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交通 >

南宋交通史

2010-07-2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南宋交通史 去商家看看
南宋交通史 去商家看看

 南宋交通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9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32550532/9787532550531
·条形码:97875325505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南宋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交通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研究者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中外交通史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帮助我们较为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交通线路变迁、交通设施和交通体系发展、交通工具改进、交通管理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交通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影响,交通对各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融合的联系,交通对国家之问的外交关系、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王子今先生在《中同交通史研究一百年》一文中全面总结和归纳了二十世纪交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可供后人研究交通史吸取和借鉴的重要学术成果。《南宋交通史》的研究离不开这些前人研究成果,由于《南宋交通史》以《南宋交通史》为选题进行研究,下面就以《南宋交通史》重点参考和借鉴的相关交通史著述为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南宋交通史》对南宋的交通事业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对南宋时的海外交通发展以及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作者简介 张锦鹏,1968年生,云南普洱人,汉族,1990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1996年考入云南大学读研究生,1999年、2002年在该校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云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员,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和宋代交通史。出版专著《宋代商品供给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导论
一、“交通”一词内涵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交通与中国历史演进
三、南宋交通发展之特点
四、本书的研究基础
五、本书研究的结构与框架

第一章 南宋以前的国内道路交通发展状况
一、先秦时期的交通道路开拓
二、秦汉时期国内交通干道建设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内交通
四、隋唐时期全国道路交通网络形成
五、五代北宋时期交通网络发展

第二章 南宋时期国内交通网络

第一节 以临安为中心的东部区域交通网络
一、临安至浙东地区的交通路线
二、从临安至福建地区的交通路线
三、从临安至江西、广西地区的交通路线
四、从临安至淮南地区的交通路线
五、从临安至荆、湖地区的交通路线

第二节 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区域交通网络
一、从成都至秦岭南的北线交通道路
二、从成都至江陵、鄂州方向的东线交通道路
三、从成都至静江府、邕州方向的南线交通道路

第三节 南宋时期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交通网络
一、广州经福建至临安的道路
二、广州经大庾岭北上江西的道路
三、从广州经骑田岭至郴州的道路
四、广州经萌渚岭至零陵的道路
五、由广州经越城岭至全州的道路
六、广州通邕州的道路
七、广州至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南部沿海地区的道路

第三章 长江与运河——南宋重要的交通生命线

第一节 南宋时期对长江、运河水道的利用
一、漕运之便捷通道
二、民间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三、人员通行的交通要道
四、军事交通要道和军事对峙屏障

第二节 长江一沟通东西的重要水上交通道路
一、南宋长江水道交通史研究的资料依据
二、长江下游水道交通
三、长江中游水道交通
四、长江上游水道交通

第三节 运河——南宋首都物资供应的生命线
一、扬楚运河
二、江南运河
三、浙东运河
四、运河与灌溉

第四章 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地区的交通
第一节 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地区的交通
一、南宋与金的交往
二、南宋与金使节往来的交通道路

第二节 南宋与西部和南部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地区的交通
一、南宋与大理国的交通
二、南宋与吐蕃等部的交通

第三节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与丝路贸易的变化
一、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盛
二、丝路贸易控制权的转移与丝路贸易的阻断
三、中外交通重心从陆路向海路转移的其他因素

第五章 南宋海外交通(一)

第一节 南宋与高丽的交通
一、唐以前中国与朝鲜半岛诸国(部落)的政治关系及交通活动
二、从北宋到南宋:宋丽交通港口南移
三、南宋时期中国与高丽的交通航线
四、南宋时期宋丽交通中的人员往来
五、南宋时期宋丽物资流通

第二节 南宋时期中日交通
一、南宋以前的中日交通概述
二、南宋时期中日交通的主要航线及港口
三、南宋时期中日交通中的人员往来
四、南宋时期中日交通中的物资输人与输出

第六章 南宋海外交通(二)

