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交通 >

交通与环境

2010-07-2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交通与环境 去商家看看
交通与环境 去商家看看

 交通与环境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
·ISBN:7801631315
·条形码:97878016313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研究成果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了探讨如何解决我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城市间交通与环境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环境与交通工作组组织有关单位,分别对北京等七个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我国公路、铁路、民航、内河等运输方式及综合运输体系进行了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与环境
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保护城市环境质量
——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北京城市交通与环境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实现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迈向21世纪现代城市
——上海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综合治理促进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交通与环境建设管理
——实现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交通与环境
香港特剐行政区环境保护署
深圳市城市交通与环境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改善大连市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大连市交通与环境试点城市项目工作组
昆明市改善城市交通与环境行动方案
青岛市落实《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实施方案
机动车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
——技术能否解决矛盾
城近郊公共交通
土地使用和交通的整体规划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持续交通体系:环境、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与安全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环境”研讨会总结
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评价指导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城市间交通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西部交通建议书
改善中国公路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健全对环境有益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议书
中国公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铁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河运输与资源环境
航空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管道运输与环境
江苏省公路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稳步发展中的辽宁公路
重庆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初探
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以武汉至宜昌高速公路为例
中国综合运输体系与环境保护
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与环境保护
湖北省综合运输体系与环境保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运输体系与环境保护
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规划
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A)
交通的间接经济成本
中国的燃油消耗和燃油质量
在“城市间交通与环境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环境与交通工作组成员名单
……
序言 为了探讨如何来解决我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与交通工作组(下称工作组),1998年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分别对北京等七个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并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城市交通与环境研讨会”,建设部城建司、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大连、深圳、贵阳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以及来自德国、瑞士、印度等国的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1999年6月组织工作组成员对荷兰、德国、捷克、瑞士等国的11个城市交通进行了考察,在上述国内外城市交通与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工作组提出了《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下称《建议书》)。
2000年1月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联合向全国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建委(城建、公用局)、环保局转发了《建议书》。深圳、大连、昆明和青岛作为实施《建议书》的综合试点城市,于2000年8月拟出了综合试点方案。
为了探讨如何来解决我国城市间交通与环境问题,工作组自1999年以来,又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分别对我国公路、铁路、内河、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及综合运输体系进行了调查,并对江苏、辽宁、重庆等省、市公路交通和广东、湖北、新疆等省、自治区综合运输进行了专题调研,于2000年5月和2001年4月在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了“城市间交通与环境研讨会”与“综合运输体系与环境保护研讨会”。2001年5月组织工作组成员对美国的综合运输体系进行了考察。在上述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分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西部交通建议书》、《改善中国公路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与《健全对环境有益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议书》。
文摘 4行动措施建议
(1)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政策。在同一城市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主管部门、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财税、经济和技术政策,统一执法尺度,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的方针。同时还应在道路使用、信号灯控制等方面,为公共交通提供优先。从优化城市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着眼,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步伐,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建设过境道路。当前,还应采用有效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兴建城市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尽快缓解“停车难”问题。
(2)重视对自行车与行人交通的保护。在鼓励自行车交通向效率高的公共交通转移的同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引导自行车交通合理使用,并加强自行车交通管理。
(3)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电气化交通。电动轨道交通,运量大,无污染。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做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发展轨道交通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逐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城市可以修建无轨电车,对既有的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设施要进行更新改造,条件成熟的城市还可利用现有铁路,开行近郊列车。
(4)引导个人机动化交通方式合理使用。要提高大城市中心地区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使用公共交通;严格控制高污染机动车的拥有与使用,限制其行驶时间、区域。
(5)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合理化,尽量减少交通需求。大城市应该保持合理的区域功能,大力发展卫星城市;加强就业岗位配置与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以利于缩短客运距离,避免交通流聚集,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6)加强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城市间交通)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枢纽和节点,必须注重城市交通系统与对外交通系统在空间布局和运行时间上的协调,以发挥多种交通方式联合运输的优势。
(7)加强对交通污染的控制。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判定城市交通政策和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积极推进交通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技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