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赵朴初居士释佛:有乐感的佛心 |
 |
|
 |
赵朴初居士释佛:有乐感的佛心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安出版社
·页码:19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801753208
·条形码:9787801753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赵朴初是当代最权威的佛学大师,一生为佛学事务奔波,深得佛学精妙。他长期研究佛理佛法,造访名山古刹,与各地高僧谈经论道,也曾漫游海外的古老佛教国家,见识广博,不拘一格。他对佛学的理解超越了历代高僧因偏执修行而产生的孤陋见识,真正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更广阔的方面揭示了佛学的真谛。
作者简介 赵朴初,作为中国佛教学协会的会长,像历代的大德高僧那样精研佛理,阐扬佛法,普及佛学基本知识。他一生致力于破解佛学的迷信魔障,倡导积极入世的人间佛学,为世人指点了一条生活修养和抵达澄明之境的正途。其著作《滴水集》、《片名集》、《佛教常识问答》等早已成为学佛者的入门指南。
编辑推荐 时代越发展,人心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就是俗话所说的临时抱佛脚。本书通过和赵朴初居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趣味盎然的问答形式,向我们阐释佛法,传播宁静、博爱、平等、克制、知足等精神思想,帮助在漫漫人生征途中迷惘的我们更加清醒,帮助在痛苦与烦恼中挣扎的我们涤除忧扰,也将帮我们抚平创伤、慰藉荒芜的心灵。
目录 前言 8
佛教常识答问 10
佛陀不是神 10
佛祖一生隐含的要义 13
什么叫三宝?什么叫归依? 19
神秘的舍利和塔 21
……
文摘 书摘
问:"法印"是什么?
答:印就是印玺。国王的印玺可以证明文件的真实,有通行无阻的作用
,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义,也以符合""法印"而证明其为真正佛法掌握了
它,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所以称为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
寂静",并称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称四法印。
问:请解释一下,"有漏皆苦"的意义。
答:"漏"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
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或为"我所有"
,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烦恼种类极多,贪贪欲、嗔嗔
恨、痴痴不知无常无我之理等等叫做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
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为六根本烦恼。由于烦恼而造种种业,业就是行
为身业、言语口业、思想意业的活动。烦恼和业引生未来或为天人,或为人
,或为地狱、鬼、畜生的身心;于是又起烦恼,又造业,又生身心,这样的
生死轮回,没有休歇。而生死轮回是苦的。以人生而论,一般地说有八苦:
生苦婴儿在胎出胎时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与所爱的分离、怨憎
会苦与所怨憎的聚会、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五取蕴即五蕴),取就是烦恼
,人的色受想行识以烦恼为因而生,又能生烦恼,所以叫取蕴。五蕴刹那迁
流变坏,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总之,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
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
缘的。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因业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
全面分析起来有"十二缘起"。P40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