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2010-06-3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去商家看看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去商家看看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32553760/9787532553761
·条形码:97875325537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思潮

内容简介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内容简介:对于国人来说,20世纪是非常富有戏剧性的。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开始的一个世纪,最终以新中国进入世贸组织结束。在20世纪将近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与“史”的这种天翻地覆巨大变化相映成趣的,是“思”的上天入地不断探索。换言之,与这一百年来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环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之同时,20世纪中国思想也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频繁发生,其多样性、复杂性和易变性也是空前的。与通常书写思想史时只注意少数最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不同,《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把一百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作为考察对象。
编辑推荐 《中国思潮评论(第1辑):思潮研究百年反思》: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沦与方法 高瑞泉、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 林同奇、百年变革中的三种思想选择 萧功秦、自由主义与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 崔宜明、天下思想与现代性的中国道路 陈赟、20世纪中国思想的特质及其研究方法的思考 胡伟希、20世纪的国学思潮审视 干春松、20世纪中国佛教思潮及其研究反思 唐忠毛、中国历史学如何回应时代思潮 杨念群、重访儒家传统与现代思想之连续与断裂 墨子刻。
目录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
三角张力与人文寻求:中国大陆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
百年变革中的三种思想选择
自由主义与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
“行走的观念”:20世纪中国思想的特质及其研究方法的思考
天下思想与现代性的中国道路——中国问题?中国思想?中国道路论纲
20世纪中国佛教思潮及其研究反思
因势而起异彩纷呈——近20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国学思潮研究
国学认同与学科反思——20世纪的国学思潮审视
人文与市场的纠结:第三次国学思潮反思

思潮与学术
社会思潮史研究与哲学史研究关系简论
走出两军对阵之后: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趋向
“旧瓶装新酒”——兼论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方法
中国历史学如何回应时代思潮

海外视角
New Wine in Old Bottles?——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墨子刻)
本辑作者简介
编后记
……
序言 编辑《中国思潮评论》最直接的目标,是为了推动和展示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学术研究。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进路,“思潮研究”即是其中重要之一途。其原因大约有三:第一,与人物个案、主义或问题之进路相比,“思潮研究”更具有历史整体性,它要求从现象出发,注意到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变迁之来龙去脉。第二,它不能停留在一般学科史的分隔,须兼顾到学术研究“内在”和“外在”两个理路,或者说观念史与社会史的结合。第三,它并不先行确定某一种思想派别拥有最高裁判权,也不认为互相攻讦的思潮完全形同水火,而试图发现在名言和主义的争论背面隐蔽着的某些东西。
中国人素有厚古薄今的传统,经过“五四”所谓“激烈反传统”以后,据说已经变得一切惟新是求,而时尚之谓“新”常常与纽约、巴黎有关。晚近十年间,风气又经不变,“修旧如新”一变而为“修旧如旧”。奇怪的是,这两样东西似乎并行而不悖。总而言之,虽然不断有人宣称已经勘明了中国文化的最终走向,“古今中西”之类的争论还是紧紧纠缠着国人。与此相应的是,对于今日中国的崛起,有些外国观察家以为中国并不可畏,因为缺少堪与西方匹敌的社会理论,他们不明白促成中国崛起的文化动力——现代中国文化之道——可能正隐身在看似纷乱的思潮更替之中。
文摘 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
思潮研究不是新题目,但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是个大题目,需要学术界的许多同行合作,共同探讨,才可能进达“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的境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需要对前贤和我们自己已经做的工作做必要的反省,由此形成我们研究工作的新的出发点。
一、思潮纷繁是一种现代现象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20世纪又是非常富有戏剧性的。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开始的一个世纪,最终以新中国进入WTO结束。在20世纪将近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开始谈论“中国的崛起”。与“史”的这种天翻地覆巨大变化相映成趣的,是“思”的上天人地不断探索。换言之,与这一百年来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环境、社会结构、阶级状况、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之同时,20世纪中国思想也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通常人们在书写思想史的时候只注意少数最著名的思想家的思想不同,我这里所谓“中国思想”有更为宽阔的视野,即在考察中国思想的变局的时候,将曾经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20世纪并不只贡献了坊间流行的教科书所说的那几位思想家,或者说,在思想史记录的思想家后面,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它们发生了,又消失了,或者转变了,即以另一种形式再生了。思潮频繁发生,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或者说,中国的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易变性。
就思潮发生之频繁而言,这种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古代也有思潮的变化,如人们现在说的所谓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及清代朴学,就是对历史上那些横跨数百年的大时代中思想学术有某种主流的概括。或者说一种思想或学术形态在占据主流数百年以后,让位于另一种思想或学术形态,后者又会经历用现代人看来几乎是漫长的绵延过程。但是没有哪一个世纪像20世纪这样,各种各样的思潮频繁发生与转换,以至于无法用某一种学说来代表这个世纪。我们已经习惯将近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确实,作为中国的“哲学的突破”时期,春秋战国有过百家争鸣的辉煌,由此多多少少铸就了而后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不过,当时的人对这种状况评价似乎并不高。譬如庄子就说: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
……
后记 去年初夏,“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举行。会议的宗旨是对学术界以往在中国社会思潮研究方面的状况加以重新检讨,以此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开端。它是目前我正承担的一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按照最初的设想,这个项目第一阶段的开展,将主要依靠课题组滚动式地举办若干小型研讨会,然后在会议论文的基础上形成若干文集,课题组本身的形式也是高度开放的。希望以此来集结对于这个问题有兴趣、有研究的学术同好,推动本项研究工作。考虑到由此将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所以认为编辑成现在习见的那种连续出版物似乎是合宜的。此议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支持,于是就有了《中国思潮评论》。
本辑所收的论文以前述“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收到的会议论文为主,经过会议讨论,作者大多对其论文作了或多或少的修改,并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但是也有少数例外。林同奇、萧功秦、杨念群、何爱国和姜义华诸位先生的文章,是我所见到近年来在相关思潮研究方面颇有代表性的作品,征得作者(或版权代理人)的同意,一并收入本辑。对于春松教授,最初我们选取的是另一篇谈调和论的文章,干教授以为现在发表的关于国学思潮的更为合适。去年秋天,墨子刻教授应邀来我校为第一届中国思想史高级讲习班讲演,提供了一份讲课提纲。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