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概论(第3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人文地理学概论(第3版) |
 |
|
 |
人文地理学概论(第3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501 页
·出版日期:1993年01月
·ISBN:7560203167
·条形码:9787560203164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人文地理学概论》是依据国家教委1987年委托制定的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概论教学大纲》编写的,第三版在前两版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订。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地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地理教师和干部研究人文地理学参考。
本书第一版曾承蒙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严重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钱今昔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孟春舫教授审阅书稿,并且提出大量宝贵意见;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召开了“全国高师人文地理教学研讨会”,会上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鲍觉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教授和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恩涌教授等为首的与会专家对本教材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1991年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又广泛征求了与会专家对教材修改的意见。
目录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地理学的科学体系4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6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6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9
第三节 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任务15
一、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人文地理学的任务16
二、研究社会主义国家人文地理学的任务17
三、研究我国人文地理学的任务17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统方法19
一、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19
二、利用和编制地图22
三、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24
第二节 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27
一、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27
二、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0
第三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利用34
一、系统论的观点34
二、反馈原理36
三、有序原理36
四、整体原理37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二、资产阶级科学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四、原苏联的人文地理学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二、建国前中国的人文地理学
三、建国后中国的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地关系论
一、现实世界的人地关系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各种观点
三、人地关系的实质
第二节 区位论
一、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区位论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行为论
一、行为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行为论的发展
三、行为论研究的基本课题
四、必须正确评价行为论
第五章 人口地理学
第一节 人口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人口地理学的发展
二、人口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人口的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二、世界人口密度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三节 人口的增长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
三、人口的社会增长
第四节 人口的构成
一、人口构成的类型
二、人口的职业构成
三、人口的性别构成
四、人口的年龄构成
五、人口的种族与民族构成
第五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二、预测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
第六章 聚落地理学
第一节 聚落地理学概论
一、聚落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城、镇、村的划分
三、聚落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
一、城市形成的因素
二、城市系统及城市形成的阶层理论
三、城市的职能分类
四、城市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城市内部小区地理
第三节 村落地理学
一、村落的产生与发展
二、村落的分类
三、村落规划与村落布局
第七章 政治地理学
第一节 政治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国家的政治活动是地域发展变化的基础条件
二、人类的各种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相关
第二节 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主要流派--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三、地缘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四、战后地缘政治学的发展
五、我们的看法
第四节 国家领土及其结构
一、国家与领土
二、国界与国界问题
第五节 行政区域系统
一、行政区域的系统规律
二、行政区划的原则
第六节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二、世界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
三、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文化地理学
第一节 文化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文化地理学的概念
二、文化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九章 旅游地理学
第十章 历史地理学
第十一章 人文地理学与“全球主要问题”
……
序言 《人文地理学概论》是依据国家教委1987年委托制定的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概论教学大纲》编写的,第三版在前两版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订。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地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地理教师和干部研究人文地理学参考。
本书第一版曾承蒙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严重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钱今昔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孟春舫教授审阅书稿,并且提出大量宝贵意见;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召开了“全国高师人文地理教学研讨会”,会上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鲍觉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教授和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恩涌教授等为首的与会专家对本教材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1991年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又广泛征求了与会专家对教材修改的意见。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吸收国内和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引用了各方面专家的大量参考文献。孙丽华和魏民等同志为本书清绘了全部插图。作者向上述诸位深表谢意!
本书由张文奎教授主编。本次修订根据张文奎教授生前的安排和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讨会的建议,保持了原教材体系,改写和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修正了某些理论和观点,更新了资料,并对全书文字进行了加工。
文摘 人文地理学与整个地理学一样,它的综合性既指方法论的综合性,也指方法的综合性。从方法论来说,它“研究事物,不是作为特殊现象、孤立的现象去研究,而是从总的特性去研究,特别注意各成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关系。研究的成分越多,现象越复杂,综合性就越高”。“在方法上,可以用传统的综合描述、综合制图等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的、控制论的、系统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研究”①。
(三)统一性
苏联的区域学派曾提出了统一性问题,我国杨吾扬教授②也主张统一性为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的特性。所谓统一性就是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与结合,否定那种割裂地理学的做法,认为只有具备深厚的自然地理学基础才能透彻地分析人文地理事象的科学分布规律。人文地理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达到人地关系的统一与协调。这是人文地理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科学最显明的特征。
(四)预测性
现代地理学的最大特征之一是科学的预测性。人文地理学也毫不例外,对地表人文事象分布变化规律的科学预测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预测未来需要发生学的考察方法,也是人文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各种文化景观的创建,地表人文事象的扩散,区域联系与分异等等,最重要的是科学地预测它们未来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现代科学研究,普遍分为三个阶段,即记述阶段、分类阶段和说明阶段。所谓说明阶段就是原理、理论推导和科学预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