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听朱光潜讲美学

2010-07-0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去商家看看
听朱光潜讲美学 去商家看看

 听朱光潜讲美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61346123/9787561346129
·条形码:97875613461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思考者

内容简介 《听朱光潜讲美学》讲述了: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从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初步大讨论到八十年代的美学热。再到今天关学研究的深化,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我国美学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可谓功不可没。他在长期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对我国美学的理论构建问题进行思考。
媒体推荐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人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朱自清
我们说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最主要是因为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美学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正因为他的美学集中体现了美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中国现代的美学界,朱先生在理论上的贡献最大,最值得后人重视。
  ——叶朗
那些谈论人生修养的哲理和探求美及艺术奥妙的学理,本来都是十分艰深的,但到了朱先生笔下,却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起来。
  ——朱立元
编辑推荐 《听朱光潜讲美学》:
朱光潜,1897年9月生,安徽桐城人。笔名孟实、盟石。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先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知名院校,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等。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诗论》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作品。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美之初
美之存在/3
◎真美无为/3
◎了无痕迹/7
◎什么是美/14
美的产生/21
◎美感经验/21
◎距离适度/28
◎移情于物/34

第二章 美之悟
美的剖析/44
◎刚柔并济/44
◎丑非不美/53
◎照猫画虎/60
◎浪漫现实/67
艺术联想/73
◎美感快感/73
◎美感联想/84
◎创造欣赏/90
◎自由文艺/95

第三章 美之境
美的创造/108
◎诗人匠人/108
◎触类旁通/114
◎经验综合/120
◎深思熟虑/124
◎循序渐进/130
美的艺术/136
◎诗的无限/136
◎诗的境界/143
◎诗与音乐/149
◎诗与绘画/154
◎孤寂诗人/159

第四章 美升华
美的学习/167
◎古代美学/167
◎美育必要/176
◎学习经验/182
释然之美/189
◎告别烦闷/189
◎趣味培养/198
◎艺术人生/205
朱光潜小传
朱光潜其人/212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213
我的师长朱光潜/217
缅怀朱光潜先生/222
附录
作品名录/227
部分作品/228
参考书目
……
序言 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对西方美学的引进和学习,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从首次引进西方美学理论开始,近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西碰撞激烈,古今沟通频仍。
无论是“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异同优劣之争,还是近些年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讨论,都离不开“中西、古今”的问题。实质上,“中与西”和“古与今”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许多“古与今”的差异和对立,其实主要是由“中与西”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中国美学史上诸多关于“古与今”的争辩,都和“中与西”的论战密切相关并相互交织,甚至不少“古与今”的问题都可以归并到“中与西”问题的大框架之中。就此而言,如何把握中西矛盾的冲突和转化,可谓是近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乃至整个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从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初步大讨论到八十年代的美学热。再到今天关学研究的深化,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我国美学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可谓功不可没。他在长期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对我国美学的理论构建问题进行思考。
文摘 插图: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这个例子中的妻子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情人眼里出西施。邹忌本没有徐公漂亮,但妻子偏爱自己的丈夫对他进行赞美,在这其中,是蕴含着很深的个人情感的。因此可以说明,美其实是欣赏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合在自然内,将其人情化和理想化了。只要在“情人”眼里,自己的爱人都是美的,因为爱人符合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看待他的过程就像带上了有色眼镜,再灰暗的东西也变得色彩缤纷了,这就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对欣赏对象的艺术化。
朱光潜先生借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来比喻美的欣赏,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