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财政制度安排/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文库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西部大开发与财政制度安排/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文库 |
 |
|
 |
西部大开发与财政制度安排/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文库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24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50058220X
·条形码:97875005822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作者简介 温来成,1965年生,甘肃庄浪县人,2001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事业管理、区域财政政策等。近年来,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著有《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合著),主编、参编《政府经济学》、《中国财政50年》、《现代财政学》等著作、教材多部,主持或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财政部、教育部、北京市和甘肃省的多项研究课题。
编辑推荐 它的研究体系设计较为严谨、健全,涉及了有关西部大开发财政制度安排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对西部开发问题的论述,既注意现实性,又具有一定超前性,对西部大开发财政制度安排的论述,做到了整体分析与个案研究有机结合,提高了分析效果该书从区域经济开发财政制度安排的各个角度,分析如何通过财政制度安排,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阐明了诸多财政范畴与西部开发的内在关系,既论述了税收、转移支付、公债等政策工具在西部经济开发过程中的政策功能,又表明了其局限性,使读者能够对政府财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整体性、全局性认识,也为理解政府具体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录 绪论(1)
第1章公共财政与西部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16)
1.1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分析(16)
1.2公共财政与西部经济增长的一般要素分析(18)
1.3公共财政与西部经济增长的要素配置结构分析(38)
1.4公共财政与西部经济增长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9)
……
文摘 书摘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2l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该选题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
1.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
根据我国分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目前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沪等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中部地区大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西部地区基本处于工业化前期,全国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于这一地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592个贫困县,约70%的县位于这里。西部地区面积达673万平方公里,人口3.69亿人(2003),分别占全国的70.1%和28.5%,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左右。可见,不集中力量开发西部地区,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
2.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团结、国防建设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于西部。在这里,有四个民族自治区,青海、贵州和云南少数民族占很大比重,在财政管理中视同民族地区。甘肃、新疆、西藏、云南等省区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界,构成我国西部漫长的边境线。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仍落后于其他地区,不少地方集“老、少、边、穷”于一身。如果长期放任地区差距扩大,再加上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容易引发地区矛盾、民族矛盾,进而影响到国家社会、政局稳定的大局,也威胁到国防建设和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意义。
3.西部大开发,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与公平和效率原则兼顾的需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需要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并与国际市场接轨,以积极开展区域分工与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而区域经济差距持续扩大,西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市场运行机制与地方政府利益发生矛盾时,如税收收入流失、上缴利润减少、失业人员增加等,必然诱导政府动用行政、经济甚至法律等各种手段,对本地区市场进行干预和保护,以维护自身利益。其后果,就是我们近年来常见的地区封锁、诸侯经济、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等等
……