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黄珂 |
 |
|
 |
黄珂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2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8051955/9787508051956
·条形码:97875080519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黄珂》简介:文轩出版是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出版辅助业务的战略业务单元(SBU),也是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第一家出版物策划经营机构。在“分享,共贏”理念的基础上,凭借强大的渠道优势、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与标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开创出一种崭新的产业模式,深度影响中国出版产业链。
作者简介 张枣,诗人、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哲博士、教授、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代表。著有《春秋来信》、《中国文化现代性研究》等。
长期寓居西方,从事世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谙熟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过里尔克、泽兰、西尼、夏尔等诗人的作品,并主編了《德汉双语词典》。
他是欧盟文学艺术基金评委和“当代中国学”通讯教授。现居北京,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媒体推荐 几乎每天宾客不断,很好玩。去黄坷家的人各式各样的都有,真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央电视台采访黄珂
朋友的确是一笔财富,像这样完全没有利益瓜葛的人聚在一起,我觉得是挺难得的一件事儿。
——《鲁豫有约》采访黄珂
日复一日地大摆流水席,免费宴客。黄坷的慷慨与从容,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商品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东南卫视采访黄珂
黄坷家的客厅其实有一个灵魂,那就是诗人、作家、艺术家居多。
——刘春(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
黄珂没什么伟大的作品,在思想上也不见得有多少见地.但他是催生这些东西的场地提供者,是产生这些东西的催化剂.
——梁文道(学者、著名主持人)
我们得向黄坷致敬!——虹影(作家)
黄珂让朋友、朋友的朋友们,分享了美食和自在的人生。
——余世存(学者)
黄珂看上去很简单,特别简单,他就喜欢朋友多。
——邱华栋(作家)
我觉得在他身上会有一种奇迹发生。
——张小波(出版家)
这是一个可以温婉深远,细水长流去交往的人。
——王宁彤(电影导演、主持人)
黄坷宽容也包容,他所有的行为都证明他已是个活得大彻大悟的人。
——芒克(诗人)
黄珂那里总有人来与去,不留痕迹间也有许多故事和传说。
——张一白(电影导演、制片人)
在黄珂的酒桌上,我既喝了酒也戒了酒,境界越来越高。
——李亚伟(诗人)
我们从黄坷的身上获益匪浅,包括发现自己的好胃口和坏脾气,以及从他身上偶尔悟得的人生真谛。
——老康(社会活动家)
“黄客”们来自世界各地,在黄珂那里结下各自的珠缘,进而在未来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野夫(自由作家)
编辑推荐 《黄珂》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1现代社会的天然文本
序2庆典
黄珂之妙
发现真实的黄珂.
闲聊黄珂
影像黄珂
《央视人物》访黄珂
《鲁豫有约》访黄珂
《福建卫视》访黄珂
黄珂与“黄客”
释义
颓世华筵忆黄门
人生“沾黄”好
值得一刻的黄珂
天下就有不散筵席
在现实与未来间穿行的“小人物”
烦躁时代的闲仙
痛饮
在流水席上戒酒
爱黄珂爱美食爱“黄客”
吃喝玩乐找黃珂.
与食聚近
迷失望京
记趣
借黄珂而说.
向黄珂先生致敬
江湖游龟
黄大官人
枯坐
食色
黄珂的生曰派对
望京黄家
最好的人生
常为黄门客,美酒聊共挥
黄珂的美食美酒和美女
旁观,
六个作品
黄哥的微笑
孤魂野鬼共厅堂
路过黄门
好一千黄珂
黄兄珂先生
他是盐
跋日常生活的圣者
……
序言 民以食为天。中国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却不断地把吃饱肚皮当做天底下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30年最为世人称道的是,中国以7%的全球土地养活了22%的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十四亿中国人没有一个饿死。这确实是一项非凡得近乎奇迹的成就。
黄珂的家宴是这项历史性成就中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事项,它有几分战国信陵、平原、春申、孟尝四君子开帐宴客的遗风,又有农民起义“均贫富,等贵贱”和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世俗理想,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设酒杀鸡作食”款客的东方人文风教,还有《礼记·礼运》篇中大同世界里“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天下为公”的企望,乃至某种中国特色共产主义的模糊轮廓。应得到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新闻界的特別关注。
文摘 插图:


张枣:你下乡时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去云南,还有一个是到哪儿?黄珂:还有就是周边的农村。张枣:去周边农村,当时可能都还要开一点后门吧?黄珂:当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土规定,我们当时因为父亲在市政府,所以子女可以选择周边稍微近点的地方下乡。张枣:那是哪儿呢?黄珂:就在重庆巴县。现在那个地方都没有了,现在已经改成重庆一个区了,在重庆白市驿机场旁边,叫“巴县白市驿区走马公社大水大队四队”。
张枣:那个时候去还挺艰难的吧?虽然现在看来比较近。
黄珂:那个时候大概需要大半天时间,要转几次公共汽车最后还要走路才能到。
张枣:是周末就可以回来,还是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啊?
黄珂:没有,周末来回一趟要花几块钱呢。
张枣:就是车票也要破费不少呢。
黄珂:对,我当时还算好点,一个月家里大概给10块钱的零用钱。
张枣:是家里给还是政府给?
黄珂:家里。
张枣:当时还是要靠家里吗?
黄珂:是啊。我去的那个地方虽然是在重庆,但还是比较贫穷的。我们那会儿是工分制度,劳动一天下来可以有10分,10分当时价值是多少呢?10分的价值是8分钱的人民币。
张枣:8分钱,当时一天能吃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