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听老和尚解心经

2010-06-3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听老和尚解心经 去商家看看
听老和尚解心经 去商家看看

 听老和尚解心经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43045575/9787543045576
·条形码:97875430455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听老和尚解心经》内容简介:《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都设于此经,故其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听老和尚解心经》汇集了近现代的十位高僧大德的《心经》讲义,全面、细致、透彻地对《心经》进行讲解。《听老和尚解心经》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将十位高僧大德的讲义汇集一册,各家对比,前后参照,旨在帮助现代人更为便捷、轻松、透彻地了解《心经》,领悟《心经》,并由此解疑去惑,达到工作、生活中的圆满境界。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佛门居士,法号“照空空照”。目前在北京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及智慧的发掘。游心于佛、儒、道之间,骋目于古、近、现之变。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的思辨能力、矫健酣畅的文字功力,策划和创作过多部畅销作品。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著述达二百余万言。主要出版作品有《毛泽东品国学》《逆道》《忍商》《英雄式员工的长征精神》等。
媒体推荐 《般若心经》者,实谓曜昏衢之高炬,济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
  ——法藏大师(唐代高僧)
兹《般若心经》者,文约而义寔丰,词显而理殊奥。首开空色两门,专破有无二执。有无尽而实相可显,色空合而妙义方圆。
  ——永觉禅师(清代高僧)
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
  ——弘一法师(民国高僧)
编辑推荐 《听老和尚解心经》:净空法师 弘一大师 太虚大师 印顺法师 圆瑛大师 圣一法师 纯果法师 梦参法师 应慈法师 文珠法师,十位高僧,解透心经
解开众生迷惑,领悟《心经》真谛。近现代最著名的十位高僧,解出《心经》的全部奥义。
《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
《心经》为《大般若经》之纲领,所以称为大般若之中心,亦比喻人的心脏,至为重要。
目录
前言
净空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总结数十年之学佛经验,遵照经典,所提出的修行原则。

弘一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研习心经者最应注意不可着空见。因常人闻说空义,误以为着空之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因起有见者,着有而修善业,犹报在人天。若着空见者,拨无因果则直趣泥犁。故断不可着空见也。

太虚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即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

印顺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各人的爱见,互相影响,互相推动,造成了家庭、社会、国家行为的错误;招感着个人的苦痛,乃至家庭、社会、国家的苦痛。依佛法的观点,不仅此人类共同的苦痛,根源于内心——爱见与行为的错误;众生流转于生、老、病、死的苦痛中,也还是根源于此。

圆瑛大师:心经讲义
夫实相般若,即自心之理体;观照般若,乃自心之妙用。体用不离于一心,迷悟自隔乎千里。迷者,非失似失;悟之,无得为得。但能回光返照,何难即相成空。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般若,一般称作智慧,但我认为要多加两个字——菩提,菩提智即是般若,菩提就是佛性,从佛性流出智慧就是般若。不是向外学有般若,向外学只称聪明,不称般若。唯有离境明心,明心生智慧,就叫做般若。

纯果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又布袋和尚歌日:“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现在众生不能了达诸法空,所以心是有所挂碍。因其有虑此虑彼,诸忧悲苦恼等。

梦参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述
《心经》是一切智慧之心,它是大般若的心。就全经来说,这是一个总枢,开阔起来就可以开阔出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把它收拢了四句话就可以,开阔一点是二百六十个字,这就很多了。

应慈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说
这一部经,是以般若为智慧,以观心无所得为法门,以到涅槃为究竞。三世一切诸佛既依此而得成就,现在诸菩萨又依此而得入圆明,所以我们这班凡夫亦应该依此法门而后能离苦厄。

文珠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本经不但文简义丰,易于诵念;还破色显空,令人开发智慧,揭开诸法虚伪的现象,照见诸法空性的本体。可以说:是建筑人类精神堡垒的上好原料,是发掘人生真谛的利器;亦是渡生死海,登涅槃岸的导航。

