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老上海花园洋房

2010-07-0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老上海花园洋房 去商家看看
老上海花园洋房 去商家看看

 老上海花园洋房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560824331
·条形码:97875608243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上海老建筑丛书

内容简介 位于上海市区域内的各类建筑,数量众多、式样繁复、风格迥异、设施考究,成为上海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其建筑特色鲜明。
媒体推荐 前言
具有700余年沧桑历史的上海,汇聚了古今中外建筑的各种流派,描绘了色彩斑斓的建筑历史风情画卷。由于上海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自开埠以来的一个半世纪里,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织相映,留下了无数独具魅力、风格各异的建筑遗产,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位于上海市区域内的各类建筑,数量众多、式样繁复、风格迥异、设施考究,成为上海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其建筑特色鲜明,论式样,有欧洲式、美国式、俄罗斯式和日本式等应有尽有;
论风格,既有豪华、庄重气派的欧洲文艺复兴式,又有清新、明快、自由的乡村别墅式、现代
式,等等。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上海具有丰富而形象生动的近代建筑,它们是上海1OO多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们已成为研究我国近代建筑发展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历史建筑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随着上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各国列强纷纷抢滩上海,强权国家分占“租界”,把殖民之风和西方建筑之风强行输入沪上。19世纪中叶,英国驻沪第一任领事巴富尔聚资17OOO元,购入李家庄(今北京东路、圆明园路)一带百余亩土地,建造领署,于1849年建成,后毁于火灾。第二次(1872年)在原址重建新馆。主楼为砖木结构,五孔券廊居于中,英国殖民地建筑风格形于外,这是在上海区域內出现的第一幢殖民地建筑。
之后,上海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个人舞台上活跃着一大批外国殖民者、淘金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上海建造起西方独院式高级住宅,中国封建统治者、买办、官僚资本家也起而仿效。西方独院式高级住宅面积一般都很大,讲究庭院绿化,到20世纪初达到高潮,建筑装饰更趋考究,大都有草坪、喷泉、花房、假山、凉亭和车库等设施,有的还有游泳池、网球场、台球房等运动场地。这些建筑均为独院式单体住宅,位于租界內环境良好的特殊地理位置,人们习惯地把这些曾经见证过大上海十里洋场、花花世界盛衰荣辱的花园式住宅(称为花园洋房)。由于这些老洋房大多是以前的高官巨贾或者社会名流的住所,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上海“万国建筑文化”的重要见证,符合部分海外归国人士的怀旧心理,所以颇有收藏价值,并有丰富的人文因素。今天,当人们畅想未来住宅时,是否也想回味一下上海的建筑历史及其文化?我们不妨翻开上海这本洋楼史页,告诉读者有关它的记录。
花园洋房的发展
上海的花园住宅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但上海的西式建筑则出现于1843年开埠以来的清同治十年(1872年),英国领事馆在上海建造。到1949年止,上海在近代建造了近5000幢各种样式的花园住宅,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其中,仅高级花园洋房的面积就达160万平方米,它们随着租界的扩张沿南京路和淮海中路干道自东向西分布。这些花园洋房千姿百态、风格迥异,它们掩映于梧桐树之中,深藏于高墙背后,巡迹于寺常巷陌,不仅饱含着世间的万种风情,更凝聚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以及超越建筑本身的历史内涵和价值。上海的花园洋房与上海其他类型的近代建筑一道,已成为“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年鉴”。上海花园洋房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1843-1919年)
从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初期阶段。最初,外国传教士和外国商人到上海,因为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只能在黄浦江沿岸建造一些四坡顶式的简单“洋房”。上海在1895年才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的花园住宅。如1872年在李家庄英国领事馆一侧的领事官邸,就是一幢较完整的花园洋房。直到1910年左右,营造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花园洋房,但居住者均为外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少外国人回国,这批花园住宅便易主为中国人。
这一时期的花园住宅,建筑面积很大,总平面宽敞,讲究庭园绿化和小建筑处理,构造多为砖石承重、木屋架、铁皮屋面,设有火墙、壁炉和卫生设备。建筑取当时各国大宅住宅的形式。如建于1900年的英国泰兴洋行大班林克劳的花园洋房;建于1906年的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等。
……
目录
仿古典式
 盛宣怀住宅
 刘吉生住宅
 延庆路130号住宅
 淮海中路1131号住宅
 汤恩伯住宅
……
文摘 书摘
李佳白住宅
李佳白,又译为吉尔伯特.里德(GilbertReid),美国传教士,其在上海的寓所,坐落在
长宁区新华路211弄2号。李佳白在华长达40余年,是北京、上海等地“尚贤堂”创始人。他出
身于美国纽约州劳来尔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深受家庭熏陶,立志去海外传教,在纽约协和神学院读书期间,他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儒家典籍,1882年神学院毕业后,即来华传教。应赫德和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之邀到北平,开始结交李鸿章、翁同穌等权贵,创办了北平“尚贤堂”。1902年李氏重返中国后,在上海重开“尚贤堂”,获得各国驻沪领事及清政府大官僚张之洞、盛宣怀等的支持和资助,还拉拢中外头面人物参加尚贤堂董事会,聘请吕海寰为董事长,并在香港注册,受英国政府保护。在沪期间,他拥有安和寺路(今新华路)“外国弄堂”内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
洋房由英商普益地产公司投资,柴顺记营造厂承包兴建,1925年竣工使用。南立面红瓦坡顶,在西侧一面一直下覆到底层窗口,引成重檐格局,东侧二层退成阳台,屋面上架设栅式老虎天窗。西侧入口有门廊,单扇木门,有清水砖筑门拱,门廊水泥顶,用一对牛腿支撑,两侧墙角用齿状仿古装饰,一只白色波斯小狗,仿佛在迎接客人来访。
此幢花园洋房,建筑豪华,在草坪一侧有网球场、小型游泳池等设施;四周竹树葱翠,环
境幽静。
新华路315号住宅
静谧的安和寺路(今新华路)上,沿街或深弄内,别墅成群,风格多样,其中新华路3 15号
花园别墅就是一个经典之作。据说,这是来华某国石油大王为其儿子在沪结婚时用房,建造得十分豪华。
新华路3 15号花园洋房,是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建造于重930年,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900平方米,花园面积700余平方米。双陡坡红瓦屋顶,出檐较大;外墙立面上部为白色水泥拉毛墙面,下部为清水红砖墙,清丽简洁。南立面中部前出,山墙露黑色木构架,木门窗选用带有疖疤的木料,保留粗糙的釜凿残痕,门把手、窗件小五金装饰精致考究。部分外墙立面转角砌隅石,还其自然感觉。
室内底层的平顶、护墙板、地板都已翻修改造过,已失去了原样,只有精致细巧的局部钢门窗铜把手还是原物。主人卧房、书房、小客厅均集中在二楼,正中朝南这间卧房设有外阳台,阳台用缸砖铺地,铁花栅栏围护。朝南一排有六间房,朝北有卫生间和储藏室,其北侧还设置一个露台。两侧有一个供佣人上下的小楼梯。
楼前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