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

2010-08-0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 去商家看看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 去商家看看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00844812
·条形码:97878008448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即探究其一生成就大事的不传之秘,创造性地将他一生的成就归纳为“八大学问”,可以说这“八大学问”也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汇集了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读者对曾国藩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结合当代人在迈向成功征途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境况,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诸方面的运用技巧,力求使该书成为人们拿来就用得上的案头有备之书。
媒体推荐 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一生不可废学,乃事业有大成。
  ——曾国藩
目录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1.胸中始终装有“敬德修业”四个大字
2.一定要有“同类中我最强”的信念
3.为自己敢争一口气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1.致力打败自己的弱点
2.“知足慎独”四字是人生大要
3.治住一颗奢惰之心
4.做人必须守“清廉”与“规矩”
5.戒傲是不败人生之法
6.知己,才能少疏漏
7.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1.刚柔兼济是种大本领
2.以刚压柔则猛,以柔克刚则巧
3.一味地求快,则易摔倒
4.没有实力,什么事都干不成
5.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大事

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1.整顿吏治是职责
2.制止住贪心最重要
3.绝不容忍私欲膨胀
4.重拳出击,震住一片人
5.亦官亦绅,办事必成
6.操纵治人诀
7.打心眼里要为百姓谋利

五、用人有道的学问: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1.缺操守者坚决不用
2.用人四法:做、省、学、禁
3.摸透人的精、气、神
4.适时放开手中的线
5.天下的对手不一定都成不了好朋友
6.让别人去做大台面
7.主动举荐有才之人
8.用慧眼打量周围俊才
9.借人之力为己力
10.因人不同,采取不同的用人之法
11.人才都是磨砺出来的
12.重用为你着想的人
13.善于“取人之式”
14.绝不可抬举三种人
15.要提防性格怪僻的人
16.避开有大欲望者的锋芒
17.越磨就越老到
18.一定要任用“智”、“严”、“劳”三种人
19.将心法传授给可靠之人
20.只有患难,才能见真心
21.联手打天下是用人最高方略

六、善于交际的学问:善于挖掘潜在的力量
1.没有关系,那是万万不行的
2.和难交之人做朋友
3.敢于下手击垮人心
4.得人心之法在于“诚”字
5.为共同目标而聚一起
6.牢记“宽则得众”的古训
7.与友人交心
8.已当难,功人享
9.做人和交友尽可能敞开心胸

七、藏露进退的学问:天天都做一个明白人
1.把他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学会巧妙地护身
3.越势盛,越要知退一步的道理
4.凡事不求十全十美
5.切忌有争心过重
6.不知退,就不知进
7.万不可撕破面子
8.有藏有露再试锋刃
9.不把荣辱毁誉放在心上
10.没有对立面最惬意

八、以学养身的学问: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两字
1.以学养为人生支柱
2.缺少学问是人生一大遗憾
3.不让名利之根“发芽”
4.多一点平淡,多一分喜悦
5.养心者可养身
……
序言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作为“湘军首领”和“中兴之臣”,打开了自己的人生局面,他又作为“桐城派”文学的后期代表,成就了自己“当秀才”的夙愿。这样看来,曾国藩在两方面都实现了他自己一生的目标。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赢得人生的成功局面呢?回答这个问题,众说不一。就曾国藩而言,他的成功则完全可归节于“学问”两字,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不可废学,乃事业有大成。”我们翻开曾国藩的《家书》,就会发现: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可见曾国藩一生视读书为人生学问,为求取功名的基础。曾国藩曾有叱咤风云的疆场经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能在读书学问上专心求精,每天都读古文,写日记,以此来总结和提高自己成大事的修养,这些都印证了他“惟有‘常’字为人生第一美德”、“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的人生观点。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曾国藩是那个历史时期封建势力的代表,他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刽子手。毛泽东直到晚年,还说他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类型的人,只要你想成大事,必须要有学问,以学问为成功的“跳板”,离开这个硬道理,所有的成功都会倒塌的。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考察成就曾国藩一生成就大事的学问。这也是我们策划和写作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
文摘 治住一颗奢惰之心
成大事者最切忌的是犯有奢惰之心,因此在人生学问总要剔除“奢惰”两字。曾国藩通过几十年的宦海生涯,总结出无论是居和平之世还是居离乱之世,奢惰都必定导致失败的人生学问。
曾国藩举和珅的例子说,和坤当年受宠信,二十几年任军机大臣,积累的财富几乎和国家差不多,这是极盛之时的事,但最后还不是一条白帛结束了性命。他说,人无论多贪,多富有,但只能居住一间房子,睡一张床。他说的是人的消费是有限度的。
咸丰九年(1859年6月),曾国藩奉朝廷之命,前往四川,至武昌而止。是年,他的九弟曾国荃在家乡购置一座华丽的新居,前有辕门,后仿公署之制,有数重门。一时乡人颇有浮议。据崇德老人——曾国藩的女儿说,曾国藩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给曾国荃,令他将新居毁掉。曾国荃起初不以为然,曾国藩晓以情理,这位九弟才毁掉。曾国藩的女儿时年8岁,她后来回忆说:“余犹忆戏场之屋脊为江西所烧之蓝花回文格也。”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曾记有这样的历史典故:田单攻打狄人的城邑,鲁仲连预料他攻不下,后来果然三个月没能攻克。田单向鲁仲连询问原因。仲连说:“将军您在守卫即墨时,坐下就编织草筐,站起就手持锹镬,做士卒的榜样,全军上下都抱着舍生忘死之心,一听到您的号令,没有人不挥臂洒泪而跃跃欲试的,这就是能打败燕国的缘故啊。现在,您东边有夜邑进献的珍奇,西边有遨游淄上的快乐,身披黄金饰带而驰骋在淄渑大地,尽情享受活着的欢乐却没有殊死作战之志,这就是不能战胜狄人的原因啊!”曾国藩说.我曾对鲁仲连这番话深信不疑。认为是正确无比、不可更改的高论。同治三年(1864.年),收复了江宁城后,我看到湘军上下一派骄矜自得、纵情逸乐,担心他们不能再使用,就全部遣散原籍务农去了。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5月),我受命前往山东、河南一带围剿捻匪,湘军跟随的极少,专门任用皖籍的淮军。我看到淮军将士虽然士气高昂,但也缺少忧患危机意识,暗暗担忧,恐怕他们不能平定流贼。《庄子》上有“两军相对哀者胜”的话,鲁仲连说的凭借忧和勤能胜而由于娱乐失败的话,也就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后来,我因为生病而上疏请求退休归隐,于是解除了兵权。然而李鸿章最终用淮军削平了捻军,这大概因为淮军士气还很旺盛吧。用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来感染战士,用昂扬的斗志来振作三军的士气,这两种做法都能够获胜,只在于主帅审时度势地善于运用罢了。我以往单单主张“忧勤”这一种说法,恐怕是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