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共和国记忆60年(套装全2册) |
 |
|
 |
共和国记忆60年(套装全2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6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bkbkb03257
·条形码:bkbkb032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共和国记忆60年》包括:《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内容简介: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个人的命运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车轮而跌宕前进。每一年,都有数不清的故事和抹不掉的记忆。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内容简介:这里曾有时代的风云掠过,这里曾聆听过人民的期盼之声。这里推翻过旧时制度的束缚,这里吹响过改革开放的号角,这里见证了中国的华丽转身。60个地标,拼成了一幅完整的地图,拼成了共和国60年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成就。
作者简介 孟云剑,北大逻辑学研究生,已出版《非是非非》(大陆、台湾、韩国版)、《半知一解》(大陆、韩国版)。
杨东晓,《新世纪周刊》主笔。
胡腾,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供职于CCTV《东方时空》栏目,中信出版社、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签约作者。
媒体推荐 月令山河改容,每个人心中都装了一段60年的回忆。
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终不过一瞬,却每一段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过去60年,中国完成了从没落到崛起的巨变,其变在人、地和事。本系列丛书立意于此,以人物、地标、编年三个角度记录共和国60年历程,在点式的记录中,梳理出一个国家的成长路径。
在这里,你能看到60年中最独特的中国印记。
——创作指导委员会
编辑推荐 《共和国记忆60年(套装全2册)》:小岗、大寨、刘庄、蛇口、兰考……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地名从历史中一一跳出来,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那段故事。
地标,因为风云际会下的某些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逐渐转义为一个时代变迁的代名词。
《共和国记忆60年(套装全2册)》选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风雨兼程中形成的60个深具历史社会意义的地标,回顾了这些历史记号凝固、升华的过程,勾画出共和国蜿蜒前进的足迹,以及坎坷中仍昂首奋进的历程。
60年,意味着一个甲子结束,新中国历史的首卷已然付梓;60年,也意味着另一个甲子的开始,一轴新卷正徐徐拉开。
《共和国记忆60年》是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两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建国60年间的历史风云和亿万人民的坎坷命运,大处可揽国家民族之命运,小处可见社会民生之心态,鲜活而充满趣味。
目录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目录:
前言 地标和一个国家的生长
第一部分 风云时代
南京总统府:旧去的时代
鸭绿江:战争后的战争
拉萨1951:和平解放西藏
一江山岛之战
山西长治:农业合作化之始
河南遂平县:卫星与公社之始
徐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庐山1959:中国向“左”
大庆:能源之渴
第一汽车制造厂:共和国的车轮
铁西变迁
沉浮南京西路
长安街:规划之争
罗布泊:核之地
兰考:焦裕禄的县城
红旗渠:人工天河
南京长江大桥
三门峡大坝和它孤独的反抗者
陈永贵的大寨:标本农村
北大荒:“你说你想要一场革命”
石河子:年轻的城
攀枝花的生长
珍宝岛的战争记忆
钓鱼台国宾馆:陌生的国宾基辛格
刘庄破冰:缔造新世界的远见
1976:唐山平了
天安门:风的起源
第二部分 开放年代
凤阳小岗:变革之声
蛇口先行
中英街起落
汉正街:天下第一街变迁
白天鹅酒店
风云大邱庄
南街乌托邦
华西常青
昆山开放:答案在风中飘
柳市风云
横店三变
“地王”国贸
浦东开发
苏州工业园:学习新加坡好榜样
卖光诸城
中关村:中国硅谷的努力
上海证券交易所
义乌:世界的超级市场
秀水街:商业鸟巢
第三部分 大国新局
大连软件园:软件中国造
上海新天地
保卫平遥
798:从工厂到艺术区
江村和中国农民的生活
鳌的亚洲之声
阿拉善:商人与沙
崇明移民
平昌直选:云中的民主
太湖治水:发展之殇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之城
青藏铁路:高原的铁路之梦
汶川:中国之痛
新建筑,新未来
参考书目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目录:
前言 成长
第一部分 挥手
1949,开创
1950,家国梦009
1951,山河一色
1952,走向和平
1953,蹉跎岁月
1954,光芒与梦魇
1955,天下民生
1956,黄金时代
第二部分 激情
1957,纷纭世事
1958,“诗意”乌托邦
1959,沧桑十载
1960,“岁岁寻常今不同”
1961,英雄的人民
1962,寂静的春天
1963,凋谢与“大写”
1964,文武之道
1965,“几年离索,错错错”
第三部分 汹涌
1966,四海翻腾
1967,秋风扫落叶
1968,风起云涌
1969,历史中的人生
1970,木秀于林
1971,飞越,飞跃
1972,“仿佛若有光”
1973,追寻命运
1974,山重水复
1975,日月争辉
1976,试看天地翻覆
第四部分 曙光
1977,“77级”的中国
1978,春天序曲
1979,战争与和平
1980,敢问路在何方
1981,对话的年代
1982,我的中国心
1983,严打
1984,企业元年
1985,突破的年代
1986,最难回答的问题
第五部分 世界
1987,浴火与新生
1988,淘金潮
1989,改革10年
1990,搞活
1991,虚火
1992,春天的狂潮
1993,危局
1994,寒热夹杂的躯体
1995,新起点
1996,破局
1997,告别的年代
1998,奔驰20年
第六部分 醒思
1999,迎接新世纪
2000,迈进……
2001,世界:我的家
2002,气势如虹
2003,多事之秋
2004,传统与现代
2005,花香何处
2006,未雨绸缪
2007,音声相和
2008,远方……
参考文献
……
