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纸醉金迷多忧愁 |
 |
|
 |
纸醉金迷多忧愁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18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36054807/9787536054806
·条形码:97875360548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海上繁华梦》,我欣赏这个剧本里边的一段描写:
“已近黄昏了,夕阳晒在高处的墙上,美林和红云云就在泥金色的暗处走着,都没有说话,静静地走,美林是中式的装扮,看上去倒真像一对迷惘爱着的羞怯的学生。隐隐有钢琴零星的脆响和混沌的叫卖声传过来。”其实,电视剧本中这样的描写是奢侈的,不宜提倡的。但就是这段文字,让我心动了一下,看到了他文学上的“慧根”。
去年夏天,我们几个躲在北京乡下讨论剧本。刘杰说他写了一些散文,想请我看看。我拿在手中,不经意地翻阅了几页,便放不下了。门前池塘里,十几只鸭子惬意地游来游去。白色的是北京鸭,栗色的是主人从湖南带过来的麻鸭。小南风熙熙吹着,垂柳依依。
我不懂散文,但我喜欢散文,甚至幻想着哪一天不写戏了,也要去写散文。可能写不了刘杰这样好,不要紧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人生的态度本可以随和一点。
作者简介 刘杰,199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戏剧电影报》记者、《演艺圈》杂志编辑。2001年开始影视剧创作,2006年开始散文创作。
2007年拜剧作家盛和煜为师。现为盛和煜工作室编剧。主要作品:电视剧《爱在阳光灿烂时》、《海上繁华梦》、新版《红楼梦》。
编辑推荐 古代的文人画也好,山水田园诗也好,说到底是先有画家的眼睛,然后才有诗文。再精彩的描写,再深刻的哲理,往往都不及一双画家的眼睛加上平实的语言来得可靠。因为面对造物主的伟大,人类唯有欣赏和赞叹,所谓“思想”更是如同山林间的晨雾一般容易消散。“天然”和“人为”的分歧也在于此。
面对没有感官的文字,只能是理性的赞叹多于感动,因为里面没有人。太空灵太冷了,没有留下任何落脚的地方,人是会走的。无人无情,我们或许说它有禅味,事实上是另一种更优雅的作态……
繁华喧闹的都市,迷失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需要一丝清凉的心灵慰藉。作者以逸出尘外的哲思,清新自然的文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中的处事之道。《纸醉金迷多忧愁》娓娓道来的文字,如同一壶沁香的心灵绿茶,浸润迷失在红尘中的心灵,给人以一种精神的皈依。
目录 一、人生态度
岭上多白云
秦观的大胡子
纸醉金迷多忧愁
起早
从大学与快乐说起
老丑
过去
雾公子
理想的家
理想的生活
二、诗与花
芭蕉和栀子
菊花
荷与芋
牡丹
芦苇和竹子
残冬看花
蔷薇
木槿
瓜瓜的味道
桑与柳
性感的菜地
石榴裙
梅花
三、谈空说有
性本贱
爱自己
麻木与感动
污垢
闲谈
炎症
孤独
发呆
我在想什么
谈快乐
看京剧
中国画里的
四、都市生活
笼中人
高空花园
邻居
女人之大欲
失眠
水泥
五、飘如陌上尘
江雾
岳麓山
安静的去处
逆旅
夜游运河
伴山吃鸭
裸体日光浴
山下
翠云峰
新雾
跋
……
序言 刘杰是我的学生。我们师生的缘分是因为我看了他的电视文学剧本
《海上繁华梦》,我欣赏这个剧本里边的一段描写:
"已近黄昏了,夕阳晒在高处的墙上,美林和红云云就在泥金色的暗处走着,都没有说话,静静地走,美林是中式的装扮,看上去倒真像一对迷惘爱着的羞怯的学生。隐隐有钢琴零星的脆响和混沌的叫卖声传过来。"其实,电视剧本中这样的描写是奢侈的,不宜提倡的。但就是这段文字,让我心动了一下,看到了他文学上的"慧根"。
去年夏天,我们几个躲在北京乡下讨论剧本。刘杰说他写了一些散文,想请我看看。我拿在手中,不经意地翻阅了几页,便放不下了。门前池塘里,十几只鸭子惬意地游来游去。白色的是北京鸭,栗色的是主人从湖南带过来的麻鸭。小南风熙熙吹着,垂柳依依。
我不懂散文,但我喜欢散文,甚至幻想着哪一天不写戏了,也要去写散文。可能写不了刘杰这样好,不要紧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人生的态度本可以随和一点。
读刘杰的文章时,我常常诧异,我们的人生背景相去甚远,而对生命的细微感受是如此相同。比如说安静,那种夏天午后的感觉,"一只鸡轻手轻脚地走进光里面";比如说快乐,"家里洗好了被单,用竹竿架在门口晒。小时候常常背着大人钻到晒着的被单里去,那里面阳光粉绒绒的很有意思",这都唤起了我小时候温馨得让人感伤的记忆。
感受相同,感悟却未必。
文摘 今天早上照镜子,可能是隔了一天没有洗头,头发似乎比以前稀疏了好多,有些沮丧,忙对自己说:“如果会脱发,迟早是要脱的,早来晚来又有多大区别呢?何况一辈子已经过了近一半,剩下的一半也陕得很,头发长得再好又能如何?何必自寻烦恼?”心里这才慢慢平复了一些。
记得二十来岁的时候,可以接受穷、病,却绝对不能接受丑。现在好像没那么坚持了。以后又会怎么想?也许是可以接受丑、病,却不能接受穷;或者是可以接受丑、穷,却不能接受病,那就真的老了。
在街上看到一个中年女人买衣服,卖主说:“这个颜色好,看上去纯洁。”她大着嗓门,好让周围的人都听见:“我不要纯洁,你就给我拿那个不纯洁的。”说完觉得自己很幽默,旁若无人地大笑起来。看她的样子,两腮虽然淤着些松肉,脸型却是南方女人特有的花骨朵脸,五官紧紧簇簇,天生有一股轻眉逸眼的俏丽,实在不适合这样的做派。或者她是要刻意说服自己已经是个丑泼的中年妇女了,好早日脱离那些没必要的挣扎。其实情况还没到这一步,她还满可以再漂亮个三五年的。
当然,人各有志,不能去强求。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哪怕姿色平平,走在街上也自有一副矜娇的庄严,像小孩刚穿上一件新衣服,布娃娃一样支楞着两只手,不敢乱动乱摸,过几天就不当数了,到处乱爬乱滚起来……
别的问题还好说,唯独在长相问题上,除非是绝对好看或者奇丑无比的人,否则一辈子也没法得出个确切的结论,永远似是而非。觉得自己不好看的时候当然很沮丧;觉得自己好看也不会太高兴,还是在不停地自问:“真的吗?”
想想也是很可笑的,还不如像那个买衣服的女人那样,提前把自己定了性,一了百了。
也有越老越漂亮的,这种上天格外的恩赐,师法造化、创造美,而不是物质的人比较容易得到。书画家里就比较多,比如张大千、齐白石,老来银须飘飘,超然慈和,远古圣贤的形象,村舍边的水和岩石一样可爱。至于科学家,他们的头像在学校的教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最经典的是爱因斯坦:一个伟人的头颅,加上一双藏着妖魔的眼睛,怒发汹涌,像一个吃多了有毒的丹药、垂死而亢盛的君王。某些天赋异秉的演艺界人士偶尔也能得到几分老来的漂亮,比如张曼玉。她是那种越老越干瘦的南方女人。香港一本杂志发过她近些年的一组牛仔装的生活照,腰和臀毫无起伏,几乎是一条直线。她那一批香港女明星里多的是有味道的:李嘉欣最适合画成油画,挂在墙上,或者印在挂历上;梅艳芳阴风一缕,早夭之像;刘嘉玲是开过头的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