后记
……
序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藏皆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深山古刹中,随着晨钟暮鼓的敲击,这超越时空的诵经声就会响起;
在都市寺庙中,随着朝云晚霞的升腾,这空灵亘古的诵经声就会传来。
无论出家的僧众,还是在家的居士;无论是修行高深的高僧大德,还是归依佛陀的善男信女,都将这部经典作为每日早晚的必修功课。
这部佛家经典也成为流行歌手咏唱的内容:王菲的歌声让这部经典成为传遍华夏大地的优美旋律;黄慧音的玉音又使海内外多少人狂心顿息,归于宁静。
即使在穷山僻壤,那目不识丁的老妪,那天真蒙昧的孩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能随口而出……
古老的中华,数千载来是佛化最广泛的国度,而这部经典就如同阳光一样.普照到这个国度的每一寸土地上!
这部经典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人们一般简称它为《心经》,经文最简要,义理却最丰富,寥寥二百六十字,包罗了佛法的精华、般若的心要。
《心经》在佛教经典乃至整个佛法兴衰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高僧大德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唐代高僧法藏大师说:“《般若心经》者,实谓曜昏衢之高炬,济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
文摘 在五蕴中求人我相了不可得,无量劫来虚妄的我执即可破掉。一切烦恼皆由我执而起,我执空,烦恼即断;烦恼断,求六道轮回也不可得。小乘四果罗汉,断见思烦恼即超出轮回,分段生死就没了。再观察五蕴.蕴从缘生,亦无自体,缘生无性,求五蕴相也不可得,法执也尽了。法执产生于所知障。障碍了菩提涅槃,所知障尽了,菩提涅槃自然现前,变易生死也没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义就是这几句话,可谓一语道破玄机。
为什么一般人对于这种意思难以领会呢?因为无量劫来,妄想执着太坚同了,必须劳世尊以二十二年时问说出此事实真相,我们才能接受。
上来所说是般若修学的宗旨,下面要详细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真相,便于我们观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段经文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
空不当做无讲,如果空是什么都没有,就不难懂,不需要世尊用二十二年时间来解释。难的是不离色相以了解空义,也不是色相消失说它是空,而是讲空、有同时,空与有是一桩事。依照世人的观念,空与有是对立的,有不是空,空不是有。如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很难使人理解。般若讲空,是即色之空,谓之真空;即空之色,称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因为色是四大组合的现象,空是般若真空之理,法空是中道第一义空,绝不是偏空。
本经“五蕴皆空”是主题,下面“色不异空”四句是注解。一切诸法,世出世法,皆为一合相,皆是幻有,皆无自性。《中论》说:
“因缘所生法,我(佛)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此四句合起来看,即《心经》的四句话。佛所讲的色、空、名、中道,皆说一桩事,我们不能领会,我们把这四项看做四件事情,不知佛说的是一桩事。色法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细说之,把色换成受、想、行、识就行了:“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其余依此类推。
第一句“色不异空”,空是真如、是自性、是本体,色是一切现象。现象是依真如本体变现出来的,体既不可得,相当然亦不可得,是从假入空,照了实性。第二句相反,“空不异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现象均是由真如本体变现出来的,是从空出假,照了因缘。
下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是空假相即,说明它是一不是二。一法如是,法法如是,无一法例外。佛在《华严经》中说:“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又说:“一毛孔中转大法轮。”如色空不相即,性相不相即,如何可能有此奇妙
……
后记 对佛教略有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佛教最重要的修持途径是“六波罗蜜”,也就是“六度”。“六波罗蜜”中的“般若波罗蜜”正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阐发的重点。
“六波罗蜜”中有一个“布施波罗蜜”,即“施度”。布施,就是施舍,即无任何条件地施舍自己的财物、器官、力量和对佛法的理解,给需要的人们。
一般而言,布施有三种方式:一、财布施,即施舍金钱物品等:二、无畏布施,即当他人处于危难之时给予援助和鼓励;三、法布施,即根据自己的解悟,尽量给别人讲解佛法义理,劝人修佛向善。
笔者学佛多年,对于伟大的佛陀教诲的各种修持方法,尽量地去身体力行。就布施波罗蜜而言,广行财布施,笔者有些力不从心;无畏布施,笔者正在尽力去做;而对于法布施,笔者则是不遗余力。选编这部《听老和尚解心经》就是修行法布施的途径之一。
如果您向您的亲戚朋友推荐《心经》,介绍《心经》,劝他们读诵《心经》,推荐这本《听老和尚解心经》,帮助他们在高僧大德的引导下正确地解悟《心经》的奥义,无疑是在不知不觉中修行法布施了。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缘起的,即各种因缘聚合而成。这正是《心经》揭示的真理之一。这部《听老和尚解心经》的付梓,亦是如此。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的卜凡鹏先生是推助这本书和读者很快见面的重要因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