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我的生死记忆

2010-07-1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的生死记忆 去商家看看
我的生死记忆 去商家看看

 我的生死记忆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9787533924508
·条形码:97875339245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爱与恨,光荣和卑微,活着和死亡。这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群像,一个漫长而深邃的行列,通向了今天的记忆。 本书的内容来自于柳叶刀的博客,汇集了其中最精彩的文章,写1960年代的岁月,写那个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写那些陷入死亡或从死亡中逃离的人:快板刘、女兵苇、异想天开的冰、打船师傅、怕死的陈医生、老宋啊麻烦你给我点支烟、栀子花开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普通人的故事,淡而坚定的文字肯定能给你震撼。
作者简介   柳叶刀,女,年过半百,五官基本端正,体质还算可以。当过十五年兵。行过医。走过不少地方。爱读书。兴趣杂。悲天悯人。胆子比较大。脾气比较倔。有话藏不住。好奇心强。记忆力不错。喜欢同人谈天说地。比较幽默。朋友很多。容易得罪人。
媒体推荐 喜欢来听您讲故事,在每个深夜……每当想哭的时候进来看一下,也算有个哭的借口,看了柳阿姨的文章,心情如阳光般灿烂,真的,觉得活着真好,谢谢阿姨,让我还能真切在感恩生活的一切,痛苦、欢乐…… ——给柳叶刀的话
编辑推荐 2008年8月20日,随着一位老人的辞世,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远远的离我们而去了,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充满革命的激情、是洋溢着精神的张力,还是个人命运被裹挟于时代洪流之下的无奈与无悔。我相信,了解那个时代,除了历史的宏大叙述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经历,是他们的喜怒哀乐、生存乃至死亡。在这本《我的生死记忆》之中,作者将为我们讲述那个年代里40个普通生命的故事,这些鲜活的描述,就像打开了厚厚的城门,将引领我们进入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之城”。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想必是会产生共鸣,甚至能从中看到很多自己或者身边亲友的影子的,因此,当听说那些与柳叶刀(该书作者)同时代的人读着读着会潸然泪下,也就丝毫不会感到奇怪。而对于从未接触过那个年代,甚至都不曾听说那种与今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的年轻一代来说,阅读本书,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边翻阅书页、边对自己说:怎么会这样?原来是这样……
然而不论是谁,都能从这些文字背后看到涌动着的个体生命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命”的可贵与可敬。最初,总以为那个年代的人们穿着差不多的衣服,戴着差不多的帽子,留着差不多的发型,过着差不多的循规蹈矩的生活,然而当我们深入其中,却会发现他们依然有着各自的无奈与精彩,依然是独立的带着个性的生命存在。
目录
心灵的冬虫夏草
【代序】/毕淑敏
快板刘/001
女兵苇/007
异想天开的冰/013
莲的故事/018
好歹也是花/025
该死的爱情/031
福尔马林固定的生命/037
没人强迫她/043
永生的舞鞋/048
就这样告别美丽/054
现在你是我的家属了/060
她曾经是一个主攻手/066
老宋啊麻烦你给我点支烟/072
我本痴情之人/078
不想死的老焦/083
吹黑管的香/089
篮球中锋之死/095
金鸡花开的时候/101
耳朵的理想/107
坑道兵/113
栀子花开了/120
怕死的陈医生/125
喜欢说笑话的人/132
我还是喜欢她的/138
没人要害范医生/144
我就好一口大蒜/150
秋风细雨缠绵绵/155
我就怕听火车叫/161
乳房的尊严/166
拼死也要做妈妈/172
小提琴手的噩梦/178
与爱情无关/184
她只是想回家/189
方姨和第八因子/196
打船师傅/201
老吉一家子/206
她就是想吃饱/212
刻墓碑的姐妹/218
他梦见了自己的死期/224
你把那个包给我/229
兄弟相见分外眼红/235
你要什么样的结局?【后记】/241
……
序言 【代序】:心灵的冬虫夏草
作者:毕淑敏

