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对虾健康养殖学

2010-07-2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对虾健康养殖学 去商家看看
对虾健康养殖学 去商家看看

 对虾健康养殖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2774947/9787502774943
·条形码:97875027749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对虾健康养殖学》系统地介绍了对虾生物学基础、对虾健康养殖理论学基础以及对虾人工繁育和健康养殖通用技术;具体介绍了我国对虾养殖主要种类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还介绍了主要养殖对虾品种的种质和选育种技术。《对虾健康养殖学》内容丰富,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特别是健康养殖理论,是近几年实践经验总结的升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对虾健康养殖学》适合从事对虾繁育、养殖工作者和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对虾健康养殖学》是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绪论
一、世界对虾养殖发展概况
二、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现状和主要经验
三、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对虾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对虾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
一、对虾外部形态
二、对虾的内部器官
第二节 对虾的生长
一、蜕皮
二、生长
三、生长和蜕皮
四、自切与再生
第三节 摄食
一、食性与饵料组成
二、摄食
三、温度对对虾摄食量、消化率、转化率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四、对虾的补偿生长
第四节 繁殖
一、配子与性腺发育
二、精荚
三、性征与繁殖方式
四、交配
五、产卵
六、受精与胚胎发育
七、幼体发育
八、繁殖与环境
第五节 对虾的种质
一、中国明对虾的种质
二、斑节对虾的种质
三、凡纳滨对虾的种质
第六节 对虾的分类
一、对虾类的分类
二、对虾科PENAEIDAE常见属和常见种的检索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对虾健康养殖理论基础
第一节 健康养殖的概念
一、水产健康养殖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二、国外水产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水产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
四、健康养殖的概念
五、健康养殖应用基础研究
六、健康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第二节 养殖环境的调控
一、对虾养成期间的水质要求
二、养殖水环境的监测
三、养殖水环境的物理调控
四、养殖水环境的化学调控
五、养殖水环境的生物调控
第三节 对虾营养免疫调控
一、营养免疫调控机理
二、营养免疫调控剂
三、营养免疫调控方法
第四节 对虾病害的预防控制
一、防止病源传染,切断传播途径
二、精心管养,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三、选择优质饲料,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和抗病能力
四、合理用药进行药物防治
第五节 对虾养殖质量安全管理
一、HACCP基本原理
二、HACCP在对虾养殖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三、对虾养殖良好操作指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对虾健康苗种繁育技术
第一节 繁殖场的选择和建设
一、场址选择
二、育苗场的规划设计
第二节 育苗用水的处理
一、海水的处理和消毒
二、有害生物的处理
三、海水中重金属盐类的调控
第三节 亲虾培育
一、亲虾的来源和质量要求
二、亲虾的越冬培育
三、亲虾催熟培育
四、精荚移植
第四节 产卵与孵化
一、交配
二、产卵
三、孵化
四、无节幼体的收集与计数
第五节 幼体培育
一、育苗的主要方式
二、育苗的准备工作
三、生物饵料培养
四、人工饲料的准备
五、幼体的培育
第六节 育苗池中环境因子的调控
一、水温的调控
二、水质的调控
三、自身污染的调控
四、赤潮、有害生物的控制
五、光线的调控
六、充气和换水
七、泛池的原因与处理
第七节 对虾育苗常见病害与防治
一、疾病预防措施
二、幼体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八节 虾苗的收获和运输
一、虾苗的出池和计数
二、虾苗运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第一节 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
一、场地的选择
二、虾场的整体布局
三、养虾场的建造
第二节 对虾养殖主要模式
一、粗养模式
二、半精养模式
三、精养模式
第三节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二、虾苗的中间培育
三、虾苗的选择和放养
四、饲料投喂与营养免疫调控
五、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
六、日常管理工作
七、对虾的收获和运输
第四节 对虾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三、真菌性疾病的防治
四、原虫性疾病的防治
五、其他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六、非寄生性疾病的防治
七、在虾病防治过程中使用的养殖投入物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主要对虾品种的养殖
第一节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一、生物学特征
二、人工育苗
三、凡纳滨对虾养成
第二节 斑节对虾的养殖
一、生物学特征
二、人工催熟与精荚移植
三、人工育苗
……

第六章 对虾的育种
附录
……
序言 对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营养好、容易吸收的重要食品。过去对虾产量主要靠天然捕捞,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供求的矛盾,只有通过人工增养殖提高对虾的产量,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是当今社会提高对虾产量的主要途径。因为对虾的天然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制地发展捕捞能力,不仅不能持续提高产量,而且对自然资源具有破坏作用。从19世纪开始,世界各地的生物科学家对对虾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对虾养殖和育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对虾养殖业迅速在全球兴起。目前,世界养虾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我国对虾养殖有很长的历史,但真正为人们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对虾研究工作,1959年对虾人工孵化获得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虾人工孵化和养殖取得新的进展,1980年中国明对虾工厂化大批量育苗获得成功后,墨吉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凡纳滨对虾等主要养殖品种的人工繁殖相继获得成功。对虾苗种大规模生产促进了养虾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对虾的精养高产技术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并确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对虾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优势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
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是我国养殖对虾主产区,2005年三省对虾海水养殖产量42.84万t,占全国对虾海水养殖产量62.41万t的68.6%。广东省是对虾养殖大省,2005年对虾海水养殖产量20.29万吨t,占全国对虾海水养殖产量的32.5%。1993年全国沿海发生大面积暴发性对虾病毒病,给养虾业带来沉重打击。广东水产科技工作者率先建立了凡纳滨对虾提水式(高位池养虾)养殖技术,冲出养虾低谷,并在南方三省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在养虾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健康养殖途径,提高养虾技术,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养殖模式,如高位池养殖模式、铺地膜养殖模式、多品种}昆养模式、半封闭引淡水养殖模式、封闭式生态综合养殖模式等,使养虾业取得持续发展,养虾产量逐年上升,并促进对虾饲料业、对虾加工业、外贸出口等行业的发展。
为了总结和推广我国对虾养殖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特别是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的养虾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特编著本书。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对虾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编著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部分内容引用已发表的论著。在内容编排上,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编著了“对虾生物学基础”和“对虾健康养殖理论基础”;
文摘 插图:


(1)叶轮式增氧机
叶轮式增氧机是近年来池塘养虾生产中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水体增氧机械。叶轮式增氧机能使池水上升而发生对流,使表层水进入底层、底层水上升至表层,氧含量较高的表层水进入底层后可有效改善底层水体的溶氧状况,使底泥中的有机物迅速矿化分解,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对对虾养殖和增产增收十分有利。
(2)潜水式增氧机
潜水式增氧机是采取将水喷向更深,再散开落下的方式增氧。其增氧原理是专用水泵通过吸气管吸入水面上空气,经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将空气推送至水中,使空气和水高度混合形成雾状气泡,达到了充分溶氧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有利于将氧气导人池底。
(3)水车式增氧机
水车式增氧机是靠搅动水体表层的水使之与空气增加接触。水车式增氧机该机工作时,桨叶高速击水,把空气搅入水中,达到增氧目的。这种增氧机适用于水浅的池塘使用,它不会搅动底泥,能保持池水清爽。
(4)射流式增氧机
射流式增氧机由潜水泵和射流管配套组合而成。工作时,水泵里的水从射流管内的喷嘴高速射出,产生负压,吸入空气,水和空气在混合室里}昆合,然后由扩散管压出,溶氧就会随着直线方向的水流扩散。由于这种增氧机在水面下没有转动的机械,不会伤害对虾,很适合养虾密度大的深水虾池使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