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人口经济学(第2版)

2010-07-2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人口经济学(第2版) 去商家看看
人口经济学(第2版) 去商家看看

 人口经济学(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2196397/9787302196396
·条形码:97873021963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专业课系列

内容简介 《人口经济学(第2版)》作为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成果,以系列论述和实证分析相交叉的形式,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系统介绍了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理论,并对其转变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就方法论而言,在论述人口经济学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全书内容十富,涉及面广,力求创新,在一定程度卜促进了我国在新兴的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供人口经济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李仲生,中国人口经济学界的著名学者,其海外留学15年的经历和拼搏精神曾感动和震撼了亿万观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日本富士电视台等数百家中外媒体对其进行过报道。 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获日本首届“华人学术奖”。 世界人口经济学界的权威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教授于2005年访问北京时单独与李仲生博士进行过学术交流,并表示要把他的奋斗精神和学术研究成果介绍给芝加哥大学和他的学生们。
编辑推荐 《人口经济学(第2版)》特点:
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力求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人口经济领域的某些空白。
写法新颖,通过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图表将抽象、晦涩的经济理论直观地传递给读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目录
第1章 新兴的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
1.1 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2 人口经济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1.3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1 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学说
2.2 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学说
2.3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经济学说
2.4 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说
2.5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2.6 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第3章 生育率的经济理论与分析
3.1 生育率的经济理论
3.2 对孩子数量和质量的选择
3.3 生育的经济决策
3.4 生育的经济分析
附录 中国生育率转变的经济因素
第4章 死亡率转变的经济理论、分析与生命表
4.1 死亡率转变的经济理论
4.2 死亡水平的基本模式生命表
4.3 从生命表来观察死亡水平
4.3.1 平均预期寿命水平的变化
4.3.2 死亡人数曲线的变化
4.3.3 死亡概率曲线的变化
4.4 影响死亡率转变的经济因素

第5章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5.1 人口增长与消费、积累
5.2 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
5.3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5.3.1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论
5.3.2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4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率
5.5 经济发展的人口压力

第6章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
6.1 人口质量
6.2 人口质量与劳动力素质
6.3 人口质量与科技进步
6.4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
附录 美国的国际人才竞争策略、诺贝尔奖与经济发展

第7章 人口与劳动力就业
7.1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7.2 人口与劳动力
7.2.1 人口规模与劳动力供给规模
7.2.2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
7.3 就业理论的发展
7.3.1 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
7.3.2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7.3.3 菲利浦斯曲线与货币学派的自然失业率假说
7.3.4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7.3.5 合理预期学派的就业理论
7.3.6 就业理论的新发展——后凯恿斯的就业理论
7.4 劳动力就业
7.5 劳动力资源开发
7.6 就业政策与充分就业
附录 欧盟的就业与失业

第8章 人口投资与经济发展
8.1 人口投资
8.2 家庭人口投资
8.3 人口投资的转化
8.3.1 人口投资的转化形式
8.3.2 人口投资的转化
8.4 人口投资的经济效益

第9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经济发展
9.1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9.1.1 人口分布
9.1.2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9.2 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密度
9.3 人口迁移
9.4 人口迁移的经济模式
9.5 人口迁移的经济效益
9.6 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
附录 加拿大的经济发展与海外移民

第10章 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
10.1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转变的模式
10.2 人口转变的类型
lO.2.1 人口转变的欧洲类型
10.2.2 人口转变的日本类型
10.2.3 中国的人口转变类型
10.3 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11章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11.1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1 1.2 劳动生产率与人口老龄化
ll.3 人口老龄化与国民收入分配
11.4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
11.5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
11.6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附录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与对策

第12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12.1 人口与资源
12.1.1 人口与资源
12.1.2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12.1.3 人口增长与粮食
12.1.4 人口与土地资源
12.1.5 人口与森林资源
12.1.6 人口与淡水资源
12.1.7 人口与矿产资源、能源
12.1.8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
12.2 人口与环境
12.2.1 人口与环境
12.2.2 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
12.3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12.4 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2.4.1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12.4.2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12.4.3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13章 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3.1 现代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3.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3.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13.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及其调整对策
13.3 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
13.4 人口控制的人口经济效益
13.4.1 人口控制的经济效益
13.4.2 人口控制的人口效益
13.5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14章 世界的人口经济发展
14.1 近代的人口、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4.2 现代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4.2.1 发达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4.2.2 苏联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4.2.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4.3 战后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4.3.1 战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4.3.2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4.3.3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4.4 当代的人口经济发展
14.4.1 当代发达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
14.4.2 转轨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
14.4.3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序言 自18世纪后半叶以来,人口经济问题始终受到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的关注。但是,可以说人口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人口学和经济学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尽管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但发展较快,80年代是人口经济学的体系化时期,90年代以后,随着具有创新性人口经济研究论著的不断出现,使人口经济学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趋向成熟化。但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比较沉寂。正因为这样,作者在2006年撰写了《人口经济学》一书,考虑到初版的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不够新颖,在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先进成果的同时,本着科学、创新、求实的态度,升级成了这本《人口经济学》(第2版)。本书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的一些前沿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出于篇幅的考虑,割舍一些内容。把原第1版中第7章和第9章的附录内容全部删除,包括中国的劳动人口就业与经济转型、经济因素的中国人口迁移、日本的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以及日本的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等内容。②增加了第6章、第7章、第9章、第ll章和第13章的部分内容,主要是各章的附录部分。③对第14章世界的人口经济发展进行了大篇幅的调整,增加了2006-2009年的世界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内容,尤其是对日本经济的预测。本章图表也加入了大量近年来的新数据,并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修正。在本书审稿和再版的过程中,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大量帮助,为本书排版、印刷的老师们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李仲生
文摘 第1章 新兴的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
1.3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等。
宏观分析是从经济总体上研究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过程,研究经济因素和人口发展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关系。它研究人口动态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研究人口数量与生产资料数量、国民生产总值数量、国民收入数量等经济指标的关系;研究人口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关系。微观分析则是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研究家庭经济变化与人口变动的关系;研究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家庭消费结构与生育率的关系等。一般来说,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对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经济因素的人口迁移等人口经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主要运用宏观分析的研究。当然,人口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就必须对个人和家庭的人口行为和经济行为进行微观分析。例如,只有通过消费者选择理论对个人和家庭的生育意愿进行微观分析,才能深刻分析总体生育水平的变动规律与根源。人口经济学理论只有把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人口经济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
在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中,需要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的特点是研究某一时点的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使用的主要指标有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动态分析则研究某一时期人口与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使用的主要指标有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及人口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