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无边:感悟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佛法无边:感悟 |
 |
|
 |
佛法无边:感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08049950/9787508049953
·条形码:97875080499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佛法无边:感悟》稿是近代佛学大师李叔同的佛学心得和人生体悟。弘一大师以出世的精神专注于入世的修行,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学者、艺术家和佛学大德的多重身份向人们解释其通过修为所悟出的佛门真谛和人生意义。书中不仅有大师的学佛心得和人生体悟,还收集了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曾被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大师的每一则箴言法语,都如一盏明灯,照亮汲汲营营、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的迷途;引领人间行路者,发现生命中的静美和智慧。
书中大量精美的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禅宗的各个方面,全书图文并茂,字字珠玑,是读者了解禅学的最佳读物。
作者简介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刀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媒体推荐 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溥海同饮者,当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人。
--赵朴初
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三三世精神做人世事业的。
--朱光潜
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希有的福德。
--夏丐尊
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迂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丰子恺
编辑推荐 佛陀终生说法,为的是普度众生。弘一大师李叔同也是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的修行。
《佛法无边:感悟》是弘一法师生通过学佛所获得的心得和人生体悟,在这部书中弘一法师以才子、学者、艺术家及佛学大德的多种身份,向我们揭示其通过无边修为所悟出的佛门真谛和人生真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生的时问静静领悟溢于言表的其慈悲心怀,堪称启悟世人的经典巨著。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 人生初感
第二章 佛法修持
第三章 佛教律学
第四章 佛事演讲
第五章 人生最后
第六章 晚晴集
第七章 格言别录(弘一法师编订)
……
序言 我的师傅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和尚法号“不语禅师”,对佛法一窍不通。有人前来学法,全靠两个侍从僧人代答。有一天,来了一个游方和尚,诚恳地向不语禅师请教,但侍从僧人恰好不在身边,禅师顿时手足无措。游方僧问他:“什么是佛?”禅师茫然,只有东顾西盼,又问:“什么是法?”禅师只得上看下看;又问:“什么是僧?”禅师索性闭目不睬;又问:“什么是修法之道?”禅师厌烦地伸出手来。游方僧心满意足地走出了禅房。碰到了侍从僧,便说:“刚才我向禅师求教。我问‘佛’,他东顾西盼,说是人有东西,佛无南北;我问‘法’,他上
文摘 在我成为居士并住在寺里后,我的那位好朋友,再三邀请我到南京高师教课,我推辞不过,于是经常在杭州和南京两地奔走,有时一个月要数次。朋友劝我不要这样劳苦,我说:“这是信仰的事情,不比寻常的名利,是不可以随便迁就或更改的。”我的朋友后悔不该强行邀请我在高师任教,于是我就经常安慰他,这反倒使他更加苦闷了。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与其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不如索性出家做了和尚,到清爽!”这句话对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语就警醒了我。是呀,做事做彻底,不干不净的很是麻烦。于是在这年暑假,我就把我在学校的一些东西分给了朋友和校工们,仅带了几件衣物和日常用品,回到虎跑寺剃度作了和尚。
有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颇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啥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是永远不会相同的,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