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摩根财团

2010-07-2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摩根财团 去商家看看
摩根财团 去商家看看

 摩根财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901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
·ISBN:9787500560074
·条形码:978750056007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摩根财团》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嗣金融王朝的第一部宏篇巨著。《摩根财团》追溯了J.P.摩根帝国从维多利亚时代在伦敦默默创业开始,一直到1987年股市崩溃时期的整个历史。这是一卷丰富的描述金融界发展历史的全景图。它描述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150年的兴衰历程以及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们所缔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国-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发展轨迹。
《摩根财团》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它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的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摩根财团》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叶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钱在各个时代的威力。
作者简介 罗恩·彻诺,获得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位。他曾在20多家国家级和地区级的刊物上发表关于商业和政治方面的文章。在开始撰写《摩根财团》之前,他在名为“二十世纪基金”的公共政策基金负责金融政策的研究。他居住在纽约。
编辑推荐 《摩根财团》一书还介绍了有关亨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等要人的一些鲜为外界所知的史料。同时还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摩根财团又如何逐步演变为新世界中银行业的先锋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史料的铺陈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从而使《摩根财团》架构严密而充满生气,令人手不释卷。
《摩根财团》史,就是美国银行业兴盛、衰落和复兴的写照。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荣获199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目录
第一篇:领主时代,1838—1913
1 吝啬鬼
2 波洛涅斯
3 王子
4 海盗号
5 垄断
6 托拉斯
7 恐慌
8 泰坦尼克号

第二篇:外交时代,1913—1948
9 变表记
10 战争
11 爆炸
12 奥德赛
13 爵士音乐时代
14 金本位
15 圣人
16 崩溃
17 大萧条
18 侏儒
19 分家
20 觋师
21 贪污者
22 绥靖主义
23 人质
24 过渡

第三篇:赌场时代,1948—1989
25 玛士撒拉
26 离经叛道者
27 约拿
28 小报
29 武士
30 酋长
31 募资碑铭
32 桑巴舞
33 交易者
34 大冲击
35 牛市
36 摩天大楼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照片来源
索引
……
序言 正值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前夕,我思量撰写一部华尔街通俗史。然而,我亦心存疑虑,担心最终的作品会令作者及读者感到冗长乏味。但随后的一个突发奇想让我独辟蹊径。倘以一个银行帝国的财富为惟一的折射点来看待整个华尔街的辉煌历史会如何?直觉告诉我,若以翔实生动的描述再辅以丰富的数据,读者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之间了解华尔街光辉的过去,甚至在书中找到乐趣。但哪一个银行帝国最能反映华尔街历史呢?很自然地我想想铸就《摩根家族》一书的J.P.摩根家族及其在大洋彼岸所建立的银行帝国。
这一狂热及近乎孤注一掷的构思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个人的挫折经历。多年来,我一直为处女作的着落而四处碰壁,而在结束了,自由撰搞人的乏味而又疲倦的工作后,我在一个公共政策研究基金会的文员工作中苦苦不得终日。当我最终获得撰写《摩根家族)的合约之时,我感到欣喜若狂。心中如释重负。上帝知道我需要它,我将从历史及新闻的角度再现150年前维多利亚伦敦时代摩根的辉煌时期,追溯其在当时的华尔街辉煌而又混乱的发展历程。我将详审以往的历史记录,然后在钢筋与玻璃铸成的摩天大楼中访谈一些年轻有为的管理人员以获取更详尽资料。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我一边抓紧时间四处进行考察,一边又在潜心撰写《摩根家族》一书。当我回顾往昔,十余年前的这段日子在记忆中是如此之忙乱,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无眠的日日夜夜。心中不禁有些诧异,这部作品竟可以一气呵成?
随着探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将此书视作追悼往昔华尔街的挽歌,那是个高贵而审慎入微并聚集众多金融精英,只专注服务于政府客户、大型企业及达官贵人的金融帝国。
文摘 他讲道,他的老板每天在办公桌旁吃午餐,用的是一个小皮饭盒,他总派勤杂员去给他买个苹果。一个苹果要花一个半便士,皮博迪总给他两便士;尽管每次勤杂员都梦想能得到这半便士的小费,但皮博迪总把剩下的钱要回去。
到50年代初,皮博迪快60岁了,身患痛风和风湿病。他每年的储蓄额高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年收入为30万美元,而每年只花费3000美元。”拥有巨额财富却又罕见地吝啬,他精神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如他后来所说,“当病痛袭来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
他决定献身于慈善事业时,只有一个难题。作为独裁的银行家,皮博迪从未和别人分享过他的职权。1851年,他极不情愿地让他的办公室经理查尔斯·古奇当了他的低级合伙人,这样当他不在场时,能有人帮助采取行动。满面愁容的古奇就像鲍勃?克拉奇特,和皮博迪说话时像办事员一样发抖;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是办事员的负责人。在给老板的信中,他开头这样写道:“尊敬的先生,我很少给您写信,因为我知道您不爱读,并且我写的信都是有关不太愉快的事情。”古奇所得到的栽培是终生的顺从和苦役。
按通常的做法,皮博迪会选儿子或侄子来接管自己的事业。大多数商人银行都实行自家人合伙制,只有少数很有才华的局外人参与。可皮博迪是个光棍,他处于一种特殊的情形,必须选择一个继承人,把自己的帝国传给这个陌生人。不过,他总有女人相伴。虽然他不抽烟也不喝酒,却常在暗中享受私通的乐趣。好搬弄是非的珀曼常以皮博迪的布赖顿情妇的故事取悦于摩根公司的人。皮博迪慷慨地付给她2000英镑。在遗嘱中,皮博迪没有给这个女人和她的私生女任何财产。他死后许多年,皮博迪的女儿——托马斯太太——突然出现,缠着摩根公司的人要钱。19世纪末,摩根财团收到她两个儿子提出要求的来信。一个儿子将来要当律师;另一一个在牛津或剑桥大学读书。已是古稀之年的珀曼被派去查证这两个人是否有皮博迪的血统。珀曼回来时吃惊地透露:“这两个人的鼻子都和老头长得一模一样。”
后记 《摩根财团》一书出版后,反响很大。荣获199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一部书的成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除了作者本身的投入和功底以外,题材无疑也非常重要。就史书而言,一部精当的通史固然可以为读者提供很多历史资料和信息,但是,这也许并不能代替某一实体的专史。当历史的演进和某一时期的巨变对社会、机构和个人发生作用时,承受这种影响的主体的应变能力和力度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观察和研究某个有历史知名度的机构或个人的发展.能使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效应,知之甚多,知之甚深。这一点对于金融发展史而言,也不例外。这也许正是《摩根财团》一书引人之处。在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之际,把《摩根财团》一书介绍给中国广大读者,让他们一窥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金融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会有一定的启迪。
出版《摩根财团》中文版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近年来J.P.摩根公司和我们加强合作的结果。1994年1月31日,J.P.摩根公司北京代表处宣告成立,当时的董事长丹尼斯·韦瑟斯通首次正式访问中国,表示要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最新的国际咨询服务和更加广泛的金融服务。同年2月27日至3月1日,J.P.摩根公司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在北京开会,前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主持了会议,韦瑟斯通代表J.P.摩根公司和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拜会了中国领导人,并和外交界和企业界人士讨论中国近期经济发展形势。新任董事长道格拉斯-沃纳上任伊始,即于1994年4月14至15日访问中国,表达了继续推进中国业务的意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