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

2010-07-2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 去商家看看
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 去商家看看

 远东漫游:中国事务系列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页码:18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80718146X
·条形码:97878071814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西方人看中国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20章,以中国为主线,介绍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军备与宗教,以及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中国与英美等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地位。
巴尔福先以对中国文化的两种极端说法“恐惧与无限赞美”开始,为读者介绍了他生活于其中的“大清帝国”的情况,重点分析了人与政府的关系,叙述了中国人对天子的世俗化理解:天子必须给人民带来实惠,并分析了中国人的忠诚意识与天地观念。作者在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的民间秘密团体,如天地会、白莲教、三合会等秘密团体的政治意义以及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并强调了中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警戒与控制。在考察中国军备时,分析了中国士兵素质低下的原因,如中国士兵虽然比较擅长防御工事,但不会使用现代武器,这为我们理解19世纪清朝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屡战屡败,以及有时在战争装备还强过对手时也每战必败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此外,作者特别强调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尤其是与西方现代科技文化接触中发生的问题。
总之,巴尔福从近手中立的角度,比较客观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为我们总结过去、反思自己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他面向西方读者,强调通过相互交流增强相互了解的主张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西方客观地认识中国开启了友谊之门。
媒体推荐 书评
巴尔福在中国生活多年,比较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认为英国人民应该加强对中国人民的了解,破除那种认为中国官员只是会不停地点头的傀儡、中国风景也只不过像一幅印在盘子上的柳树图案等无知与偏见。他认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冷漠主要是由于误解造成的,因此应该加强交流。他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向英语读者传达了这么一种信息:在这个世上,很难发现有哪个民族像汉人的子孙那样十分纯朴、友好、慷慨、勤劳并充满善意。因此,本书能以比较客观的笔调,描述并分析发生在中国的许多事情,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反思特定时期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材料。应该说,这是一本有独到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雅俗共赏的作品。

编辑推荐 巴尔福在中国生活多年,比较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认为英国人民应该加强对中国人民的了解,破除那种认为中国官员只是会不停地点头的傀儡、中国风景也只不过像一幅印在盘子上的柳树图案等无知与偏见。他认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冷漠主要是由于误解造成的,因此应该加强交流。他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向英语读者传达了这么一种信息:在这个世上,很难发现有哪个民族像汉人的子孙那样十分纯朴、友好、慷慨、勤劳并充满善意。因此,本书能以比较客观的笔调,描述并分析发生在中国的许多事情,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反思特定时期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材料。应该说,这是一本有独到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雅俗共赏的作品。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人之面面观
第二章 大清王朝
第三章 清代以前的王朝
第四章 秘密社团及其政治意义
……
文摘 书摘
我们西方人用“忠心”这个词认识中国人,但是正如我们所认识到的那
样,这恐怕还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不可否认,他们的确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并深切地意识到自己国家的重要性。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居于世界
的中央,四周的国家,不论进贡与否,都被看作是远不如她的蛮夷之地。无
疑,这种观念在无知的大众中根深蒂固,从未改变。但这种爱国心也是极为
肤浅的,而拥有纯粹的忠心似乎又完全不符合中国人基本的性格特点。然而
,如同其他的东方民族一样,中国人也赋予他们的帝王以头衔,这些名号甚
至可以让你无偿领略到东方修辞的博大精深,乍一看,它们似乎能够暗示出
帝王对他的臣民和他所代表的国家的真挚情感。在每一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
执行中,帝王都以权威的角色示人,他的仁爱泽被四方。他是上天之子,依
靠非凡的魅力和生就的完美而非人民的意志实施着统治。在天王洪秀全昙花
一现的王朝初期,并立志要推翻清廷统治的时候,他就充分认识到人们心中
的忠诚在很大程度上出自世代相传的将统治者君主半神化的信念。而与其他
更为明显的动机一样,我们正是在这种信念中找到他自封宗教头衔的出发点
。除了兄长或神圣的王子之外,天子不可能有其他竞争者;如果他希望自己
的同胞认为自己至少有资格与道光皇帝争夺统治权的话,那么至少这个证明
自己伟大的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对皇权的极度推崇中,我们看不出具
有严格界定的真正的忠心。这是一种迷信的传统,而非那种使一个人因为崇
拜一个君主而终生感到幸福和骄傲的今人情感。面对皇帝本人,普通的中国
人事实上很难怀有忠诚之情。皇帝对平民来说只是一个供奉在紫禁城里的模
糊幻象:他的名字因太神圣而不能随意涂写;他的权力至高无上,无处不在
。农民对君主的私生活和他的家庭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当然也无从知晓他
的长相。如果存在某种理由能解释皇帝如何赢得百姓的信赖和尊重,那么唯
一的理由就是皇帝被看作是人民之父。毫无疑问,到目前为止,这种形象对
于中国多数农民的影响是有利的。公共的慈善事业或行为在西方国家一定是
议会的举措,出自政府的决定,而在中国则完全被看作是皇帝的恩泽:是皇
帝为灾区的饥民带来粮食,为那些德行感动上苍的守孝道的儿孙和守妇道的
寡妇播撒荣耀,用金钱和丝缎奖赏特别勇敢与高尚的人,并为他的子民所受
的苦难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