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住区再生设计手册

2010-07-3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住区再生设计手册 去商家看看
住区再生设计手册 去商家看看

 住区再生设计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61148909/9787561148907
·条形码:978756114890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住区再生设计手册》讲述了:各个城市中遗留的相当数量的居住条件很差的“公房”“系统房”等,由于产权关系复杂、维修经费匮乏等原因而无从下手。另外,大量的既有住宅由于保温性能的低下等问题而面临着中央不断加紧的节能改造的压力。既有住宅再生在中国涉及的面广、量大,但重要的是如何发挥想像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住区再生设计手册》所要讨论的内容。
作者简介 范悦,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1999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可持续建筑构法及开放住宅等领域的研究。历任日本建筑学会、日本建筑中心等与可持续建筑有关的委员会委员,日本文部省大型尖端科研基金(可持续城市空间的机能转换)项目组核心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著述有(从建筑用途转换到可持续城市再生)(建筑用途转换计画及设计指针)《21世纪型住宅模式)等。设计作品有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日本丸龟商业街再开发设计、大连森茂大厦等。
周博,1984年毕业于大连大学土木建筑系,2003年取得日本国立新泻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建筑学专攻。现职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在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主要在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群体的宜居空间与环境、文教以及医疗等社会福祉建筑领域内展开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现为中国环境行为学会会员(EBRA),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AIJ),国际人间环境学会会员(IAP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
编辑推荐 《住区再生设计手册》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如何阅览此书
相会小区
关于小区再生计划
何谓小区
解说
日本的小区
本书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
过程说明
索引说明
操作方式说明
类别说明
语汇
设计手法语汇
案例
住区之旅
荷兰小区
数据
生活内容的变化
论文:Shuichi Matsumura
“住区再生”——具有时代特色的课题
论文
城市的DJ
论文
论文写作之际
日常发生的事情
社会性背景
积极的印象
曖昧的境界
轻松的游戏
作品
MOKAN设计作品一览
后记
日文版作者/译者简介
中文版译者简介
……
序言 本书的特点,在于将一个比较复杂和前沿性的理论课题,从建筑家和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方案富于创意和趣味性,分析方法逻辑性很强,并配有精心设计的图形化表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合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和建筑院校学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以下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主题和作者MIKAN。
译者在国外从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住宅“工业化”和“再生”的研究。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工业化是二战后西方和日本为了解决大量的住宅需求而采取的重要方法,如果不考虑预制或者装配化的技术特点,其建设模式与我国的现阶段比较相似,均为快速和大量地建造。不同点在于,20世纪60和70年代为国外工业化住宅最为兴盛的时代,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的公共性质的住宅开发来实现的,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上将这个重要任务托付给了民间的开发力量。大拆大建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建筑设计等活动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的。但是,快速和大量地建造带来的两大问题却是当时很多国家都始料未及的。一个就是住宅在数量上的需求很快趋于饱和的事实,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一味建造新的住宅的观念行不通了。另外一个是对于“两快”问题,即对于快速积累并快速老化的居住环境和住宅资源,如何通过有效的机能更新手段使之得以改善和提升并持久使用。事实上,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再生作为一种建设模式已经取代了以往的新建方式。对于我国来说,面临的再生问题会更突出和急迫。各个城市中遗留的相当数量的居住条件很差的“公房”“系统房”等,由于产权关系复杂、维修经费匮乏等原因而无从下手。另外,大量的既有住宅由于保温性能的低下等问题而面临着中央不断加紧的节能改造的压力。既有住宅再生在中国涉及的面广、量大,但重要的是如何发挥想像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本书所要讨论的内容。
文摘 插图:




建筑师应该像游戏玩家那样心态放松,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义务。否则的话,建筑师又怎能面对他人说明今后生存中自己所必须承担的物质条件这一事实呢?
从全世界城市规划领域来看,日本的小区虽然属于地方的形式,但这样的城市规划,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已提出了居住方式改革的主张,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样的主张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从以勒·柯布西耶那样的严谨的新教为代表,到库哈斯的男类前卫的新教所具有的魅力,它们经历了具有讽刺意义的现代版的演变过程,使游戏得以持续下去。当把小区作为21世纪的一种现象来研究时,我们希望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换句话说,以地方性为契机,同时结合国际的思想运动,就几个要点进行反思,从而决定我们自身的立场和观点。
第1个要点,就是本书中所选择的计划,也就是关于小区的问题。对计划来说,“小区”这个名词是否真正存在着明确的词义呢?
后记 中村先生在日本国内高校长期从事日语语言研究及教学工作,造诣深厚,成果颇丰。他针对当前日本社会礼仪水平滑坡的现状,积极奔走,多方呼吁,并积极著书立说,唤起人们对礼仪、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与中村先生相识于中日跨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中村先生对人热心、对学问执着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于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共同兴趣,我们经常保持学术交流。中村先生在日本出版的《使之617于一①鉄則100》一书,主要从日语语言应用的角度,精炼出100条礼仪规则,着重强调如何体现礼仪文化,十分适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受这部有关再生改造的手册,基于财团法人住宅与社区财团的《青年设计师助成事业》的资助研究的成果整理而成。正如在本书中所看到的那样.我们认为,建筑师的职能不仅仅限于设计建筑,而是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环境和生活,使得建筑师的职能范围扩展开来。但是即使平时有兴趣致力于一些研究活动,但由于一般的设计活动比较紧张(就是我们常说的“本职工作”,平时都很忙),因此,现实中不能专心地进行研究活动。由于这样的原因,有了这个研究助成基金,而且《青年设计师助成事业》提供了一个发表研究成果的平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那次公开申报的主题是“集合居住方式的未来形式”。一般来说,当我们面对未来时,总是希望提出一些概念新颖的提案,但这些提案往往不具备现实性。这时,让我觉得“如果是它的话便可行”的便是这个手册的对象——小区。
这样说来虽然有些牵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对于这本手册的想法,逐渐感觉到了该研究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性。承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宋锦绣主任的垂青,日汉对照版《使之右!守于一①鉄則100》终于付梓印刷。在此,向所有朋友一并表示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