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

2010-08-0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 去商家看看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 去商家看看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16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8727290/9787508727295
·条形码:97875087272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学者文丛/社会理论前沿书系

内容简介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主要分析了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对塑造中国社会结构及对农民工城市化所起的作用,介绍了社会结构的相关理论,讨论了社会结构中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同农民工城市化的相互影响,最后从城市化发展理念的角度讨论了农民工城市化模式。主要围绕农民工城市化这个主题而展开,从国家权力及其形塑的社会结构视角进行讨论。农民工城市化将伴随我国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整个过程,或者说其本身就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作者简介 熊贵彬,男,197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南开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双学位博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保障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农民工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工作法规制度、社会工作职业化、中日社会文化比较。先后在中日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编辑推荐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是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介绍
第三节 主要理论结构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化概念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结构相关理论及本书界定
第一节 社会结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本书对社会结构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户籍制度的社会控制作用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户籍制度及其研究
第二节 户口登记制度对社会的控制
第三节 成都户籍制度及改革对调查地区的影响
第四节 户籍制度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社会控制作用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其沿革
第二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正功能分析
第三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负功能分析
第四节 当前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两种模式
第五节 国家权力内卷化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阶层结构对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第二节 对和谐社会结构的讨论
第三节 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民工城市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职业结构对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职业结构概况
第二节 农民工在职业结构中的状况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化对职业结构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社会治理结构对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变迁
第二节 城市社会治理结构变迁
第三节 农民工在当前社会治理结构中的状况
第四节 日本城市化中社区建设对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民工城市化模式选择
第一节 城市化模式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由国家控制转向个人选择的城市化模式
第三节 农民工个人选择城市化模式的社会制度保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机构、村干部访谈提纲
附录C C镇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统计表
后记
……
序言 农民工城市化将伴随我国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整个过程,或者说其本身就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本书主要分析了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对塑造中国社会结构及对农民工城市化所起的作用,介绍了社会结构的相关理论,讨论了社会结构中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同农民工城市化的相互影响,最后从城市化发展理念的角度讨论了农民工城市化模式。主要围绕农民工城市化这个主题而展开,从国家权力及其形塑的社会结构视角进行讨论。
国家的主要社会结构是由国家权力通过主要社会制度所塑造的。中国的户籍制度及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在形塑中国基本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本书认为将户籍制度的作用仅仅解释为造成了城乡二元分割,这是不完全的,因为农村、城市内部都难以迁移户籍,户籍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其背后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这形塑了中国国家与社会的结构关系。户籍制度、财税制度以及属地制管理方式,导致了地区利益的分割,使流入地难以实施包容外来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社会政策、制度。虽然当前实施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然而对于社会下层的农民、农民工都没有多大意义,国民没有获得自由迁移的权利,长期的户籍制度管理导致这些下层社会群体社会地位呈现固化的趋势。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主要实行比较稳定的“均田制”,长期以来土地使用制度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但国家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筑用地,由此产生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两个负功能:其一是使农村成为一个个封闭的社区,外部资金难以投入,使农村难以发展;其二是导致了国家权力内卷化,国家缺乏有效的手段来防止地方、基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由此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此起彼伏。
文摘 插图:


中间阶层论揭示了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结构机制的一个方面,本书认为稳定社会结构更重要的机制在于平铺化社会结构,其可促使整个社会结构更具创新性。将平铺化社会结构理念运用于农民工城市化的分析,将促进对中国当前推动城市化的方式进行重新思考,并以此带来全新的政策、路径选择。
围绕平铺化社会结构思想,本书在以下一些细节观点上也有所创新:首先,当前很多研究强调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割阻碍着农民工城市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方面是户籍制度造成的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这是中国金字塔社会结构的功能需要,也形塑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也决定了当前很多地区取消了二元户籍制度但农民工仍旧难以城市化;其次,笔者认为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造成了中国地区分割,使农村成为一个封闭结构,限制了农村的发展;最后,将城市化模式由关于发展速度、类型选择的讨论,转向城市化发展理念的分析,提现应该由国家皑皑城市化体式走向个人选择的城市化模式。
后记 从走上学术研究之路伊始,我就密切地关注着“农民工”这个时代话题,参与了一系列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机构访谈及实地研究工作,也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制度分析。在日本留学期间,也在深入思考中日两国城市化的不同历程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及国家权力运行具有很多截然不同的特征,这些促使我将我国农民工城市化同社会结构、国家权力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的博士论文。本著作是对博士论文进行系列修改、加工而成的,也是多年来作为一名社会问题研究者对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思索结果。本人期待能够向社会提供一份满意的“作业”,然而在交付出版之际,仍然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部著作只能以现在这种面貌与读者见面,希望出版后由专家、同仁、社会大众对其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对我的博士生导师关信平教授以及硕士生导师何明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还要特别感谢在实地研究中接触到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以及入户访谈的家庭,他们的多方帮助以及提供的相关资料,使我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实地研究,这是本书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最后,我要向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同志表示谢意,由于他们的大力支持,本书才得以顺利出版,与读者见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