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古陶瓷鉴识 |
 |
|
 |
古陶瓷鉴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ISBN:7563329668
·条形码:978756332966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物鉴定丛书
内容简介 《古陶瓷鉴识》内容为:文物鉴定这门学问,古已有之,某些器类如书画、金石还留下了许多专门著述,但诸多论述显得比较零星、简略,缺乏系统、理论的总结。近现代学者在书画、青铜、陶瓷等器类上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了不少鉴定专著,从纵向和横向、理论和实例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论述,奠定了科学的现代鉴定学基础。丛书力图对文物鉴定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科学分析,并从时序的纵向理论的横向展开论述;各器类的文物鉴定,既各自成书,又配套成龙。
作者简介 杨静荣,男,1948年9月生于北京,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研究传统颜料和釉料,后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古陶瓷,已出《中国的陶瓷》、《中国陶瓷》、《现代民间陶瓷》、《龙与中国文化》等专著,系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现任北东方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鉴定委员、故宫擷芳学术研讨社理事长,副研究员。
编辑推荐 《古陶瓷鉴识》为中国文物鉴定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陶器
第一节 陶器的发明
第二节 远古制陶的传说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第四节 陶器的应用
第二章 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
第一节 陶与瓷的区别
第二节 釉的发明和意义
第三节 瓷器的发明
第三章 中国古陶瓷的轨迹
第一节 商周战国时的陶瓷
第二节 东汉至南朝的瓷器
第三节 北朝的瓷器
第四节 唐代名窑
第五节 辽瓷诸窑
第六节 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
第七节 元明清诸窑
下篇 鉴识篇
第一章 古陶瓷鉴定基础知识
第一节 陶瓷工艺常识
第二节 古陶瓷鉴定常识
第二章 古陶瓷主要品类鉴定
第一节 唐三彩陶器鉴定
第二节 唐花釉陶瓷鉴定
第三节 绞胎陶瓷鉴定
第四节 定窑瓷器鉴定
第五节 汝窑瓷器鉴定
第六节 官窑瓷器鉴定
第七节 哥窑瓷器鉴定
第八节 钧窑瓷器鉴定
第九节 磁州窑陶瓷鉴定
第十节 青白瓷器鉴定
第十一节 耀州窑陶瓷鉴定
第十二节 龙泉窑青瓷鉴定
第十三节 青花瓷器鉴定
第四节 颜色釉陶瓷鉴定
第五节 现代民间陶瓷鉴定
第十六节 现代仿古陶瓷生产概况
第三章 文献与参考书
……
序言 冯先铭先生在世时,多次与我谈起陶瓷鉴定之书,他表示不愿意写这方面的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怕不法之徒学习后,更易使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二是怕仿古者用来参考,更增加辨伪的难度。先生的教诲十分中肯。我曾在某陶瓷研究所从事仿古陶瓷的研究工作,实践经验为我以后专门研究陶瓷史带来诸多方便,也深知别有用心的仿古者给文物鉴定工作带来的诸多麻烦,所以,我很少写鉴定对比之类的文章。但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喜爱文物的人愈来愈多,造假者的水平也愈来愈高,各种鉴赏文物的书亦纷纷问世,文物鉴定知识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为此,我感到也应该不揣浅陋地写一些。然而,目前有关陶瓷鉴定方面的专著已出版不少,都研究一样的课题,内容肯定会有重复。因此,撰写此书时为避免重复,我考虑采取“人详我略,人略我详”的原则。如明清瓷器鉴定,已有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还有近几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编撰的几本明代官窑遗址资料图录,故明清时期从略,倘再多谈,也只能是抄录他人成果。
研究学问讲究方法,与其讲授真理,不如讲授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我专门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陶瓷文献要籍综述》和《当代研究陶瓷主要参考书目》两节,试图让读者扩大视野,博采众家之长,自己去发现真理。最后一节为我1986年发表的论文,为尊重历史未作修改附于篇末,希望与读者共勉,共同研究发现真理的方法。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中国古代陶器
第一节 陶器的发明
在我们的生活里,不论是日常使用的器具,还是陈设装饰物品,总是离不开陶器和瓷器。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材料,但是陶器和瓷器却不能被取代,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在使用和欣赏这些陶瓷器时,追本溯源,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陶瓷器遥远的历史,随之也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系列的提问:陶器是怎样发明的?是什么时代发明的?陶器和瓷器又是什么关系?陶瓷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哪些重要作用,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上溯到远古时代,首先从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谈起。
在我们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几十万年以前就生活着我们的先民,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不断地发展,并进行着创造。在人类的“幼年”时期,我们的祖先只会使用粗笨的打制石器和木棍之类简单的工具去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