  朋友对我说,你快看看网上,有“一把柳叶刀”的博客,写死亡,写当兵的岁月,写医疗,写人性……写得真好。
  于是马上找来看。柳叶刀博客的首页是淡灰绿的底子,近乎潲色的国防绿军装。我不知道是不是柳叶刀自己特地选了这个颜色,总之,我喜欢。标题边还有手术刀的图像,细巧精致,寒光凛凛。
  我到过美国芝加哥的世界外科医生博物馆,玻璃柜里摆着真正的古典式柳叶刀,有横刀立马的剽悍,比想象中要阔大得多,几乎让人联想起麦子和收割。
  网页上刀起刀落,看了一篇,还想看另外一篇。一篇篇地看下去,心就碎碎地痛起来。
  有朋友从西北来,送我一罐冬虫夏草。我听说过这奇怪的药物,没有亲眼看到过。一见之下,有些拒绝。冬虫夏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生长的奇特生灵,冬天是虫子,夏天就变成草。虫是蝙蝠蛾的崽,草是一种真菌植物。它们是如何长出来的呢?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花叶摇曳,虫卵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睡觉。真菌孢子伺机而动,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孢子在幼虫体内肆意生长,虫的内脏就在昏睡中慢慢消失了,变成充满菌丝的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的潜藏,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暖风吹拂,菌丝扬眉吐气地从虫壳内长出,夏天时分钻出地面,成为一株小草。
  朋友说,能治很多病呢。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入肾和肺经,养肺阴,补肾阳。可用于肺痨咯血,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和鸭、鸡、猪肉炖服,可补虚扶弱,还可平喘云云。
  我说,我没有肺痨也不咯血,没那些复杂的毛病。谢谢好意,请转送他人吧。
  朋友说,最重要的是还防癌症。癌症,你虽说现在没有,但不能保证以后也不得吧?环境污染这么厉害,加上苏丹红什么的,就算你不吃咸鸭蛋,空气总是要吸的吧?那就有可能生种种恶疾。
  真晦气,然而珍藏起了冬虫夏草。
  柳叶刀的文章,风格在我们熟悉的范围之外。文中描述的小人物,将残酷和温情、苦难和快乐、理想和荒谬、忠诚和愚蠢……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压榨人的神经,撕扯人的脏腑。这些篇章不是狭义的散文,也不是小说。不是笔记,也不是纯粹的回忆录。那些如老照片一样渐淡渐远的轮廓,那些对人生百态的素描和晕染,那些陌生而又潜藏人性奥秘的故事,都被刀尖一点招魂而来,柳叶刀用简练传神的叙述和劈头盖脸而来的动感画面使之复活。
  柳叶刀曾说:“我用(柳叶刀)这名字为自己开博,想用一把刀子解剖我看到的生命,只是没想到也解剖了我所处的那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柳叶刀的这些文字也是那个时代的“立此存照”,就有了“史”的品格。
  我最敬重的是柳叶刀面对死亡的淡定。那么多的死亡,堆积起来,已将文字的太平间铺满。柳叶刀博客的标题边有一行字——“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只要你打开首页,就会看到这句话伫立一旁,悄然提示。是她的喃喃自语,也是对我们的再三叮咛。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曾思索过这件事,本能驱使逃避。敏感而又勇敢的柳叶刀,让死去的躯体重新直立行走,那些人的魂魄在刀锋上腾挪跳跃,鲜活演绎着逝去的悲欢离合。
  死是生的唤起之铃。没有一个人能看到自己的死亡,我们只能看到别人的死亡。然而现代社会里,连别人的死亡,你也不能轻易看到,死亡是不对寻常人等开放的秘室。被医院高墙和洁白尸单所包裹的死亡悄无声息,只有少许的医家得以窥见。可惜医者们通常是沉默的,不屑与无暇描述死亡。他们太累了,他们麻木了。他们固执地钳闭双唇,于是我们只有寄希望于那些曾经做过医生,又因了种种的缘由脱下了白衣的人,谈论这件要务。
  对于我们最终的归宿,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有知识和情感的准备,这样,活着的时候,你更好地珍惜生命,死亡来临的时候,你莞尔一笑走向它,达至永恒。一般人因无缘体察死亡的全貌,加之死亡带来的丧失感,容易引发我们剧烈的情感动荡,于是死亡变得神秘恐惧,甚至污浊和肮脏。
  这肯定失策。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苍茫路口,丑化它的结果是自己遭殃。你害怕,你沮丧,你愤怒,你悲哀,可你难逃一死。怎么办呢?这人生的困境,孕育了哲学,并繁衍出文学和艺术的不竭主题。柳叶刀的笔,巧妙地注解了这个疑问,答案亲切真实,平和淡定。你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死亡不过是人生的最后发展阶段,穿过之后,依然可以美丽和安详,依然可以让人从容和达观。
  浙江文艺出版社将柳叶刀的文章结辑起来,汇成了一罐心灵的冬虫夏草,值得珍藏。是植物,也是动物。来自时间的深处,经历过时代的春夏秋冬。有点怪,但是绝对大补。如果你静下心来读,我相信你会落下泪滴。掩卷之后,也许泪滴还未干,你又会粲然微笑,因为你还活着,你感到了生命的勃勃律动。微笑是灵魂的莲花,不论在天堂还是在人间,我们都可以互赠这份礼物。即使在地狱里,没有花,也可去栽种泥藕。
2007-1-30深夜
文摘 插图:







