元节
11.中秋
12.重阳
13.冬至
14.腊八
15.灶王
16.除夕
第六章 故友临仙新人喜——婚丧嫁娶
1.婚姻习俗
2.丧葬习俗
第七章 昔年有人谈佛道——宗教信仰
1.明代道教
2.明代佛教
3.其他宗教
第八章 狮鼻鹰眼问长安——外来人口
1.海上漂来朝鲜人
2.东南亚高层来访
3.传教士来华
第三卷 百业俱兴日——社会经济
第九章 垦荒定乾坤——农业发展
1.明初大移民带来的农业复兴
2.技术革新推进农业繁荣
3.商业与政治夹击下的农业没落
第十章 天工开物时——手工业发展
1.手工业技术发展概况
2.官营手工业管理体系
3.民营手工业的繁荣
第十一章 十万不称富——商业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
1.明初首富沈万三
2.徽商与晋商的崛起
3.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卷切脉问北斗——科学技术
第十二章 数学
1.传统数学研究的衰落
2.程大位与珠算术的发展
3.西方数学的引进
第十三章 物理学
1.声学
2.力学
3.磁学的应用和对电的认知
第十四章 化学
1.炼丹术的衰落与《道藏》修撰
2.火药技术的成熟
3.西方古典化学的传入
第十五章 天文学
1.天命观和天文学研究禁令
2.明朝传统天文学概况
3.西方天文学引入与《崇祯历书》的修订
第十六章 地理学
1.郑和下西洋
2.地图学的发展
3.旅行家的足迹
第十七章 生物学与医药学
1.对动植物习性的认知和对微生物的初步了解
2.对变异现象的认知
3.解剖学的发展
4.临床医学与传染病防治
第五卷 多少文章事——文化艺术
第十八章 且将清丽替雄浑——明朝文学
1.基本概况
2.主要代表人物
第十九章 总把说唱戏平生——俗文学的繁荣
1.小说
2.戏曲
……
序言 明朝既是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又是现代文明、科技、思想萌芽的一个重要朝代,其魅力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明朝又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被夹在两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之间,汉族传统封建统治的种种特征,在这个朝代似乎回光返照似的被展示了一遍。
几乎已经成为习惯,我们总是通过阅读正史和重大历史事件去了解一段过去,然而事实上,历史遗留下的诸多细节,相比较官修的诸多记载,更为真实。正是本着这样的目的,这本《大明风物志》绕开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而是从一些细节入手,甚至刻意在衣食住行之类小问题上大做文章,目的也只是希望能够从这些日常生活状态中,尽可能重现一个朝代里人们生活的原貌。
《大明风物志》不是明朝的百科全书,也不是明朝的历史,最多只能算是一本风物志,所选取的话题也并非面面俱到,但却都各具代表性,至少能够从某个侧面,反映明朝的一个特征。相比较沉重、严谨的正史,笔者更希望带给读者的,是一个白描式的历史速写,尽量轻松,尽量神似,虽然最终效果如何,还要留给读者去评判。
文摘 清人叶梦珠所著《阅世编》中,对明末清初以松江府为中心的这一地区之自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事各方面的情形,记述甚为详细。对当时吴下的饮食风尚,叶梦珠写道:“肆筵设席,吴下向来丰盛。缙绅之家,或宴官长,一席之间,水陆珍馐,多至数十品。即庶士及中人之家,新亲严席,有多至二、三十品者,若十余品则是寻常之会矣。然品用木漆果山如浮屠样,蔬用小瓷碟添案,小品用盒。俱以木漆架高,取其适观而已。即食前方丈,盘中之餐,为物有限。崇祯初始废果山碟架,用高装水果,严席则列五色,以饭盂盛之。相知之会则一大瓯而兼间数色,蔬用大铙碗,制渐大矣。”
3.节日饮食:异彩纷呈的民间风俗
明朝的饮食文化表现为鲜明的人文情怀和休闲情趣,这种情怀与情趣在宫廷与富豪、贵族之家的饮食习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一般百姓饮食中,也有许多体现。
明朝饮食文化的空前繁荣在当时留下的许多食书中都有体现。仅举一例,在明人高濂所著《饮馔肥食笺》中,就记载有各类汤品32种、熟水12种、粥糜38种、粉面18种、脯啻乍50种、家蔬55种、野蔬91种、酿造28种、甜食58种、法制药品24种、神秘服食45种等等,此外对于各种食物之间的营养搭配,也都有专门的论述。
由于明朝国土面积较大,民间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百姓的日常饮食也不如官宦家那般讲究,而节日期间的饮食则是当时饮食风俗的最集中体现。
元旦 明朝时候,公元纪年还没有传到东方,所谓元旦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在中国传统的农历纪年中,元旦是一年的开始,向来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在元旦相互拜年的传统在明朝已经非常盛行了,明朝人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除此之外,根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训,祭祀也是元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仪式。在饮食方面,明朝元旦的风俗很多保存至今,尽管有些变化,但整体上元旦吃年夜饭、年糕、更年饺的习俗都保持未变。其中以饺子最为常见,明朝时候饺子更多时候被称为“扁食”。古代每天的时间划分与今天的24小时略有区别,古人的一天从子时开始,除夕夜的子时,被视为元旦,也即是新年的开始。《明宫史·史集》中说,除夕这天“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岁之吉”。这里所说的扁食、水点心就是今天的饺子。今天我们在过年包饺子的时候,也常常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