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2

2010-07-0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2 去商家看看
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2 去商家看看

 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2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2771433/9787502771430
·条形码:97875027714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经专家的多轮审阅,作者的多番修改、完善,今天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的出版是我国海洋界、环保界的一件好事。就论文集本身而言,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作者范围广,论文集收录了全国各地赤潮研究与防治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监测预报、赤潮防治和管理的专家、管理者、基层监测人员的作品,充分代表了我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现状;其二,涉及内容丰富,包括了赤潮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毒理学、预报模型、监测分析技术、遥感技术、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健康与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其三,大部分论文是首次发表,属于原创性论文,其中不乏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其四,相当一部分论文的作者是从事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但其论文的字里行间进射出的对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激情、睿智、理性与责任感非常令人欣慰。
目录
珠江八大口门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
汕尾港赤潮监测、管理和预防浅述
渤海湾赤潮灾害风险初探
海洋赤潮水色遥感技术研究进展
赤潮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研究
赤潮预警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国家赤潮业务化立体监测预警系统
MAMS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
东海海域聚球藻赤潮
珠江口海域营养盐含量比值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营养指数法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法在评价富营养化上的差异
珠江口生态监控区赤潮生物生态特征变化研究
赤潮异弯藻对磷酸盐吸收速率的研究
汕尾港两次球形棕囊藻赤潮期间气象水文条件的异同分析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利用水文、气象要素因子的变化趋势预测南海区赤潮的发生
广州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特征研究
南海夜光藻赤潮概况及其对水文气象的适应条件
南海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发展的水温、气压演变模式归纳
温度对大亚湾海域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
海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的光周期效应
亚历山大藻属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三种典型赤潮藻的氮磷营养特性研究
不同株亚历山大藻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
不同磷源及浓度对利玛原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研究
近20年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大亚湾赤潮变化的长期观测分析
黄海南部及东海赤潮优势种及暴发特点探讨
1980—2003年南海赤潮藻种分布特点王素芬唐丹玲
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
夏季粤东沿海赤潮发生条件的探讨
渤海赤潮与环境特性的初步分析
中国南海西部赤潮的海洋动力机理研究
……
序言 在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有一对矛盾非常突出,这就是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与近岸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之间的矛盾。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是不可持续的。多年来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的赤潮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我国海洋界、环保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一些从事海洋环境研究的学者、海洋环境管理者和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的工作人员为探求赤潮发生机理、赤潮防治对策以及赤潮防治管理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全国广大海洋与环境保护科技_T作者的共同期愿和要求,定位为“赤潮研究与防治交流平台”的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赤潮专委会”)于2004年8月正式成立。赤潮专委会成立之时召开了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作为首届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一)》已于2005年4月正式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隔三年,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果,适逢全党、全国都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赤潮专委会顺应时势,于2007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再次发挥赤潮专委会的平台作用,总结过去三年的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经验,促进赤潮研究与防治T作更上一层楼,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议得到了相关领导、广大委员、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积极响应,共有60多人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8位著名赤潮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个个精彩,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整个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活跃。本届学术交流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二)》论文集经专家的多轮审阅,作者的多番修改、完善,今天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论文集的出版是我国海洋界、环保界的一件好事。就论文集本身而言,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作者范围广,论文集收录了全国各地赤潮研究与防治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监测预报、赤潮防治和管理的专家、管理者、基层监测人员的作品,充分代表了我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现状;其二,涉及内容丰富,包括了赤潮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毒理学、预报模型、监测分析技术、遥感技术、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健康与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其三,大部分论文是首次发表,属于原创性论文,其中不乏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其四,相当一部分论文的作者是从事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但其论文的字里行间进射出的对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激情、睿智、理性与责任感非常令人欣慰。本论文集展示了相关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几年来为赤潮研究与防治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在整个文稿的汇编过程中,感谢每位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全力配合,感谢各位专家的认真审阅。我们希望本论文集能为以后的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赤潮管理提供一些决策支持。书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继续努力,以期第三集、第四集……更加能够满足科技工作者对赤潮研究与防治的现实需求。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