书摘:
《快板刘》

晚上天天参加学习,谈心得体会,向毛主席汇报思想或者是请罪;然后点上小油灯,在灯下学《毛选》;再然后就是端一盆热水,洗屁股洗脚;再上床睡觉;再在梦里竖着耳朵,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子,跳起来,用一分半钟的时间,穿衣打背包,跑到集合点;开始一个小时的行军训练,这个时候,鸟还没醒,鬼已经回家了,狗都睡觉了。
当兵头一年,我就是这么过的。很充实。
这还不包括半夜起来换岗,到生产组种花生、地瓜,喂猪、喂马,给供应室洗沾满了血的敷料。端着一大铝盆到小河边,用肥皂使劲搓。泡泡和着血水流得远远的,划出一道弯弯的线。
我的娱乐活动向同志们汇报一下,就是:晚饭后到后山去玩,听莲唱歌;跑到山坡上去找野果吃;再不然就是躺在地上,回忆在家的时候,吃红烧肉的感觉。
另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炮兵弟兄们来了,在后山上挖工事,把那些炮摆好。炮真漂亮啊,那么大的个子,看哪个部位都不多余。不像有的人,不是肉多了就是骨头多了。炮是有香味的,一股炮弹的香味。
我们女兵就站在山坡上看。那些炮兵一看到女兵来了,浑身都是劲。嘴里哇哇地叫,土铲得到处乱飞。他们不是看我们。我们这些小兵没什么好看的,个个发育不全。他们看的是那些年方二十的护士们。当时有句话:“当兵三年,老母猪变嫦娥。”可见男兵们饿成什么样子了。
炮击的时候最好看。捂着耳朵,看着装填手把炮弹塞进去,然后就是死等。等得浑身疼。最后就是轰的一声。不是一门炮,是齐射。脚下的土就疯子一样跳起来。整个天空就跟湖面似的,皱起来了。我们有一个胖护士就活活地被炮震得掉到炮坑里去了。两米多高的土坎上掉下去,一个胖子,砸到黄土里,烟尘腾起。男兵们大笑。
她叫芙。因为胖,我们都叫她胖芙。胖芙掉下炮坑的时候,有一个战士扶起她。他们就认识了。
这个战士在我们那一带可出名了。宣传队的,姓刘,打快板书,人称快板刘。宣传队是干什么的?除了军区文工团,就他们是文艺兵了。每年部队招兵总会招几个会吹拉弹唱的人。都是城市兵,识文谈字,白白净净。要知道,那个时候农村兵里还有文盲呀。我就教过农村兵学文化,学《为人民服务》,一个字一个字教,还帮着写家书念家书。
炮团宣传队常常到我们医院演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