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 |
 |
|
 |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5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02317584/9787802317581
·条形码:`9787802317581/97878023175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众多的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上卓有建树。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两说,为明清时期开展温病学术争鸣、提高温病的治疗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王键,1956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新安医学研究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安医学的继承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参编了《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主编了《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家名著丛书》,发表了一系列新安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内经分会副理事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编辑推荐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套装上下册)》: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目录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
……
序言 发源于古徽州的新安医学,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其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新安一隅,地灵人杰,新安医学以名家众多著称于世。据考证,自宋迄清,见于史料记载的新安医家达800余人,其中在医学史上有影响的医家达600多人。明清两代更是新安医学的鼎盛时期,此间数百年,人才辈出,名家迭见,新安一地也因此被当代中医界誉为孕育中医名家的“硅谷”。
众多的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上卓有建树。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两说,为明清时期开展温病学术争鸣、提高温病的治疗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明代的方有执通过对伤寒热病的诊治和研究,大胆将《伤寒论》整移编次,辑成《伤寒论条辨》,从而创“错简重订”说,开《伤寒论》错简派之先河,揭开伤寒学派内部各家争鸣的序幕。
文摘 上册
伤寒论后条辨
礼集
伤寒论自序
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穷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褶至而方震傈,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哀乎,趁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行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