序言 60年的历史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漫长,但对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某个具体的人而言,这是超过了他整个生命的3/4的时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2岁)。或许后世的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另有阐述,但是对在这60年历史中生活过,并且正生活在这延续的历史中的人,这60年的重要性无论怎样阐释也不为过。
这是他们的历史,这个国家是他们个人的情感交织之地。因而,试图告诉他们在这60年中,有哪些地标是如此重要,必须被选人这本描述地标的书中,又想避免非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就好像在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中,让一个经济学家准确地指出市场之底将在何时呈现一样。总会有一些人失望地发现某些选择和论述同他们的个人观点分歧得厉害。为了请求这些情感可能遭到冒犯的人们的宽恕,我想尽量清晰地阐述我个人在考虑这个问题时的思路。
总体而言,我希望能够通过60个地标的选择来勾画出这个国家60年的成长轨迹。在我的设想中,这就像一个拼图游戏。你要用60个地标来拼出一个完整的国家的图像。只是这个拼图游戏不是平面的和物理的,而是时间的和线性的——历史正是如此,只能线性发展。
我选择了南京总统府作为开端。南京总统府凝聚着很多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它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办公场所,因此,尽管1949年发生了很多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有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点,我仍然选择将南京总统府作为一个开启共和国历史的起点地标,它的一端连接着过去,一端连接着即将开始的共和国历史。
接下来我的思路如下:一个刚刚成立的政权和国家,它需要面对的问题都有哪些,然后从这些问题出发,去寻找那些标志性的地点。毫无疑问,这些最紧迫的问题中有:国际关系问题,一个新生国家的合法性需要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领土问题,一个国家刚刚建立时,它的控制力最松动的地方就是遥远的边疆;军队和军事工业的建设问题;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问题。
这就出现了几个最初的地标选择。拉萨和一江山岛对应的分别是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鸭绿江对应的是国际关系,它也是当年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一次战争对抗;罗布泊是军事工业建设的地标。这些地标都对之后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现实有深远影响。比如对一江山岛的攻打瓦解了国民党针对中国大陆的海岛防线,但是却让美国更深地卷入了台湾海峡的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后,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文摘 第一部分 挥手
1949,开创
1949年10月1日,新华社国际部26岁的编辑组组长李慎之在天安门观礼台上陪同苏联外宾参加开国大典,从毛泽东主席的庄严宣告到晚上群众欢庆的海洋,极度兴奋的7个小时里,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脑海里只剩下一句话“今天的感情决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的”。然而另一位才子准确地表达出了李慎之胸中无法述说的澎湃。《人民日报》从11月20日起开始陆续发表了胡风长达4600行的颂赞《时间开始了》。
时间开始于10月1日15时毛泽东主席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一刻。这是一个新的纪元,中华民族从跪着死到站着生。
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也在同一时刻听到了那句十足湖南口音的宣告,对于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的蒋介石来说,这句在收音机过度杂音下的宣告听起来甚至是尖锐和刺耳的。那些天来他唯一的安慰就是与夫人宋美龄的一次越洋通话,宋美龄在上一年的11月28日飞往美国请求杜鲁门总统的援助,至今还在美国,得到的只是礼节性的话语和“美国不能向中国提供比计划中的4亿美元更多的援助”。那台收音机仿佛是件不祥之物,第二天,也就是10月2日,蒋介石又在巨大的噪声中听到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明,事实上,在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新中国的照会就已发到中南海。就在随之而来的10月3日,中苏建交。
继苏联之后,第二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保加利亚。在这一年剩下的三个月中,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有25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与17个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当然大多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
除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同志和兄弟,即使是蒋介石从前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济深,现在也站在毛泽东的身边。观礼台上这样的身影还不少。这不仅使蒋介石心中不安,就连毛泽东20多年的诗友柳亚子也无法理解。被毛泽东安排住在颐和园的柳亚子不止一次地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表达他的不满,以至于毛泽东让秘书田家英给他带去一首诗,其中两句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柳亚子毕竟不是政治家,他没有共产党人的胸襟和韬略,他不明白新政协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前国民党人,因此给自己徒增烦恼。
1949年10月,中国北方已经是“解放区的天”,但南中国还没有晴朗。湖南盘踞着白崇禧,广东也没有彻底解放,西南各省市如四川、云贵等最后的攻坚战正在开仗,国民政府还在广州。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