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交通·和谐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交通安全论坛论文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奥运·交通·和谐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交通安全论坛论文集 |
 |
|
 |
奥运·交通·和谐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交通安全论坛论文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页码:70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81139295X/9787811392951
·条形码:97878113929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奥运、交通、和谐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交通安全论坛论文集》分为三大篇: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交通管理与交通规划、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应用。
目录 第一篇 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
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对策研究
基于交通影响条件下的城市交通意外事件分类
充分发挥公路收费站管理职能构筑道路交通安全新防线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道路因素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基于AHP法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支撑技术体系探讨
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良我国载货汽车
被动安全防护性能
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问题研究
公路客运班线设置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北京地区货运车辆事故分布规律研究
试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及其整治
不良气候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高路堤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特点及预防研究
高速公路安全行驶速度模型研究
论客观因素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系统研究
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的思考
我国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分析
农村摩托车“冲卡拒检”发生机理研究及执法反思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选用与设置研究
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综合策略
县乡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综合对策
高原双车道公路安全性分析及对策探讨
呼出气体酒精检测仪法律效力探讨
道路交通事故多学科深度调查分析的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现行交通事故认定机制弊端及完善构想
——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角度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三维激光扫描方法
道路交通安全预警运行机制研究
交通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数学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治理技术
公路隧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夜间占道作业安全调研与改善措施
车辆路径选择中交通信息等级构建初探
浅析特大交通事故原因与预防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第二篇 交通管理与交通规划
强化摩托车管理刻不容缓
——关于全省摩托车管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严把车辆运行安全技术状况源头管理关
浅析交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五种车
限速标准下车辆行驶期望速度研究
浅议现行备案制下电动自行车发展“轻摩化”产生的
原因及管理对策
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微观仿真评价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违章行为特征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点研究
对中小城市中心城区交叉口交通组织的思考
城市干道行人过街横道设置和管控方式研究
北京市交叉口弱势群体交通安全改善分析
浅谈娄底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治4理
城市商业步行街交通组织方法研究
——以南昌市胜利路步行街为例
TransCAD在淄博市单行交通方案验证中的应用
交叉口右转车辆交通组织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冲突技术的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左转非机动车相位的设置条件与方法
江苏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一体化模式探究
不良天气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研究
接入管理技术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从系统科学观点论公安交通安全管理
干预超速行为的执法策略
快速公交停靠站点人性化设计研究
基于可变车道的交通流诱导与控制方法研究
省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法初探
第三篇 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应用
长春市智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智能交通技术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汽车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移动终端
交通事故智能预警支撑技术体系简述
论基于GIS.T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实现
高速公路虚拟仿真LOD模型优化技术
基于遗传模糊和可变限速的快速路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关于建立国家交通信号控制远程托管中心的研究
我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认证体系研究
城市道路上Citilog事件自动报警系统应用中若干问题探讨
内环路交通控制与管理对策的研究
城市交通信号单点自适应控制关键问题研究
城市机动车出行前停车场选择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交通组织和信控技术在城市河道沿线交叉口的研究与应用
MAS技术在城市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上虞市三环线双向绿波信号控制技术实践
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遵章率模型
基于数字信号灯对交叉口安全及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研究
搭建基于Matlab和I)irectx架构的驾驶人行为监测实验平台
基于驾驶人信息处理模型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设置研究
面向驾驶行为特性研究的仿真实验平台
新型视觉减速标线应用技术的探讨
路肩震动带应用初探
基于数据融合的交通事件判别方法研究
基于自校正Kalman滤波的交通事故自动检测模型
交通事件检测中的检测区域自动分割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在非现场执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分析方法在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
交通诱导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站点OD的公交乘客出行推算方法:
交通运输应急指挥平台研究
……
……
文摘 3.1以落实交通安全“四长”(市长、县长、乡镇长、村长)责任制为载体,全面构建社会化事故预防机制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公安交警部门一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工作任务,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才能保证事故预防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2002年3月,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了构建“政府负责,公安主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新机制的要求,至2003年10月,省、市州、县区都相继成立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以来,天水、平凉、陇南市各级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长、县(区)长、乡(镇)长、村(社)长为本区域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四长”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把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作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大事来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各市政府根据辖区实际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市、县(区)、乡镇、行政村(社区)层层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将交通安全管理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应当承担的责任具体化。市、县(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查找不足,狠抓落实,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各市政府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适合辖区实际的管理措施,狠抓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断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四长”负责制,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管理规定,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化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陇东南地区初步构建起市、县(区)、乡镇、行政村(社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四级监管网络,为进一步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3.2 强化客运车辆和驾驶人员监管。是预防山区特大事故发生的重点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涉及公共安全,客运车辆如果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势必会对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