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美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商与合作 |
 |
|
 |
中美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商与合作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1234590/9787501234592
·条形码:97875012345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向深层次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日趋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际社会希望它能够在一些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我们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也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和地位的良机。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给予高度重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自上而下推动全国各行各业落实和贯彻节能减排方略。《中美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商与合作》收录了一些中国领导人和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讲话和文件。
作者简介 张利军,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98年7月毕业,获去学硕士学位。同年入中国国际问题研充所工作。2000年至2003年,到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研究室工作,任三秘衔副领事。2005年5月,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昕动态与突发事件研究部副主任,兼任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
编辑推荐 当前,中国和美国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国际社会普遍要求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履行国际义务,做出实质性的减排承诺和措施。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和经济利益考虑,不愿承担《京都议定书》所设定的量化减排任务,而是希望能另起炉灶,建立以己为主导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实现自主减排;
中国须为今后经济发展留出足够空间。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场较为相近。中国应加强对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关政策、法规、理论以及重大举措的研究和借鉴,积极推动双方间的对话与磋商,建立某种长效合作机制,共同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
谋求建立一个全球性温室气体减排新框架
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加强与有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商与合作
加强与有关国家双边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发起和成立了一系列技术型国际合作组织与项目
美国拉中国加入以其为主导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
美国看重中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方面广阔市场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希望与中国相关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高度重视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对增进两国战略互信的影响
为中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认可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新战略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有益补充
加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合作加强与美国主流媒体、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联系与合作
目录 序言
摘要
第一章 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框架
一、美国不愿承担《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量化减排义务,要实施自主减排
二、美国国内各界要求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三、美国谋求建立和主导有利于己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新机制
四、美国在国内建立高级别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五、美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
六、美国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和民众进行有效减排
第二章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寻求与中国合作
一、试图拖中国“下水”,加入美国所主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
二、寻求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双边合作
三、美国看重中国节能、环保、新能源的广阔市场
四、美国视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帮助本国进行减排的有效辅助手段,也希望在中国进行推广和发展
五、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希望与中国相关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六、美国要求中国大幅度削减环保产品关税以及取消相关的非关税壁垒,以利于其环保技术和产品能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七、推动中美省一级领导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第三章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总体战略目标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二、党和国家领导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三、确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和国际的总体战略目标
四、中国政府采取的战略和措施
第四章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与美国沟通与合作:
一、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应该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使其成为两国增进战略互信的新平台
二、为中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中国认可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新战略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有益补充
四、利用好市场机制,促进中美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的合作
五、加强中美在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全球甲烷——市场合作伙伴项目等国际机制中的合作力度
六、加强中美相关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合作
七、加强与美国媒体、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八、学习和借鉴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有益经验,整合中国相关的资源和部门,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加强
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
九、加强对美国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力度
十、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框架下,推动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十一、加强中美公司之间的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扩大相互利益的交汇点
十二、加强与美国CDM方面的合作
十三、加强中美核电合作
第五章 美国大选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
附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与环境合作倡议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关于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的意向性协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环保局关于清洁大气和清洁能源技术合作的意向声明
4.中美环境与发展合作联合声明
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6.国家发改委主任就气候变化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7.温家宝总理就应对气候变化阐述中方看法和主张
8.美国财政部发布第4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美方会议简报
9.加强中美间节能环保合作
10.胡锦涛主席在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参考文献
……
序言 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长值超过10%,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趋扩大,为世界所瞩目。中国所选择的这条发展之路,与西方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它并没有全盘西化或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而是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结合中国实际,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并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理念,开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步伐的加快,一些发展中带来的新问题,如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被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紧盯不放,不时提出批评意见。其中,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与态度,尤为各国所关注。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当然,一些西方国家仍抱有“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异类,唯恐中国的过分强大会对它们已缔造的现有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形成冲击,这些新问题也就成为它们遏制中国的新幌子和借口。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向深层次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日趋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际社会希望它能够在一些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我们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也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和地位的良机。事实上,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给予高度重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自上而下推动全国各行各业落实和贯彻节能减排方略。本书收录了一些中国领导人和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讲话和文件。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重大国际问题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异乎寻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在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协商与合作。
文摘 (五)增加碳吸收拨款,鼓励农业对二氧化碳进行自然储存,加强碳吸收。
美国的农业生产由于大量地使用化肥,对动物粪便进行处理以及消耗燃料,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占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为此,美国政府增加碳吸收拨款,在农业领域鼓励对二氧化碳进行自然储存。例如,在2003年6月,美国农业部长维尼曼宣布,该部首次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美国农业生产更广泛地采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地管理方法。农业部还通过该部的森林和农业保护项目,如环境质量奖励项目和土地休耕保护项目,鼓励农民更多地采用生物质能,加强对耕地和放牧地的保护行动,促进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可持续的森林管理。
(六)美国军方也增大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和关注。
据美国军方统计,它所消耗能源量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以上。美国军方已经制订了目标,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消耗量提升到军方能源消耗量的25%以上,以便与美国总体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保持一致。①
总的来看,在国际大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气氛影响之下,布什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立场虽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强调自主减排的“单边主义”立场却难以根本转变。而且,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在实际运作中效果也欠佳。首先,布什政府和国会对气候变化形势的认识和评估尚未形成共识,至今尚没有出台联邦层次的法律和法规。对于布什政府提出和实施的CCSP项目,美国全国环境基金会主席克拉普表示,其中不少课题“早就得到了回答和答案”,重新提出研究这些问题仅仅是为了拖延美国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步伐。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也认为,这个科学研究项目旨在推迟美国“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其次,美国气候变化科学办公室在联邦政府行政序列中的地位较低,行政权力和资源十分有限,在与相关部门如农业部、交通部等开展协调和合作时缺乏权威性,难以服众。如在最近,受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影响,美国能源部已着手修建150座燃煤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