第一节 南宋与南海诸国的海外交通
一、南宋以前中国与南海诸国的交通
二、南宋时期中国与南海诸国的交通
三、南宋交往的主要南海国家

第二节 南宋时期南海航线上的人员往来及商品贸易
一、南宋时期南海航线上的人员往来
二、南宋时期南海航线中的商品流通
三、“南海一号”沉船——南宋海外交通贸易辉煌篇章的集中展示

第七章 南宋邮驿及其交通管理

第一节 南宋的邮传
一、南宋斥堠铺、摆铺的设置
二、南宋公文传递
三、邮传人员配备
四、中央邮传管理机构
五、南宋邮传存在的问题
六、南宋私人邮件的传递

第二节 南宋的馆驿
一、南宋馆驿设置
二、馆驿接待制度

第三节 南宋内陆、边境、海上交通管理
一、南宋内陆交通管理
二、南宋边境地区的交通管理
……
第八章 南宋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
第一节 南宋时期的交通设施建设
第二节 南宋时期交通工具的使用

第九章 南宋交通与城市市镇的发展
第一节 南宋交通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南宋主要海外交通贸易港口城市
第三节 交通与南宋草市镇的发展

第十章 交通与南宋经济社会
第一节 交通与南宋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交通与南宋北方人口迁徙与移民
第三节 交通与南宋社会风尚
第四节 外来物品与南宋物质生活
附录 南宋时期行政区地名变更表
后记
编后语
……
序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摘 第一章 南宋以前的国内道路交通发展状况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早在二干多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有组织地进行交通建设活动,他们修筑道路,开凿运河,造船造车,为消除地理空间的阻隔而不懈努力。秦汉时代中国已经基本上建成了通达全国各地的道路交通干线。经过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的战乱,隋唐以后中国重新走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中国的交通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唐宋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大通道,国内的交通主干道的修治更加规范,官道馆驿建设更加完善,道路支线更加密集,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道路网络体系。五代北宋时期在唐代的道路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运河的漕运作用更加突出,局部地区交通得到改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国内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国内政治统治、地区经济开发、物资流通、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促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络的形成,是历朝历代不断建设和发展的结果。从线状交通道路到树形结构再向网络型交通道路发展,历经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各朝代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可以说,至北宋时,国内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定型。南宋时期由于秦岭淮河以北领土被分割,导致北宋时期形成的道路交通体系发生一些变化,但南方地区的.交通道路仍然沿循北宋以来形成的网络体系。由于道路交通网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南宋的交通道路网络,本章对北宋以前的国内道路交通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后记 记得我博士论文付梓出版之后,正在有些惶然不明应选一个什么新问题进行研究之时,接到了我的博士生导师林文勋的电话,杭州社科院何忠礼先生力邀他参加“南宋史研究丛书”中《南宋交通史》一书的撰写,因他工作繁忙,希望由我来承担此工作。这个消息让我既惊喜又紧张,杭州社科院邀请了宋史学界的专家学者组成强大班子编纂“南宋史研究丛书”,我能参与这样高水平的研究,是一次极大的锻炼,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但我的确感到诚惶诚恐,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此重任。经过与何先生和林老师的进一步沟通,我提出希望以林老师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书稿撰写。
此后,由林老师确定了书稿的写作提纲和基本原则,我开始查找资料和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林老师经常和我讨论问题,而每次经林老师点拨,我总是豁然开朗。在初稿完成并提交杭州社科院专家审稿的同时,我也给了林老师一份。林老师认真审读书稿,提出不少重要的修改建议。可以说,这本《南宋交通史》的写作,自始至终凝聚着林老师的心血,如今书稿完成,林老师却让我独立署名出版。林老师这种提携新人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与由衷敬佩。
在林老师推荐我撰写《南宋交通史》之后,何忠礼先生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每每看到何先生诚恳的眼光,听到何先生亲切的话语,在深受鼓励之余,更感肩上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敷衍。但由于自己在宋史研究方面的功力远远不及。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