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
 |
|
 |
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58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802302153
·条形码:97878023021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
内容简介 本书是“社会史研究集刊”的第一辑,选取了2005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以“中国近代的城市与乡村”为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国近代城市的社会空间、城市经济、市民生活,对中国近代乡村的社会结构、乡村经济与乡村建设、乡村生活、地域社会与公共事业等问题展开论述,使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城市与乡村在近代化过程中的种种曲折以及多姿多彩的风貌。本书是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前沿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中心以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和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是一个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开展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活动、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心聘请数名相关领域的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并聘请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理事或特邀研究员。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等,在上述领域有一批成就卓著的知名学者。本中心的宗旨,是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促进历史学创新。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举办学术会议、选编论文集、接待海内外来访学者等多项活动。
本书是“社会史研究集刊”的第一辑,选取了2005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以“中国近代的城市与乡村”为主题。对中国近代城市的社会空间、城市经济、市民生活,对中国近代乡村的社会结构、乡村经济与乡村建设、乡村生活、地域社会与公共事业等问题展开论述。
目录 序
第一编 近代城市社会
一 城市社会空间
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
1905年的广州社会文化——从抵制美货运动的几个侧面观察
从恽毓鼎日记看百年前的北京城
……
文摘 书摘
五 报刊及新媒体
我们知道,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报刊业自维新运动以来的又一重要发展
时期,那么报刊的传播与影响如何呢?特别是,在京师官员士大夫中的影响
如何呢?恽毓鼎日记中也有珍贵且很有趣的记录。
1910年4月1日,“得《国风报》第三期,竭半夜之力粗竟一册。报中所
登皆有实益有关系,所著论说,语语搔着痒处,旬余抑闷为之一快。现今报
纸丛出,无非造谣言,乱骂人,结党受赇,是非颠倒,阅之徒乱人意,余皆
摈不寓目,独此报出于梁任公,学问根底既坚,阅世复多深识,每月二册,
皆经国远谟,吾是以笃嗜之。”4月2日“买《国风报》第四期。”4月5日“
在有正书局买梁卓如所撰《中国六大政治家》第五篇《王荆公》。其发挥荆
公政术学行,尽雪宋以后党论之谤,实具卓识,当细读之。其第一、二家为
《管仲》、《商鞅》,余尤欲得之。书局市缺,须俟异日也。”4月9日“阅
《王荆公编》,其味□□,遂忘就枕。”4月lO日“润泽为我觅得梁纂《中
国六大政治家》第一编《管子》,第二编《商子》,合一册,连前得第五编
,可得一月快读。此三十日为不负矣。”
以后仍有阅《国风报》的记录。如果我们注意梁启超当时还是清政府的
通缉要犯,那么恽氏的阅读就更有意思了。
另一个恽氏感兴趣的报刊是《东方杂志》。1911年6月17日,“前见报
登《东方杂志》体例辑录之善,特以洋三元定购全年十二册。今日取到第一
、第二册,果有胜处。郑先生(家庭教师——引者)亦甚赏之,相约互看,以
扩智识。余于近人译著新书,皆阅不终篇,即生倦厌,独《国风报》则读之
□□有味,益我良多……若京沪所出日报,大半造言生事,弋财营私,直不
足污吾眼光也。”
恽氏甚至用《东方杂志》乃至梁启超的文章教授子女:1911年6月21日
,“郑师(家庭教师——引者)择《东方杂志》中论事、说科学文之明畅切实
者,授纶、懿于课暇读之,实获我心。两儿果能逐细领略,收益当不浅也。
”1911年7月19日“连夜为子侄讲授《大政治家·管子》,每夕讲一章”。
直到清亡后,恽毓鼎还认为:“余素乏新识,中年脑力日减,不能更致
力新书,而稍有一知半解,不见摈于当代闻人者,则得力于《国风报》、《
东方杂志》及此种报纸居多。”
由恽氏阅读报纸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晚清时期,阅读报刊,正在成为
京师官员士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